原文書名: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
直譯:人類:充滿希望的歷史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
出版社:時報出版
原文版初版年:2019年
中文版出版年:2021年
Hi 你好我是 Juju 😄
《人慈》這本書看得我好辛苦~
這篇分享出來就是為了讓還在考慮要不要買或讀這本書的人,可以再好好想想。
因爲我真的是邊看邊懷疑自己當初為什麼會買這本書😭
好像就是因為很多形象不錯的 KOL 推薦,真氣自己為什麼不再多做點功課,真是賠了夫人(買電子書的錢)又折兵(閱讀所花的時間)。
這種時候可能就是買電子書會遇到的缺點了,不喜歡還無法轉手賣掉:P
覺得讀過很多好書的人,應該是不太可能會想推薦這本書。
尤其是讀過《真確》的人更不可能!
因為《人慈》讀起來類似《真確》想傳遞的概念,但《真確》寫得更好,還更簡短( 352 頁,不需要跟《人慈》一樣湊到 576 頁)。
《人慈》超級瑣碎又囉嗦,看得蠻煩的。
舉一堆荒謬的例子證明這世界愛看壞人性真的好煩,他大概把自己看太大了,以為大家都跟他一樣。
有點像井底之蛙,以為自己那口井就是全世界,以為全人類都跟他擁有一樣的思想。
真的煩,讀的過程會一直想跳過,不想聽他碎碎念XD
沒人喜歡被硬扣帽子。
感覺像在逼讀者變成他想矯正的對象,再把讀者矯正回來🙄
自己創造問題,再當英雄拯救你。
先長篇大論哀嘆怎麼大家都把世界想得多壞多壞,再像救世主出現一樣說其實世界上充滿好人!
《真確》只用了清楚簡單的邏輯,就能讓讀者接收到世界其實越來越好的訊息,用十種直覺偏誤就能說明人類認知上常犯的偏誤。
我絕對是更推薦把時間用來看《真確》!
《真確》更有系統而且不會像《人慈》一直鬼打牆,繞來繞去感覺想湊頁數。
完整心得:[閱讀心得]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人性本善?
作者布雷格曼直接把事情分成善與惡也是太單純的做法,這世界任何東西都不會是絕對的善或絕對的惡,單看你是站在什麼視角。
覺得布雷格曼是一個活在舒服世界、頭腦單純的思想家。
有點像小時候的我,看電影都要先知道誰是好人,因為好人最後都會贏XD
但長大後漸漸發現根本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沒有人會故意做自己不能接受的事。
長大後甚至漸漸無法接受每次都是主角大獲全勝的劇情,也變得不愛看那種有不合理大反派的電影。
在第二章開頭看作者布雷格曼講《蒼蠅王》時,還會感受到他似乎是一個心胸不開放的人。
講話語氣非常斬釘截鐵,可以感覺到他很認真想詆毀許多作品,只要跟他的理念稍有一點差異就會被他拿出來抨擊。
感覺跟他對話會很辛苦,很不言論自由,只能說人性本善(而且這個善還是由他個人觀點決定),一點對人性不同面向的探討都不行。
讀到後來還漸漸有點同情這個作者,他的固執應該讓他很不舒服。
到處踢館,就為了證明人類就是善良,誰都不許毀謗人類。
好想推薦他讀我最近的愛書《我可能錯了》,接納世界有自己本來的樣子,可以舒服許多~
而且他好矛盾,這麼不信任人、把科學家或小說家寫得很壞(他最愛寫科學家故意做實驗誤導群眾的例子),還想推廣人性的美好??
他在《人慈》說那些做實驗研究人的本性的人很壞(只因為實驗結果不是人性本善),說他們為了酬勞可以不擇手段,這不是反而在說人很壞嗎😆(難道科學家不是人?)
我是覺得沒必要去證實什麼,我選擇接受人本來就有許多面向。
每個人本來就不會做自己覺得錯的事,一定有動機和權衡過這麼做符合自己想要的結果,才會去執行。
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只是你有可能因為對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好,而傷害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群體。
所以我是覺得《人慈》作者蠻沒必要一直去推翻什麼,沒有所為真正的好與壞,關鍵是你站的角度。
資料解讀的正確性?
資料解讀錯誤到讓我太驚訝了…
驚訝到想確認一下《人慈》的出版年份,以為是很古早資訊還不夠流通的年代。
但不是耶~
《人慈》是在 2019 出版,難不成作者是活在古代的老年人嗎?畢竟他很愛拿古老的文獻來舉例。
立刻查看看作者羅格.布雷格曼,結果他是 1988 年出生,出版這本書的時候他 31 歲,這不是老人的年紀阿(滿頭問號??)
那他真的就是活在現代,還沒好好把資料讀懂了吧(?)
我尤其無法接受他竟然用蒙格推薦的《自私的基因》來做錯誤的說明,他曲解這本書,他該好好把一本書讀懂再引用 。
生物學家長期以來假定的,都是前途最黯淡的演化理論,在那種理論中,即便一種動物看似做了什麼好心的事,也會被框進自私的範疇。
家庭之愛?那叫裙帶關係!
猴子會分享一串香蕉?那是被白吃白喝的利用了!
就如一位美國生物學家所取笑的,「看起來像是合作的,到頭來都是機會主義和剝削的混合。﹝……﹞抓抓某個『利他者』,然後就看到一個『偽君子』在流血。」
— 節錄於《人慈》第一章
一九七六年,英國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發表了他的代表作,談論基因在生命演化中的至關重要作用,書名很有力地取為《自私的基因》。
讀這本書讓人很沮喪。
你在指望自然讓世界更美好嗎?
關於這一點,道金斯講得很明白:別抱太大希望。
—- 節錄於《人慈》第三章
至於那本令人灰心喪志的《自私的基因》呢?
它正好符合一九七〇年代的思想──那是個被《紐約》雜誌稱作「自我十年」的時代。
—- 節錄於《人慈》第三章
我真的好驚訝…
同一本書給不同人讀,真的會變完全不同的書嗎?
覺得《人慈》作者布雷格曼好失禮,這些文字的內容和語氣都透露了他的自大、傲慢與無知。
真心好奇布雷格曼有沒有好好讀過《自私的基因》?
不然布雷格曼可能是戴著扭曲的濾鏡看世界,連講演化的書都能變成推廣自私的書(看布雷格曼的文字看得我頭好暈…)
除了看得心很累,還很怕讀過《人慈》的人對許多好書產生了誤解,因此拒絕讀那些好書。
《自私的基因》根本就沒在推廣自私,只是單純以基因演化在做分析,分析為什麼有些基因會留下而有些不會。
而且《自私的基因》裡還不只一次在探討利己基因的比例對群體的影響,得到的結論幾乎都是「完全利己不利他的社會將滅絕」,比例要適當才可能一直繁衍下去。
好險我在今年初就先讀過《自私的基因》,否則就要被《人慈》亂誤導了。
還有另一本書,我也很慶幸我在讀《人慈》之前已經先讀過了。
任何人若想鑽研所有釋放出來的邪惡,就只需要一本書:由法國人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這位在他所處年代堪稱最有影響力的學者,所寫的《群眾心理》(Psychologie des foules)。
希特勒從頭到尾讀完了這本書。
墨索里尼、史達林、邱吉爾和小羅斯福也是。
勒龐的書一步步詳述人們怎麼回應危機。
他寫到,人們幾乎是立即「從文明的階梯上連降好幾階」。
恐慌和暴力爆發開來,而我們人類便顯露真正本性。
—- 節錄於《人慈》序言
我喜歡的《烏合之眾》竟然被他寫成這樣(這邊翻譯成《群眾心理》),他真是好可怕的自大狂兼扭曲事實狂。
只不過希特勒和一些人讀過《烏合之眾》,這本書就變成釋放邪惡的書,布雷格曼的邏輯真是單純簡單又混亂。
他大概不知道正確的邏輯推導公式,若 A 則 B,並不能反推成若 B 則 A。
就像女性是人類,但不能反推成人類是女性。
一本厲害的好書,任何人都能從中獲取知識並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但不該只因為有用在他覺得不好的地方,就把人家說成是釋放邪惡之書。
讀《烏合之眾》真的讓我收穫超多,可以理解個人和群眾的差異,長很多知識(絕對比從《人慈》獲得的多太多:P)。
我的心得:[閱讀心得] 理解為何政客說話無憑無據又戲劇化的《烏合之眾》
真的太不推薦讀《人慈》了,除非你是為了想試試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辯論力XD
這本書絕對能讓你練習到「我思故我在」和「盡信書不如無書」。
真希望《人慈》的作者布雷格曼能好好把書或文件讀仔細再說話,尤其是你要反對一本書時,更要好好讀完,否則就是在傳遞錯誤的資訊。
這種誤導讀者的行為,跟他自己在《人慈》抨擊科學家做實驗誤導群眾有什麼兩樣?
這就是為什麼《人慈》這麼難看我還是努力整本讀完,因為我不希望我誤解他。
作者這樣曲解許多書的狀態讓我有點擔心《人慈》裡分享的資料的正確性,怕裡面會不會是充滿了他誤解後傳遞出來的錯誤訊息。
我認為傳遞錯誤資訊是一件很害人的事,由一本宣揚人性本善的作者做出這種行為,真的是超級矛盾。
而且覺得這位作者的思考方式可以練習再多元一點,不要那麼非黑即白,別忘了還有灰色的存在。
湊頁數?
懷疑《人慈》的作者想湊頁數,因爲你讀起來會一直覺得裡面充滿不重要的瑣碎內容。
576頁真的不用認真一個字一個字讀,會又浪費時間又看得很氣XD
來看看內容有多瑣碎:
我們在某個九月早晨動身,我和太太瑪芝(Maartje)在澳洲東岸的布里斯本(Brisbane)租了一輛車,而我心焦地坐在駕駛座。
我的緊張不安,可能和考了六次才考過路考有關,且我現在得開在道路左側(譯註:澳洲為右駕,與荷蘭及台灣相反)。
但也是因為:我正要去拜訪「海上偉大經典故事之一」的一位主角。
— 節錄於《人慈》第二章
認識人類的認知偏誤有需要知道作者本人路考考六次還有他不習慣開在道路左側嗎…QQ
這是在寫小說才需要的細節吧?
幾乎每章都是前面落落長把一個事件講的瑣碎、煽情又誇張,最後再說要相信人性本善或以和為貴才是正解。
除此之外參考資料也幫忙佔很多頁數,30 頁的章節有 4 頁半都是參考資料,或 24 頁的章節裡面有 3 頁半都是參考資料。
真的很後悔買這本書。
鑽牛角尖
《人慈》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出書找出一堆鑽牛角尖的問題。
例如作者布雷格曼在思考的「文明是禍是福」,其實可以花時間讀讀《槍炮、病菌與鋼鐵》,讀過就會知道為什麼人類要發展文明。
不用花這麼多篇幅在鑽牛角尖,各種思考和證明人類不該發展文明或發展出國家。
除非你能保證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法發展出群聚,那不發展文明當然很好,還不會出現因為人類群聚而出現的傳染病、戰爭…等。
如果沒辦法保證,只要有一個地方開始從部落發展到國家,那你沒跟上就會被併吞或滅絕了。
所以重點不是責怪前人為什麼發展文明,而是去理解現在為什麼會發展成現在的模樣,真的沒有人會故意做不對的決定。
還有布雷格曼一直在思考的「遊牧民族為何不會非常殘忍」,也可以從《槍炮、病菌與鋼鐵》得到答案。
其實就是因為群眾數量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為國效力不怕死的戰爭風格。
隊群和部落會因為人數少盡可能避免傷亡,怕自己如果對別人殘忍,自己和家族會被報仇,所以不敢太冒險。
但國家就不一樣了,國家首領或宗教領袖往往用不著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算計的是以一小部分同胞的犧牲來殲滅敵人。
所以國家比遊牧民族敢做出更大膽的突擊,關鍵是因為人數。
還有狩獵採集者不會囤積會大方分享,這被《人慈》作者當成原始人類的美德…
我真的好希望他可以讀讀《槍炮、病菌與鋼鐵》,不要再鬧笑話了XD
那是因為狩獵採集的遊牧生活不方便儲存東西,也很難帶著一大堆家當移動,所以當然無法囤積。
推薦閱讀:[閱讀心得]《槍炮、病菌與鋼鐵》世界的樣貌無關人種是因為生態地理學
有好幾章我都覺得《人慈》作者需要的是一本《槍炮、病菌與鋼鐵》,除非胡思亂想是他的樂趣XD
或是他想讓讀者覺得所有的結論,都是靠他一顆聰明的腦袋思考出來的。
《人慈》還有在思考人類的起源,這部分可以讀蒙格推薦的《第三種猩猩》,更科學且中立。
《人慈》的作者太愛放入偏見和個人觀感,除了要小心被他扯遠,還要小心被他誤導。
推薦閱讀:[閱讀心得]《第三種猩猩》學會用科學視角看人類歷史
越看會越覺得這作者在把簡單的事複雜化,他在繞大圈想小問題。
所以問對問題真的很重要!
問錯問題就會一直繞大圈找不到方向,他真該跟《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德.戴蒙好好學習怎麼問對問題。
花精力抨擊這些大師,不如好好拜讀他們的著作,可以獲益良多。
同樣也是五百多頁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跟《人慈》完全是不同世界,《槍炮、病菌與鋼鐵》是每個字都不會想錯過,《人慈》是看不下去。
完整心得:[閱讀心得]《槍炮、病菌與鋼鐵》世界的樣貌無關人種是因為生態地理學
後悔買這本書
我真心後悔自己花錢買了這本書。
但若能讓讀過的人知道恐怖份子不是純粹的邪惡這部分蠻好的,只是不需要用這麼多頁證明人性本善。
我相信人性本善,但這個善是每個人自己心裡的尺決定的善,每個人的善都不同。
我感覺得到《人慈》的作者很主觀地覺得大家都錯了,他覺得自己必須像個英雄把大家搖醒。
這樣的想法蠻可愛的,但我比較喜歡讀過《我可能錯了》後的自己。
別人跟你的想法不同,是正常的,學會接受並喜歡每個人原本的樣子,能讓自己心靈平靜。
不需要因為他人,讓自己不開心、懲罰自己。
在第十七章看到下面這段真的讓我覺得作者很可憐,他是一杯很滿的水,沒辦法再注入新的水。
但相反的說法也合理。
在唐納.川普於二〇一六年當選總統後,我們就很明顯能發現,自己還是太常活在自己的泡泡裡面了。
兩位社會學家甚至證明「白人在郵遞區號層級的種族孤立或族群孤立,是川普獲得支持的最強烈預測指標」。
他們也發現,離美墨邊境「愈遠」的人,就愈支持那個主打興建邊境巨牆的候選人。
對自己太有自信了,講話才能這麼篤定。
很想知道他是真心覺得投給川普的人都是住得離邊境遠的人嗎?
思考方式怎麼能這麼簡單,這樣的人還能說自己是思想家真是不可思議…
真是個可憐的鐵鎚人~
我也對自己的毅力感到辛苦,早在一開頭就該直接放棄這本書,但我又覺得如果不把這本書讀完,我不能說他不好。
而且我覺得讀完好好把心得分享出來也很重要,不要再有人跟我一樣因為形象良好的 KOL 推薦,就買了這本書:'(
但至少我以後不會再相信有推薦這本書的 KOL 了,算是透過讀這本書認識人。
《人慈》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立意是好的
只是宣傳的方式有點冗
且充滿偏見和有誤導讀者的疑慮
核心只有一個
結果弄成576頁
應該會讓很多人不想讀以為是大部頭書
而願意拿來讀的人
可能就是期待這麼厚的書可以跟《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樣有滿滿的收穫
結果發現裡面只是用各種冗長故事宣揚人性本善、以和為貴時
覺得很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