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

Hi 你好我是 Juju ~

我本來以為《我可能錯了》這本書是偏嚴肅、莊嚴的書,結果它其實非常有趣!

讀之前以為是類似達賴喇嘛之類高僧的的著作,已經忽視這本書幾次。

但真的是超級常看到這本書出現,彷彿不讀過它是不會放過我的XD

感謝自己因為好奇決定買來讀看看,很值得而且超喜歡❤️

完全不是什麼高冷滿滿雞湯那種書!

從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就是個平凡人,有著跟大家差不多的煩惱,跟著他一起探索超好玩(他蠻幽默的)

除了有趣還獲得滿滿收穫,對心靈平靜非常有幫助。

我好喜歡讀這本書的過程,一讀起它,就會被包圍在平靜、舒適的氛圍中。

會讓我整個人很專注在當下。

好喜歡看作者冥想時的內心世界,太生動了很真實(哈!)

例如:

也喜歡看他對抗生物本能的橋段,例如打瞌睡、想偷看也來參加通宵冥想活動的美麗空姐(第14章)。

還有第 10 章也很喜歡,可以看到修行的日常,跟著作者一起獲得一些成長。

有種一路跟著作者前進的感覺,跟著他一起領悟,一起更懂得擁抱不確定。

練習放下念頭。

喜歡作者針對「覺得別人很討厭時」給的小秘訣:

練習了一下好像真的有用~

這對我很有幫助,可以幫助我不再為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折磨自己的心。

學會喜歡每個人本來就是他現在的樣子。

石頭本來就是石頭,水本來就是水。

會不開心通常是因為我們覺得石頭要軟一點、或覺得水應該要OOXX,達不到我們的預期就會覺得討厭。

所以只要能做到接受(甚至喜歡)每個人現在的樣子就是他存在在這世界上應該有的樣子,就可以減少很多不愉快~

第 25 章讓我深入理解憂鬱症的內心世界,就算是在寺院練習了將近二十年的作者也面對得很辛苦。

他對憂鬱症的比喻蠻具體:

我覺得他用這樣的態度面對憂鬱症,讓這件事變成了一個可以突破的挑戰,彷彿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關卡,是可以過關的。

可以讓他好好鍛鍊「不要相信自己每個念頭」的能力。

讀著《我可能錯了》我突然獲得一個領悟:

能贊同自己想做的事。

不急著反駁自己,也不嚇自己。

或也可以試著安撫腦中害怕的聲音。

給予陪伴,並鼓勵自己自信地去做想做的事。

後段看到作者在五十幾歲確認得到漸凍症只剩一到五年可活,真的覺得還好他在二十六歲時有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沒有一直困在光鮮亮麗但不舒服的職場等退休,不然可能等不到,只會等到日子所剩不多的宣告:'(

也是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瑞典人也會重視成績和工作,還有聽爸爸的話,成為成功但壓力大和不快樂的人。

我還以為北歐人都很快樂,可能是因為之前讀的《HYGGE!丹麥一年》讓我誤以為北歐人都很快樂,但其實瑞典跟丹麥很不一樣。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HYGGE!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

整本書讀完的感覺很溫暖、很感動,也不捨…

謝謝作者留下這麼棒又深刻的分享~

讀完感覺自己變了,變得更平和與世無爭,變得對人更溫柔。

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挑戰和自己的困難,懂得對人溫柔。

是本捨不得讀完的書❤️

捨不得告別。

《我可能錯了》是照著時間軸寫的,從作者納提科出家前開始,可以跟著他一起慢慢前進的感覺很棒。

而這篇心得文我是整理了自己想筆記下來的部分,如果你想跟納提科一起順著時間軸體驗他所體驗的,很推薦可以自己讀一遍。

很舒服,一點都不吃力,讀起來很像在聽一位朋友分享。

也沒有一堆無趣的大道理,卻有很多心靈上的收穫❤️

《我可能錯了》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電子書:KOBO, 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1. 快速認識作者納提科
2. 面對自己的念頭
3. 與會跟念頭保持距離的人相處讓人神清氣爽
4. 泰國人令人著迷的特質
5. 佛陀的三個禮物
6. 當下的智慧
7. 事情按照它本來該有的樣子發展
8. 可能是,可能不是
9. 學會睿智地應對讚美與抨擊
10. 別忘記為奇蹟留下空間
11. 放下兩個背包
12. 這也會過去
13. 焦慮是最嚴格與最好的精神導師
14. 你必須永遠從自己開始
15. 感恩與讚美自己的身體
16. 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17. 沒有原罪,只有本淨

瑞典人,1961年出生,畢業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商學院。

畢業後的短短三年一路晉升,在六個國家境內從事過商務活動。

看似成功的人生,其實覺得自己是在扮演一個對經濟有興趣的有為青年。

內心很想逃避一切,每週日千篇一律的焦慮讓他感到胸口緊悶。

二十六歲絕望的納提科想幫幫自己,他嘗試了冥想,在很多次的分心後他稍微平靜了下來,聽到內心睿智的聲音說「是該往前走的時候了。」

他下定決心離開專業領域,從西班牙回到瑞典做洗碗工、在大學修文學課,還有在培訓後擔任心理健康求助熱線的志工。

修一年文學課後,納提科前往印度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擔任一年經濟學家。

然後在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認識南非的美女醫學生,交往後因為自己害怕被拋棄而讓事情成真。

因為他當時太痛苦了,無力處理自己控制不住的情緒,於是他找上了寺院。

報名了泰北為期一個月的英文冥想課程,結果上了四天課就逃離了。

因為冥想時幾乎是在不分心地聽自己,而他難以承受自己那些喋喋不休、嘮叨不斷、挑剔、批判、惡毒、質疑、抱怨的念頭。

後來他和自己達成一項協議:

接著就開啟了 17 年的僧人生活~

原本納提科以為自己會一直當僧人,但他有次冥想又聽到了那個睿智的聲音說:「該繼續前進了。」

僧人生活似乎變成舒適圈了~

新手為了練習,適合在禪堂裡過日子,現在已經是可以回到真實世界的時刻了。

雖然抗拒,他還是順著內心的聲音還俗了。

結果他罹患臨床上的憂鬱症,後來他總算找到自我價值,在 18 個月後重見曙光。

他遇到了愛人並結了婚,結果在五十幾歲得到漸凍症,六十歲離世。

不是每個念頭出現,我們都要照單全收。

而且這些念頭也不直接代表自己,因為這些念頭不是我們有意識讓他跑出來的。

嘗試過冥想的人都體驗過,你希望自己什麼都不要想,但念頭就是會一直冒出來XD

學會跟念頭做切割,對自己很有幫助。

每當有念頭出現時,我們可以像個坐在劇場二樓的觀眾,不直接受它影響,保持距離觀看並考慮怎麼面對這個念頭。

不想被念頭打擾,可以多練習轉移注意力,專注在其他地方,例如專注在自己的呼吸。

通常簡單的狀況只需要讓自己專注在呼吸即可,但有時候壓力山大或過度焦慮,就需要用《零極限》的清理方法,只需要不斷對自己重複:

念著念著就能讓自己平靜下來了~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納提科說自己喜歡和已經開始探索內在的人相處,因為這樣的人已經發現自己大腦的紊亂,所以會和自己、自己的念頭保持距離。

這樣的人不會把念頭看得太重,無論是自己的念頭,亦或他人的念頭。

明白人不是百分之百理性、接納人偶爾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瘋狂的事,還有人會對某些事情會有很離譜的情緒反應。

由於念頭不受控,什麼都有可能,無需大驚小怪。

除了學會不把自己的念頭看得太重,若也能不把他人的念頭看太重,就不會因為他人的失言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有可能對方只是一時情緒失控,如果看太重也只是讓自己心累。

尤其是不那麼重要的人,更不需要把對方的念頭看太重。

跟「會跟念頭保持距離」的人相處,光想像就很輕鬆愉悅無壓力。

沒什麼好不好,原本的樣子就是讚。

我超喜歡納提科對泰國人的觀察,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納提科覺得任何一個泰國人進到一個房間都能帶著令人吃驚的自信,然後傳達出的氣息就像:

好喜歡他這段想像泰國人的心境XD

很搞笑但很讚!

當我覺察到自己在在意別人眼光時,我就會提醒自己想像一下自己是泰國人,就可以讓我平靜舒服下來~

變得像泰國人的感覺很棒❤️

而他對自己內心的形容感覺很像冒牌者症候群:

有這些想法的時候一定不會舒服,這時候,想像自己是泰國人吧!

別人怎麼看不重要,重要是我們自己先喜歡上自己原本的樣子。

我喜歡這個概念❤️

在第六章納提科分享了他獲得的三個禮物。

「無常」這個詞聽起來好像不好,會這樣想應該是因爲人類的一種心理傾向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by查理.蒙格)讓我們一想到「無常」就想到最害怕的,也就是失去擁有的東西。

但其實「無常」也可能是發生在另一種面向,例如不舒服的狀態如果是「無常」那就很好,代表這是會過去的,不是永遠的。

只要明白了凡事都「無常」,對於處在壞的狀態時就會有點幫助,知道這也會過去讓人感到有希望。

覺察到令自己感到艱難的事,並練習引導自己的注意力到讓自己能變舒服的目標。

能幫助自己化解痛苦。

這讓納提科再也不覺得自己只是受制於無法掌控的內在及外在環境的受害者。

我們是可以選擇的,出現的念頭我們不需要照單全收~

如果是在《零極限》會稱它為「神性」。

我覺得「當下的智慧」好像更棒!

因為這些來自內心的聲音都是出現在一個當下,這個聲音很活在當下,它會很單純地用當下的情況做判斷並傳達它的看法。

當你感到心靈不舒服時,也可以試著問「當下的智慧」:

想聽到「當下的智慧」,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才智休息,不再用自己的智力提出看法,轉而平靜地聆聽,才能接收到它。

對我來說寫晨間隨筆很有幫助,而且我發現真的要在剛起床後就寫,那時候腦子最乾淨與安靜。

有關晨間隨筆我是在《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讀到,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釋放你內在的藝術家《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

只要能接受這個概念,就能平靜地接受任何人事物的現況。

但「接受」代表的不是「容忍」。

絕對不是「他一直都是這樣啊~所以你容忍一下」,是你可以接受這個人就是這樣,但如果對方造成我們的困擾,我們是可以選擇保持距離的。

事情可以是讓你討厭的樣子,那是它本來就該有的樣子,只要不刻意想去改變這個人事物,就不會因為改變不了而感到痛苦。

當事情沒有照著自己的預期發展,只要接受這件事就是照它本來該有的樣子發展,好像就能平靜下來許多~

可以很活在當下地以現在這個樣子,去想那接下來可以做什麼,說不定會發生更有趣的事!

不需要困在因為改變不了而產生的痛苦中。

隨順事情本來的樣子。

遇到很大的衝突時,也可以試試納提科在寺院的導師阿姜.賈亞薩羅提供的魔法箴言:

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

納提科在英國的導師阿姜.蘇西托對他說的話也很發人深省:

太要求秩序或完美,又達不到就會很痛苦。

就放手吧~會輕鬆很多

試試納提科分享的放手提醒方法:

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

練習放下對物品、情感、信念的執著,放自己一馬。

泰國導師的這句我也好愛。

我們擁有什麼,那些就是我們需要的,生命自有安排。

請盡量多鬆開你的拳頭。

這句我也好喜歡~

一旦體會到這世上沒有所謂「絕對的對」與「絕對的錯」,一切就變得好輕盈。

對的事情也有錯的部分,錯的事情也有對的部分,就看你用什麼觀點和站在什麼立場。

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你可以同時在同一個人事物上找到優點與缺點。

如果你遇到的人,也都是接受你是你原本的樣子,相處起來會輕鬆愉快很多!

很棒耶!

這樣是一個很鼓勵彼此做自己的世界,光想像就很有安全感很快樂。

所以我們做到「接受所有人事物都有自己的樣子」,不只能讓自己心靈平靜,還能創造出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給周圍的人~

我很喜歡作者分享森林修行派的寺院文化,這個文化是建立在共識上,住在此處的比丘或比丘尼都必須向彼此表達以下的訊息:

感覺也很適合用在職場。

在職場上除非超級幸運,否則難免會有不喜歡的同事,這時候就很適合在心裡讀幾遍上面這段訊息。

納提科在確診漸凍症和遇到 COVID19 出現後,對生命的體悟讀起來也好讓人平靜。

就連死亡都沒有必要去抗拒。

對呀為什麼呢?

人終究有一天會離開,只是怎麼離開而已,不需要去害怕他或抗拒他。

讀過《尼采讀本》其實也讓我對生存和死亡有了不同的見解,從尼采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覺得降生為有思考能力和有感受力的人才是辛苦的。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思考生存的意義為自己而活《尼采讀本》

這源自於中國的寓言故事,從納提科對劇情的描述推測應該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也好喜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

每件事的發生,帶來了現在看到的結果,但這個結果對未來而言是好是壞,只有未來才會知道。

好喜歡這種沒辦法斷言的感覺,代表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活在當下,不需為未來做過多的煩惱。

真是輕鬆愉快~

以後發生好事或壞事時,我也要記得說這句「可能是,可能不是」。

發生好事時說這句話能讓我不要得意忘形,發生壞事時說這句話能讓自己平常心不要太擔心。

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吧!

納提科本來很容易因為別人對他的看法產生情緒波動,他漸漸變成是去感受內心的變化,並平靜地說:無所謂

無所謂的感覺超暢快的呀!

這是納提科又太認真到有點焦頭爛額時,阿姜.塔妮雅送給他的一句話「別忘記為奇蹟留下空間」。

好有道理又很有智慧的一句話~

如果每分每秒都規劃好,完全不留任何空白,奇蹟要如何進來呢?

壓力大時更是容易讓人難放下對控制的渴望,但還是要提醒自己停下來,想想「別忘記為奇蹟留下空間」。

納提科長期追隨的美國導師阿迪亞香提在閉關冥想的活動時說:

請起來很像廢話,但這樣想會輕鬆許多。

沒什麼需要急躁的,該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

以更多的信任過生活,放棄對未來的控制預測,納提科說這樣就能達到自由智慧的最高境界。

這樣的思考方式真的很自由,不再因為要控制而感到不自由。

因為控制時也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鎖定在要控制的點上,整個人是很不自由又不舒服的感覺。

看到這個概念有種開悟的感覺!太酷了~

做計畫很重要,因為做計畫能讓你了解大概的情況。

而計畫本身沒價值是因為要活在當下,當下如果有發生會打壞計畫的事,就讓它打壞不需要堅持。

覺得這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快樂,做了計畫卻出現變化才有驚喜。

納提科說這就像背著兩個沉重又重要的大背包行走人生,一個背包裝著與自己過往一切有關的念頭,另一個背包則是塞滿關於自己未來種種的念頭。

他們都很棒,但試著放下感受一下,看自己在此時此地是否可以更直接地正視一些事情。

這其實也是一種幫助活在當下的方法!

我好喜歡放下這兩個背包的概念,其實也跟《零極限》教的清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要能清空過去經歷帶給我們的成見,思考方式可以乾淨輕盈很多,很快樂。

而放下對未來的執著,能讓我們更以當下為重。

這句話我也好喜歡~

適合用在許多時刻,尤其是不舒服的時刻。

這是納提科在泰國的導師阿姜.賈亞薩羅講的一個發生在十三世紀中東的故事。

沒有什麼會一直是這個樣子。

一切都是無常的~

這也許算壞消息,因為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美好的緣分終會結束。

但也是個好消息,處在不舒服的情境時,可以知道這也會過去。

在第 25 章看到還俗後的納提科很快就陷入了憂鬱。

沒過多久,納提科就罹患了臨床上的憂鬱症。

這段讓我對憂鬱症有了更近的認識,還看到要如何面對憂鬱、扭轉情勢。

難怪納提科會說「焦慮是最嚴格與最好的精神導師」,因為這時候就真的要好好練習「不要相信自己每一個念頭」,才能對抗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念頭。

這也會過去,什麼都會過去,無論好的壞的。

過了十八個月,納提科重見曙光。

我們得先懂得如何對自己慈悲,才有辦法真正地對他人慈悲。

就像我們得先懂得愛自己,知道這種愛是什麼感覺後,才有能力懂得如何愛別人。

責備自己沒有幫助,納提科說我們應該進到那個受傷處,並試著盡自己所能地用更多的慈悲和理解來看待它。

看看我們是否能找到正視黑暗念頭的方式,將它們帶到光明中,又不會相信它們的內容。

我們應該好好愛這位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朋友。

因為無時無刻都在一起,更需要練習跟自己相處的好,心情才會愉快。

關於「愛」,納提科還提到如果覺得「愛」這個字太宏大,可以試試他的榜樣一個美國的導師阿姜.蘇美多的方法,用「非厭惡」(non-aversion)這個詞取代「愛」

先從不討厭開始做起。

標準高的人很需要這個好主意。

我很喜歡第 33 章納提科在得到漸凍症後,對自己身體的感謝文。

他當時漸漸體會到了變化,他感受到身體像自己的老友,長久以來風雨同舟,而他們都不再年輕了。

好溫馨又好感動QQ

我們隨時想到就可以好好地感謝身體,不要太勉強身體,接受他有極限。

對他溫柔點,好好地愛他。

尤其是開始變老後,感受到身體大不如前也不該生他的氣,我們應該溫柔地適應和接納這些改變,這麼做對自己的心情和對身體都好。

我們做了什麼事,別人不一定知道,但我們自己一定知道。

我們想浸泡在怎樣的回憶,都是由自己選擇的,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好認同~

用什麼濾鏡看世界,就會看到不同的世界。

同一個世界由不同人來解讀,很容易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善待自己,善待周圍的人。

善待周圍的人,其實也是善待自己。

放下對別人的憎恨,我們就不用一直被迫複習討厭的事,我們才能自由。

這個故事也很棒:

生氣是自然的行為,無需刻意壓抑它。

但它不會佔據下來。

我喜歡那提科分享他在挪威一部完全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的影集《羞恥》(Skam)中,看到的女主角在鏡子貼的便利貼,上面寫的是:

我好愛這個字條!

當我覺得別人很討厭的時候,只要想到「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我不知道的戰鬥」,我就會多一些溫柔。

最近看的一些書剛好都有提到這個,讓我覺得受原罪所苦的天主、基督教的人好可憐。

例如前陣子在《尼采讀本》讀到的 反基督徒,尼采對佛教和基督教的比對與分析很有趣。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思考生存的意義為自己而活《尼采讀本》

每個人都是他原本該有的樣子,沒有什麼罪。

帶著自己有罪的心情過日子,該有多難受…

沒錯!

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

電子書:KOBO, 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JUJU選書 / 心靈療癒自我提升 / 文學

上一篇:[閱讀心得]《槍炮、病菌與鋼鐵》世界的樣貌無關人種是因為生態地理學

下一篇:[閱讀心得] 帶偏見且有資料解讀疑慮的《人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