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達塔.穆克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癌症醫師)
原文書名: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年:2010
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拜讀完《萬病之王》!
覺得自己像經歷了一部很長的電影,從驚悚、恐懼、懸疑,到真相大白,到溫馨的收尾(最後還留了伏筆讓觀眾知道劇情未完)。
這是一本可以長醫學知識又有看閒書般紓壓效果的一本書。
這位癌症醫師作者非常厲害,他講得讓醫學門外漢的我也能看得懂。
而且能看得懂就算了,還會有很想一直讀下去的欲望,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會有什麼進展?
我覺得這位作者絕對是說故事的高手!
在翻開此書前還擔心自己會不斷讀到睡著,看來是多慮啦!
導讀告訴我們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提供癌症防治指南,而是為癌症寫自傳,也就是癌症的歷史、現在和未來,以及不同療法的長處與限制。
我很喜歡作者編排故事是分領域從古講到今,作者時不時會賣個關子,讓我對接下來的抗癌發展充滿期待!
或有時候是不同領域的學問交會在一起迸出很大的進展。
裡面的每位醫師、每位科學家都有自己專精並專注的領域,作者常常暗示這些專家各自的發現只差串聯起來這步就會有重大斬獲,結果一錯過就過了好幾十年,終於在未來有人突發奇想就串在一起了。
雖然原發現者可能已不在世,但他們也都是有貢獻沒有白做工的(作者時常強調每位前人有貢獻)。
覺得人類科學能有所成就除了努力之外,機運和靈光一閃也好重要阿!
看著醫生和科學家們從無到有,觀察問題、推論、做實驗,慢慢的愈來愈靠近癌症的核心,從如何治療癌症到了解為什麼會發生癌症(沒錯!癌症是先發展解法work around,不是先找到核心問題root cause)。
正以為應該找到原因了,結果又一個更清晰邏輯的提問,才驚訝原來真相還沒明瞭,覺得這些醫生和科學家真的好厲害,思緒好乾淨清楚。
例如發現有些病毒以負責轉譯基因訊號來產生蛋白質的RNA保存它們自己的基因組(突變的基因),而這些RNA就會轉譯出病毒的蛋白質。
聽起來似乎找到源頭了,應該就是病毒造成基因突變。
但後來又有學者提問:「造成細胞病態有絲分裂的病毒基因究竟是什麼?以及這個基因和細胞內部的突變有什麼樣的關聯?」
病毒只是把突變基因的訊息送入細胞,而要瞭解癌症的成因,其實該找出的罪魁禍首是突變基因的訊息是哪來的,而非傳遞訊息的使者。
讚嘆這些醫師們好厲害!
我覺得最難的不是想不想追根究柢,而是分析得出該往哪個方向繼續追。
那為什麼癌症是先發展解法,不是先找到問題根源呢?
因為早期(西元前就有癌症的記載)只能從最外緣的表面觀察,再深入一點進展到開刀、解剖,發明出顯微鏡和觀察到染色劑對細胞的不同反應後才得以觀察細胞、病毒。
一層一層靠著科學家和觀測儀器等技術的進步,現今的我們才能理解問題就出在每個人都擁有的基因。
癌症是需要多領域發展才能真正理解的疾病,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癌症始於基因,但能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不只一種,甚至在化療後又產生另一種突變,必需再找到新的標靶。
作者形容我們在癌症上的困境:
我們被迫不停地跑,結果只是為了保持留在原地。
很感謝前面的醫師、科學家們願意耗費自己的時間(很多都一耗就是數十年),很多研究都進展緩慢和充滿挫敗。
看到他們都用熱情支撐著做實驗的意志,就算目標很艱難和未知還是願意放手一搏。
作者除了感恩先前努力的醫師和科學家,也很感恩病人。
你可以感受到這位癌症醫師對待病人像對待自己的家人,對病人的背景和家人都知之慎詳,如同他們的親友。
這些病患不只是一個個名字,他們有各自背後的故事,當你知道一個人背後的故事時,這個名字就會開始有了生命。
感謝這本書讓我對了解醫學和生物學有了自信,回想學生時期的自己其實對生物課是有興趣的,只因為高中選組的時候選了二類而整個放棄生物,覺得有點可惜。
但!
所有事情都是永遠不怕太晚,只怕沒有開始。
現在可以用自己的自由時間選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來學習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故事主角之一的法柏(二十世紀初研究白血病解藥的醫師)在一開始不受歡迎和被排擠,但依然在陰暗的地下熱情於自己感興趣的治療癌症。
後來遇到綜藝團的協助獲得資金得以蓋了專門治療兒童癌症的醫院,到後來遇到目標一致想對抗癌症的非科學團體拉斯克(Lasker)幫,還跟許多不同地區的癌症醫師們組成社團。
覺得有點像《秘密》所說的,你認真想做一件事,宇宙會聽到並來協助你。
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第三章讀到輔助治療和荷爾蒙治療能延長緩解的時間長達數年至數十年,突然在想,如果知道自己能運用這軀殼的期限只剩下數年至數十年是什麼感覺?
想想如果知道只剩數年至數十年的生命,我會想立刻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這時候就可以來核對一下自己現在正在使用現有生命時間做的事,是否就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
比起癌症死亡率,我也很介意做過治療的人即便沒死,那生活狀況是如何?有什麼後遺症?
有時候會想,癌症會不會是大自然不希望生物活得太久而設置的開關。
抵抗癌症的發生,有可能解決了眼前的癌症,卻在之後復發或產生別的癌症(例如桑塔格的骨髓異常增生是由於治療其他癌症所接受的高量化療所致)。
看到這種故事會讓我有一種逃不掉「命運」的感覺。
讀這本書會讓我覺得凡事好像只能盡人事,體檢能提升確診率,但不見得能提高治癒率。
除了一些在發生初期有明確解法的癌症如子宮頸癌、大腸癌…等,做預防檢查就很重要。
我很喜歡「癌症的特徵」那節有一段癌症的發展小故事,我覺得很精彩!
不過要看懂這個小故事前需要先補充一些作者再前面讓我們知道的知識。
兩種異常造成癌症——原致癌基因的啟動和腫瘤抑制基因的去活化(「油門卡住」和「煞車失靈」)
油門(致癌基因):ras、src、…
煞車(腫瘤抑制基因):p53、VHL、APC、Rb和p53(人類乳突病毒會把Rb和p53這兩個基因去活化造成子宮頸癌)、…
比如以一名四十歲消防安全設備安裝工人左肺的一個細胞為例:
一九六八年的某天早上,一塊小小的石棉從他的裝備經由空氣,落在該細胞附近。
他的身體對這個碎片起了發炎反應,碎片附近的細胞開始拚命分裂,就像想要痊癒的小傷口一樣,於是由原細胞衍生的一小團細胞就在此冒了出來。
那團塊中有一個細胞意外地在ras基因發生了突變,而這突變創造了ras基因的活化版本。
擁有突變基因的細胞因此長得比鄰近的細胞都快,在原先的細胞腫塊中產生新的腫塊,但這還不是癌細胞,而是已經部分啟動細胞分裂不受控制的細胞——癌症的原始祖先。
此人吸菸,而焦油中的致癌化學物抵達了肺的那個角落,和ras突變的那群細胞相遇。
這個腫塊中有個細胞的基因獲得了第二次突變,啟動了第二個致癌基因。
又過了十年,第二個細胞腫塊上的一個細胞受到游離的X光照射,獲得另一次突變,這次是去活化了一個抑癌基因。
但次年,另一次的突變又去活化了該抑癌基因的第二個複本,造成有兩個活化致癌基因和一個去活化抑癌基因的細胞。
而隨著細胞成長,它們也獲得額外的突變,活化了通路,使細胞更適應成長和生存。
腫瘤中的一個突變刺激了血管生長;在由血液提供營養的腫瘤發生另一次突變,讓腫瘤在只有少量氧氣的身體部位依舊成長。
突變的細胞生出細胞又生出細胞,在一個細胞中,促進細胞活動的基因受到活化;
這個細胞獲得了運動性之後,可以在肺組織中移動,並進入血流。
這個移動癌細胞的子孫獲得了在骨骼中生存的能力,而這個細胞在血液中四處移動,來到了骨盆的邊緣,開始另一個週期的生存、選擇和殖民,這是源自肺部的腫瘤第一次的轉移。
這是一個假設性的癌症故事,但故事裡的主人翁是真的,是作者在麻州綜合醫院做癌症研究時的第一個死亡病人。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癌症是一連串的意外造成,要連續觸發不止一個突變。
也理解到醫師其實只能藉由病人述說的故事來推敲出可能的疾病,而科學用說故事來解釋疾病。
為何想看《萬病之王》?
首先是因為我老公只要身體有點怪怪的就會立刻想去看醫生,但我好不喜歡花時間在醫院排隊等叫號然後只對話兩、三分鐘。
觀察下來通常是被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打發,我個人相信我們人有自己的修復機制,會不會有些問題我們是可以不動用非自然的化學藥劑?
後來嘗試跟醫生說不想拿藥並詢問醫師的看法,其實真的蠻多可以靠自己修復。
所以我後來是將醫生的角色定位在顧問,遇到真的要去問醫師的會先準備好許多資訊再前往,珍惜能面對面諮詢的機會。
只要能自己找到的資訊都先靠自己,真的遇到明顯怪異的才去看醫生,愈了解愈多後開始對許多醫學的資訊感興趣,便開始想讀醫學的書。
一直知道《萬病之王》是傑作,Goodreads分數4.31,但看起來很厚很怕自己難以下嚥,沒想到一讀就欲罷不能,太多神奇有趣的事了!
這本書真的太有內容,我邊看邊把一些覺得重要的段落或句子節錄在google doc,沒想到整整節錄了21頁!
讀完真的有更瞭解癌症,也正是作者寫本書的初衷:
滿足病人與家屬想對癌症史有更多暸解的欲望,能夠回到癌症的起源,由此帶我們進入未來。
起因是作者在波士頓治療一位腹腔罹患侵略性癌症的婦女,做過化療又復發,再治療。
在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時她告訴作者:「我願意繼續治療,但我要知道我在對抗的是什麼。」
《萬病之王》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衷心感謝這位醫師完成了這本書,並寫得如此易讀易吸收。
覺得自己獲得的大收穫有知道治療癌症的方式目前有:開刀、放療、化療、標靶藥物。
還有認識了癌症的起因是基因的突變,原來所有人的基因都帶有突變的可能。
感覺像老天爺在基因裡暗藏了掌控生命長度的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