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戰爭

原文書名:Washington’s Long War on Syria
作者: 史蒂芬‧高望斯(Stephen Gowans)- 住在加拿大的以色列獨立記者,並不定期發布網誌《What’s Left》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年:2017

覺得小時候接收了好多片面的資訊,不幸中的大幸是在有生之年多讀到不同面向的觀點,至少就不會再把不確實的資訊傳給後人了。

喜歡這本書引用各國、各家媒體報導,覺得更能強化事件真實度。

這本書收錄好多震撼爆料。

在讀前言時有很看不快的感覺,不過跟《萬病之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因為知識量大的看不快不一樣,這本是因為資訊完全跟以往接觸的媒體太不同了!!

完整心得:
[閱讀心得] 萬病之王
[閱讀心得] 資訊量很大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

例如賓拉登原本其實是美國的盟友!

還有美國許多任總統包括歐巴馬的黑暗祕密。

美國人民大部分就跟我們一樣,以為美國是正義的使者。

很需要消化一下這些錯愕。

還有中東地區有好多派系支線,超需要思考理解,讀到後來認真覺得一定要整理筆記內化一下,不然大腦記憶體真的完全裝不下XD

後面有我自己整理的節錄筆記,可以讓大家一起對中東世界的各種名詞有認識,還有很多誤解許久的人事物。

這本書真的讓我各種震撼,我們看到的不見得就是事實。

也讓我思考了自己對北韓是不是有很深的誤解。

在讀第三章「接著,這些人變成激進份子…」時,看到美國會對「不乖」的國家 [註1] 增加武力威脅,而這些國家因此得提高自己的國防和警察權利,而這時美國就會為這些獨裁者冠上「強人」頭銜,因而又能打著英雄的旗幟要用大拳頭去教訓人家,還很愛聯合世界各國跟他一起執行經濟制裁(假制裁真霸凌)。

[註1] 對美國的企業(尤其是跨國石油公司)、銀行家與投資家而言不乖。

那些「不乖」的國家被經濟制裁導致民生疾苦,被武力威脅又得要顧好國防,這不就是北韓的狀況嗎?

以前會覺得北韓有事嗎,北韓人民都那麼飢餓了,為什麼北韓還要一直發展武力?

真心覺得要為從前無知的自己跟他們道歉,果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

他們只不過不符合美國所謂的全球經濟(以華盛頓方面為首的全球經濟秩序),就被美國歸為邪惡軸心國(後面會講到)

而且美國自己不放棄核武,卻一直在那邊嚷嚷別國不能擁有核武。

華盛頓方面始終保持世上最大庫存的核子、化學和生物武器;
同時竟要求其他國家解除武裝,或者全面放棄國家發展,只因為這些國家拒絕順從它自封的全球領導地位。

節錄書中的一段句子:「美國的核武乃世界上首屈一指(亦堅拒成為第一個放棄使用核武的國家)」

1989年,布希曾保證會在1999年之前銷毀美國的化學武器。
直到2016年,五角大廈卻仍然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軍用化學藥劑庫存。
美國的盟邦以色列和埃及,同樣也擁有化學武器。
2003年,敘利亞曾在聯合國安理會提案,要求使中東成為無化學武器地區,但這項提案遭到美國封殺。

彷彿看到美國高中校園劇放大版,從學生時期的大姐頭或球隊隊長霸凌不順從不乖(對那些老大而言)的同學,到成為大人後的曼哈頓東區貴婦太太界的女王蜂霸凌不聽話的媽媽。

而這本書讓我看到這個狀況擴大成霸凌不聽話的國家,有種見微知著的感覺。

長年擔任辛巴威總統的羅勃.穆加比(Robert Mugabe)是非洲民族解放力量的英雄人物,他宣稱自己的國家遭受西方世界的嚴重經濟制裁,「原因在於他做了其他任何國家『份內應該』做的事,也就是關懷『它們的』人民並呵護人民的基本利益」。

穆加比指出,美國和它的盟友們「採行這些經濟制裁,是要我們犧牲大多數人民的基本需求,反過來迎合它們的利益」。

看到這麼多被霸凌的國家,真心覺得蠻沈重也蠻難過,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好像就是分享出這些看到的現象吧!

感受到作者想呼籲許多西方國家,在加入美國的行列前先了解美國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

還感受到作者對美國的氣憤。


節錄筆記&心得


不真實的民主

2011年春天,當時的敘利亞更接近西方模式的多黨代表制民主政體,其他任何阿拉伯國家均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

反觀華盛頓方面在阿拉伯世界的首要盟友沙烏地阿拉伯:它可是堅守絕對的君主專制政體,在這個國家只容得下虛弱無能而難登大雅之堂的民主形式。

在沙烏地阿拉伯,既沒有半個政黨、沒有像樣的立法機關,對於國家由誰領導,民眾也絲毫不能置喙。

不僅如此,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王並未受到人民的支持,尤其是什葉派(Shi’a)穆斯林教徒。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就宣告敘利亞總統已經喪失在位的合法性,必須下台負責。

歐巴馬卻從未明說更不曾暗示過,要求哪一個備受華盛頓方面重視的阿拉伯皇室退位。

美國的宣傳家竭盡其所能為美國歌功頌德,虛張美國對於自由和民主的奉獻;而那些已經打破資本主義剝削、不受外來勢力控制的共產主義及後殖民國家,則是被塑造成「獨裁」政權。

資本主義使財富集中於銀行家、投資家和高階企業主管等等極少數人之手,這些人轉而利用在其控制下的財富和重要資產,干涉國家政策以投其所好。

美國在總統大選所推出的候選人,是由極少數精英級的有錢投資家透過有效的方式欽點的。
這些投資家屬於美國的企業圈,總統候選人必須討好他們,才能獲得選舉贊助。

候選人端出來的政見,若是以促進美國普羅大眾的利益為依歸,則面對收入頂層出身的競爭者時,將是極其不利的態勢。
精英級的投資家和商業人士是競選資金的最大宗來源,而他們不會提供這種候選人從事競選活動所需要的金錢、資源和人脈。

(至於如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則是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候選人本身必須口袋夠深,深到足以支應自己的選舉所需。)

無論企業精英階級的利益蓬勃發展到什麼程度,下層民眾的利益總是一以貫之地被漠視。

美國雖有投票機制,但是所有層級的醫療保健和教育都不是免費的,完全就業也不屬於它所關心的事項。

他們同時亦建立交換條件,默許政治人物可在卸下政務之後,於企業內穩享肥缺,而政治人物則是在當權時與企業界維持沆瀣一氣,以此作為回報。

另一個手段便是企業界高階職位和政府高官之間的旋轉門。

旋轉門
企業的高層主管們,經常在企業界的高階職務以及公務部門的重要官位之間來來去去。
例如,紐約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國財政部的關係繁複,以致它的對手們稱它是「官盛」(Government Sachs)

同時,他們亦會利用捐贈大學的手段,使學術研究朝向迎合企業利益的康莊大道加速前進。

為了動員全體國人支持其外交政策,美國的領導者善於利用神話以掩飾其追求私人經濟利益的侵略性行為。

這個神話是這樣的:

美國乃天性良善的泱泱大國,也是身先全世界的正義之師,因此美國所致力的目標當然是大公無私的。

由此可見,美國外交政策的剝削本質,還有其政策與投資家、企業高層主管這類富豪的片面利益暗通款曲,大多數的美國社會大眾是聞所未聞的。

整個很有恍然大悟感,這才驚覺我以為的民主根本不是民主,是以資本主義為主。

這本書不斷挑戰我的(應該也是普羅大眾的)既有認知,因為以往都是發摟美國,接收美國、英國媒體的新聞以為就是國際新聞,甚至從沒懷疑過是否中立。

我第一次產生懷疑應該是在2012年去土耳其旅行時,發現當地人和一起參加當地旅遊團的歐洲人對美國不以為意的樣子,是我的價值觀第一次產生動搖,也才認識到回教並不邪惡,是有人在造謠和毀謗。

真的太震撼自己誤會穆斯林這麼久,只因為一昧的接受美國媒體的資訊。


邪惡軸心國(Axis of Evil)– 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利比亞、北韓

名列邪惡軸心國的每一個國家,都反對美國自封的全球領袖地位,都拒絕被併入美國領導的全球經濟秩序,而且都是美國戰略家所稱的「重視政府強力操縱的經濟體制」。

華盛頓方面將這些國家貼上「邪惡」的標簽,這是2002年從布希的觀點衍伸而來的結果。

凡是不願意被併入美利堅帝國的國家,華盛頓方面就會在它的周邊建立軍事基地武裝它的敵人,並在它的國內煽動衝突,藉由各種手段製造威脅。

突然覺得台灣在民國60年被退出聯合國好像也不是壞事,至少美軍就不會駐軍在台灣了。

表面上是照顧台灣,實際是製造對中國的威脅。

而且那些美軍在台灣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困擾,可以想想南韓和日本的沖繩。

#伊拉克(Iraq)

致力於經濟與政治獨立,以及由國家主導的發展,伊拉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派為國家帶來「黃金時代」。

不允許五角大廈染指,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伊拉克1979年到2003年的總統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也是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派兼復興黨的信徒,在意識形態上致力於統一自由社會主義

復興黨鼓勵人民將自己視為伊拉克人,而非任何家族、部族或教派的一分子。
為能有助於達成這項目標,伊拉克禁止使用家族和部族名稱。

憲法明文規定,伊拉克的天然資源和「基礎生產工具」等經濟制高點,均「為全體人民所有」,國家將「負責全國經濟之規劃、指導與引領」。
雖然國家亦許可「私人所有權和經濟上的個人自由」,但是它們係隸屬於國營部門,凡事以國營為優先。
唯有能和「經濟與總體規劃」配合,才可以從事民營事業之任何活動。

至此,伊拉克的石油資源猛然脫離西方石油公司的手掌心,不再容許他們予取予求地剝削伊拉克石油。

阿拉伯人可以擁有超乎他們夢想的美好未來,只要他們能團結一致,使他們的國土免於外來勢力的控制,並且藉由公有制和計畫經濟發揮他們的天然與人力兩大資源,克服殖民主義所造成的開發落後。

由於國營制度排除私人所有權,只要伊拉克的經濟是掌握在阿拉伯社會主義國家手中,對美國的商人來說,都是大失良機。

華盛頓方面絕不允許它收服全球四億阿拉伯人的民心。

因此,美國發動了長達數十年的入侵行動和經濟戰,其目的正是要讓伊拉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實驗落得一場空歡喜,最後則是徹底清除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勢力和影響。

這個進程有個正式的名稱:去復興黨化(de-Ba’athification)

1990年代以來,美國不斷攻擊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國家伊拉克,甚至動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制裁」,造成數十萬名伊拉克人喪生。

當時的伊拉克是在阿拉伯民族主義派的統治之下,遭受以美國為首的政權惡意的制裁。
制裁的目的表面上是逼迫伊拉克銷毀其生化武器的軍火庫。
然而基於政治理由,卻故意誤稱之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與美國的核子武器毀滅力相比,生化武器根本微不足道)

於是,伊拉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派在一夜之間變成世界和平迫在眉睫的威脅。
許多和平運動者欣然接受以制裁作為軍事的替代手段。

2003年,出於非法而且莫須有的名義,美國主導了侵略伊拉克的行動。
這次行動造成大規模毀滅以及人命傷亡,是一樁令人髮指的國際級龐大罪行

美國為了追求石油公司的利潤,即便是在國土並未遭受任何實質威脅的情況下,也不惜發起侵略戰爭。

美國並推翻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政府、率軍占領了伊拉克,而且也重組伊拉克的經濟和政治模式以迎合美國投資家的需求、顛覆伊拉克的國營經濟制度、取締復興主義、為美國商業創造新的獲利機會。

此類的作為必然會招致伊拉克人民的反抗。

因此美國藉由殖民總督保羅.布雷默(Paul Bremer)之手成立了治理委員會,其組成方式即明明白白地係以種族教派性別為依歸。
布雷默深信,絕不能讓伊拉克人看到伊拉克和美國,或者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
反之,應該去看伊拉克內部的種種極端對立,例如阿拉伯人對庫德族遜尼派對什葉派女性對男性
伊拉克將依據種族、教派而被重新組織安排,藉以鼓勵伊拉克公民互相爭奪國家資源,無暇團結一心以對抗美國和英國等占領者。

羅馬人將這類刻意製造離心離德的手段稱為divide et impera,意思是「分而治之」,以免被壓迫的族群有機會團結一致對抗共同的殖民壓迫者。

穆斯林學者協會(Association of Muslim Scholars)的會長哈里斯.達里(Harith al-Dahri)說:

「該委員會以族群及種族為準而劃分伊拉克,這在伊拉克前所未見,是占領伊拉克的外來勢力所創造出來的結果。組成該委員會的團體,不論是遜尼派或什葉派,均無法代表所有伊拉克人民的意志。」
「委員會組成的基礎是令人無法接受的劃分方式,因為它將伊拉克區分為各種族群及民族的團體,無異是在社會上、在人民心中播下仇恨的種子。」

此後伊拉克的政治只能任由教派團體控制,未來也只剩下宗教分裂一途。

#敘利亞(Syria)

華爾街方面針對敘利亞的戰爭,也是出於上述伊拉克相同的目標,亦即對敘利亞的去復興黨化,同時完全消滅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在敘利亞境內的影響力。

這是美國霸權剷平阿拉伯民族主義威脅的手段,不僅是在阿拉伯世界如此,在全世界亦然。

除此之外,連接歐洲與伊朗的主要油管,其中有一條是行經敘利亞。
對美國與英國來說,油管的控制權淪入馬克思和阿拉伯這兩派社會主義強人之手,是西方國家石油利潤的一大災難。

1963年,一群隸屬復興阿拉伯社會主義黨的軍官發動政變,此後敘利亞即是由阿拉伯民族主義派統治至今,哈菲茲.阿薩德也是這場政變的首領之一。

敘利亞政府獻身於阿拉伯民族主義推崇的價值,亦即擺脫外國勢力控制而獲得自由(這些對美國而言都是不乖)。

阿薩德政府對於復興阿拉伯社會主義黨的價值所作的承諾,也就是解放外國勢力的控制、由國家主導、規劃與控制的經濟形態,以及追求阿拉伯國家之大一統,凡此種種,據作者所知西方媒體從未有任何著墨。

敘利亞正式杜絕「以宗教、種族、區域、階級〔或〕專業〔身分〕為基礎而從事任何政治活動或籌組政黨、團體;或者因性別、出身、種族或膚色而產生歧視」。
敘利亞人的身分只有阿拉伯人一項,沒有女人、工人、遜尼派或某某行業人士等等區別;至少在政治上的情況如此。

阿薩德曾向阿根廷的記者強調阿拉伯民族主義派對敘利亞獨立自主的承諾:
「敘利亞是獨立自主的國家,以人民的利益為利益,不會讓人民為西方國家的利益而活。」

敘利亞「具備一套了不起的社會計畫,包含比美國更完善的保健系統,以及普及的免費教育」

阿拉伯民族主義派在大馬士革取得政權之際,他們立下座右銘並決心在這個願景引領下戮力以赴,使阿拉伯世界脫離外來強權長達數百年的控制,重獲自由。這則座右銘是:「統一,自由,社會主義。

華盛頓方面要求所有國家一律對美國俯首稱臣,阿薩德卻是毫無保留地大唱反調。

從那一刻起,這場戰爭就開始了。

美國國會研究人員透露:
美國在2003年領軍攻打伊拉克之後,隨即開始盤算揮軍入侵敘利亞。
但為了平定伊拉克,沉重負擔已超乎預期,妨礙了繼續進軍敘利亞的人力與金錢開支。
美國採取的替代方案是透過制裁手段以及支持各種團體反抗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派政府,雙管齊下向大馬士革方面施壓。

2003年12月12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敘利亞責任法案》(Syria Accountability Act),正式對敘利亞展開制裁,除非敘利亞願意聽從美國的種種要求,例如終止支持真主黨(後面會介紹)巴勒斯坦反抗組織,以及停止「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為了加強敘利亞內部的反政府力量,布希總統簽署《外交作業、出口融資和相關項目撥款法案》(Foreign Operations, Export Financing, and Related Programs Appropriations Act)。
本法案要求至少應有660萬美元準備金,「無論任何方案,凡是支持」敘利亞內部反政府團體,即可從中獲得金援,「另有不限定金額的附加資助」。

華盛頓方面為這些伊斯蘭派提供金援,讓他們得以架設衛星頻道,向敘利亞人民播放反政府消息。
因此,如《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所說:

從2005年開始,美國政府即秘密資助「敘利亞的政治反對團體和相關計畫」,目的是顛覆敘利亞政府。

從2005年起,華盛頓方面就為遜尼派伊斯蘭教徒舉行講習會,並且資助他們成立的陣線組織。
2013年,CIA發起一項秘密計畫,為叛亂分子進行訓練與武裝;此項計畫占美國年度預算將近10億美元(美國納稅人看到自己的錢用在資助他國叛亂份子不知道會做何感想…)。
沙烏地、卡達、約旦和土耳其也參與了資助計畫,其中沙烏地貢獻的部分,估計約有數十億美元之譜。
到了2015年中,「經由CIA培訓、武裝並送入敘利亞的戰士,總數已將近1萬名」。

美國在阿富汗即用過這招:

它結合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甚至與聲名狼藉的奧薩瑪.賓拉登合作,資助、武裝及組織了一場聖戰,對抗阿富汗政府,因為阿富汗政府是「無神論」蘇俄共產黨和它的「異教」世俗派左翼盟友所組成的。

美國官方將阿薩德形塑成殘暴、渴望權力的獨裁者,遮蓋其政權的真正主旨。
同時支持針對他而起的武裝造反,以致華盛頓方面對阿薩德的一切反抗行動,在整個西方世界眼中,彷彿是出於唾棄暴政而熱愛民主。

在2011年以前,華盛頓方面之所以企圖推翻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其動機起於大馬士革擁護反帝國主義反猶太復國運動(Zionist)的立場,以及推行國家導向的經濟發展計畫。

華盛頓方面打算拉倒哈菲茲.阿薩德政權,肇因於他實施社會主義政策,更何況他的政權亦向蘇聯靠攏。

● 2011年10月的《紐約時報》報導,敘利亞經濟「在西方國家的制裁壓力之下一蹶不振」。
● 到了2012年春季,因為制裁而造成的金融大失血,「迫使敘利亞政府不得不在國內的某些地方,終止提供教育、醫療保健和其他重要的服務」。
● 到了2016年,「根據一份聯合國流出的報告指出,美國和歐盟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導致一般敘利亞平民深陷極大的痛苦,而且阻止進行人道救援」。
● 報告中揭露,救援組織根本無法為醫院取得藥品和醫療設備,因為制裁措施禁止外國公司和敘利亞從事商業活動。

看到這些結果真得很令人感到難過又生氣,斷絕所有的援助,別人小孩死不完的感覺。

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做到這樣,實在是有點誇張。

事實是阿薩德的聲望頗佳

尤其是在三十歲以下的族群,他的支持度高達三分之二;而且,阿薩德的政策也都能獲得廣大支持。

一名敘利亞年輕人告訴《時代》雜誌:「政府在很多方面對年輕人的幫助非常大。政府提供我們免費書籍、免費教育和免費大學。我們何必鬧革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吧。」

名調查記者西莫.赫許(Seymour Hersh)告訴「當前民主」節目說:
阿薩德「備受當地人民支持,連遜尼派穆斯林都不例外。
在敘利亞的遜尼派穆斯林既非瓦哈比派、也不是原教主義派,他們不是極端主義分子。
許多遜尼派都是溫和敦厚的普通人,他們深信一旦伊斯蘭團體的勢力掌權,他們就不會有好日子過。
凡是不認同伊斯蘭極端觀點的穆斯林,遲早會被他們揪出來秋後算帳。
因此,阿薩德的支持者真是多到令人難以置信,大多數人想都想不到」。

在2011年春天,阿拉伯世界多起動亂劇變,也就是如今為世人所知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
而2011年3月敘利亞也發生暴動,並且迅速轉化為叛亂。
華盛頓方面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呼籲其阿拉伯宿敵巴沙爾.阿薩德(敘利亞總統)下台謝罪。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告阿薩德政權已失去合法性,發生武裝叛亂就是有力的證明。

不欣賞表面上講一堆政治正確話,其實是為錢效命不惜犧牲無辜人命的偽君子真魁儡。

北美和西歐的新聞媒體將美國對敘利亞的戰爭說成是敘利亞的教派衝突而引發的內戰。
將它說成是受到教派驅使而非出於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計畫,能夠促進世人諒解美國所領導的行動,亦即以西方的力量干涉敘利亞政治,實有其必要性而且是民之所欲。
栽贓巴沙爾.阿薩德的敘利亞政府被少數族群阿拉維派奪權後,為了擴大其教派利益而不惜犧牲遜尼派多數族群的利益。
把阿薩德政府打成阿拉維派的壓迫工具,藉此混淆敘利亞衝突的真正政治意涵,還可以激化種族衝突的現象。
最後使美國這個以世界的正義之師自居的勢力得以師出有名,必須親自介入以維持秩序。

而「敘利亞阿拉伯軍」(Syrian Arab Army)以及阿薩德的內閣,其實都以遜尼派成員為主。
阿薩德這位偉大的阿拉維教派信徒,他的妻子也正是遜尼派
指稱復興黨政府是「阿拉維派政權」雖是誤導的說法,是西方記者和激進遜尼派穆斯林共同的偏好。

這是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派和伊斯蘭聖戰士(有美國和它的盟邦在背後撐腰)的政治衝突,並不是教派衝突

並不是所有遜尼派都是伊斯蘭激進分子,連大部分遜尼派是伊斯蘭激進分子都談不上。

敘利亞外部的強大對手有美國以色列和一向不懷好意的阿拉伯世界眾多統治者

政治伊斯蘭反對其世俗主義、以色列和美國反對其阿拉伯民族主義,華爾街方面則是反對其阿拉伯社會主義

世俗主義:不是由真主所啟示、不是出於《可蘭經》
阿拉伯民族主義:所有阿拉伯地區團結成為統一的國家
阿拉伯社會主義:全體阿拉伯人接管該區域龐大的石油礦藏

#伊朗(Iran)

反對融入由美國監督指導的全球經濟秩序。

不允許五角大廈染指,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伊朗憲法所頒佈的國家目標有:
「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及防止外來勢力的影響」「在科學、技術、工業、農業和軍事領域,達到自給自足」,以及「規劃正確而公平之經濟秩序……以創造社會福利、消除貧窮及廢除糧食、住宅、工作、醫療保健等一切形式之剝削,並且提供全民社會保險」

拒絕教派主義,反帝國主義、團結穆斯林是伊朗革命所迫切要實現的目標,然而喚起教派主義將會摧毀這一切希望。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1979年)三大核心價值:
1. 承諾解放中東,擺脫西方的控制
2. 堅決反對巴勒斯坦的殖民定居
(在統治敘利亞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派眼中,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國家
(從伊朗的伊斯蘭教徒來看,巴勒斯坦是穆斯林國家
3. 國家主導模式的經濟發展

華盛頓方面從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中嗅到的危險之一,是此次革命的反帝國主義反猶太復國運動意涵,或許對阿拉伯世界的人心將會產生激勵作用。

伊朗原有的沙王(Shah)是美國扶植的傀儡獨裁者,在革命中被成功推翻,伊朗革命甚且將國家帶上了自主的經濟發展及政治獨立之路。

伊朗革命將會鼓舞阿拉伯世界的人民揭竿而起,掙脫被統治者加諸一身的層層壓迫。

就西亞石油蘊藏量豐富的區域而論,伊朗對於美國優勢地位的威脅,還遠遠超過美國眼中的敘利亞。

伊朗比敘利亞的國土更大、國力也更強,它以伊斯蘭為號召,在阿拉伯世界亦獲得眾多回響。

美國對敘利亞發動戰爭,有可能讓德黑蘭(伊朗首都)方面一個最親密的盟邦筋疲力盡,縱然無法將之一舉消滅,亦可削弱伊朗的力量。

伊朗則是提供敘利亞政府資金、武器、軍事顧問、民兵,甚至是正規的特種部隊人員,協助敘利亞抵禦以美國為首的戰爭,捍衛獨立自主。

#利比亞(Libyan)

如同敘利亞,也是致力於經濟與政治獨立,以及由國家主導的發展。

不允許五角大廈染指,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利比亞本是貧民窟等級一貧如洗的國家,連首都都沒有自來水和電力。
然而,格達費這個受到烏瑪爾.穆克哈塔和邁勒.阿卜杜.納塞爾啟發的統治者,將它改頭換面,利比亞的發展締造了令人驚豔的紀錄。

當時在利比亞有伊斯蘭戰士反抗格達費的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尋求在當地建立伊斯蘭國家。

美國即領導北約(NATO)部隊加入伊斯蘭戰士一方。

阻礙利比亞發展的不是阿拉伯社會主義,而是唯利是圖的西方國家石油公司。

如今,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提出的利比亞願景是:
「移除土地所有權和銀行業對外國人的限制,修訂勞工法規,提供商業運作所需的彈性,以及採行統一稅率,取代累進稅率」。

就是廢除利比亞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路線,將它推回外來勢力的控制之下。

#北韓(North Korea)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2016年報告《北韓:經濟制裁》中,包含了一系列詳盡的制裁措施,因為北韓實施「馬克思、列寧式」經濟。

美國有許多制裁法律都是針對「非市場國家」,其他國家組織經濟的方式如果令美國不滿意,美國就不惜對它們的人民發動經濟戰。

這些國家的人民對民主以及帝國主義的仇恨,莫此為甚。


阿拉伯民族主義派

敘利亞人薩推爾.胡蘇里(Sati al-Husri)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第一代思想家之一。

胡蘇里認為,為能克服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在解放殖民統治的戰爭中獲勝,以及贏得獨立自主的政治地位,阿拉伯人必須團結、統一成單一的阿拉伯國,才能通力合作,集中力量以提昇其軍事和經濟。
唯有如此,始能奠立並確保阿拉伯人的自主權。
阿拉伯世界的獨立之路,只有統一、合作、領導中心和國家規模一途。
阿拉伯人身分認同。

如果說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目標是解放資本家剝削之下的勞工階級,那麼阿拉伯社會主義的目標就可以說是解放帝國主義剝削之下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民族主義派試圖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油井從紹德王室(House of Saud)手中奪走,利用動員阿拉伯石油資源收益的手段,提昇阿拉伯國家的整體地位,而非只是讓阿拉伯王室以及他們在西方的石油公司伙伴,財富蒸蒸日上。

以關稅作為屏障,孕育國內產業。
以補貼在地公司的方式,使它們有能力和巨大的外國競爭者在國內一爭長短。
此外更利用國營企業和經濟規劃等手段,克服殖民主義在阿拉伯世界所遺留下來的落後開發。

他們渴望將全球將近四億操阿拉伯語的人口統一在一個龐大的國家之下,而且掌控阿拉伯世界無與倫比的石油資源。

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阿拉伯超級大國,它的領土西起大西洋、東到波斯灣,蘊含大量石油與天然氣,勢必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不容小覷的地位。
它將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在這方面,美國同樣維護著沙烏地專制政權,抵制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理想。


「阿拉維派」(Alawites)

阿拉維派是什葉派伊斯蘭一個非正統分支的追隨者,隸屬於敘利亞的少數族裔。


復興主義(Ba’athism)

復興主義的核心價值有三:
1. 阿拉伯民族的統一(統一)
2. 阿拉伯民族從外國勢力統治下解放(自由)
3. 阿拉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

復興黨的創黨元老們強調阿拉伯人的民族身分優於教派認同,並且以此作為阿拉伯的統一之路。
復興黨的目標以及讓阿拉伯世界不再有教派歧視的偉大願景,感動了哈菲茲.阿薩德,同樣也感動了阿拉維派。

復興黨的黨章開宗明義就說道:「阿拉伯人屬同一民族,得生活於統一的國家之下,乃其天賦的權利。」

復興黨人所設想的,是將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群體團結成為統一的國家,亦是繼中國的漢朝之後,世上第二大的泛種族集團,不再是分裂為二十二個小國,非但虛弱不振,彼此之間更是紛紛擾擾不休。

它也代表全體阿拉伯人將會接管該區域龐大的石油礦藏,而非壟斷於國王、埃米爾和蘇丹之手的資源(他們不過是由英國扶植及美國掌控的石油王國)。

復興黨認為,帝國主義勢力將阿拉伯世界分化為多個國家,才能遂行經濟和政治上的操縱,同時也倚賴以色列及阿拉伯國王們充當工具,在當地助其強化霸權。

復興黨在黨章中宣告:「阿拉伯民族應竭盡全力打擊國內的殖民主義、領土侵占,以及外來勢力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徹底摧毀這幾大支柱。」

復興黨堅信:「阿拉伯國土屬於全體阿拉伯人,他們有權管理阿拉伯的事務、財富,以及『實現其』發展潛力」


反抗軸心

敘利亞伊朗以及真主黨(Hezbollah)這個受到伊朗伊斯蘭革命啟發的黎巴嫩伊斯蘭全國反抗運動,三方結合而形成所謂的「反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聯手對抗西方國家在中東的控制。

反抗軸心的一大重要任務,正是反抗以色列的猶太復國運動
以色列是歐洲殖民主義植入阿拉伯世界的遷占者。
美國之所以能在西亞和北非強行施加其霸權,以色列居功厥偉。

#真主黨(Hezbollah)

黎巴嫩的民族反抗組織,成立於1982年,目的是驅逐占領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人,反抗以色列向黎巴嫩擴張

真主黨是以色列霸權之路的主要障礙。

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支持黎巴嫩的民族反抗組織,華盛頓方面則反對到底。

猶太復國運動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遷占者國家。
倫敦方面承諾讓巴勒斯坦成為猶太人的祖國,移居此地的人口主要來自歐洲,而原來居住於當地的阿拉伯人唯有被迫遷離。
這些入侵者之中有歐洲的猶太人,他們所進行的殖民計畫,是在阿拉伯人國土的心臟地帶建立遷占者國家。

以色列的角色是五角大廈的延伸,它可說是美國的航空母艦,部署在蘊藏豐富石油的阿拉伯世界中心。

2016年,歐巴馬政府和以色列重新議定一項十年計畫,將撥款提高到每年38億美元
除了金援以色列國防部,華盛頓方面也向以色列供應五角大廈的最先進武器。
華盛頓方面在以色列投注巨資,使以色列成為它的代理軍力。
(美國的納稅人怎麼看…)

伊朗之所以能夠運送武器到真主黨手中,乃是因為敘利亞協助,得以取道位於二者之間的敘利亞國境,才能暢行無礙。
若能將敘利亞這個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和國逐出反抗軸心,等於是將伊朗隔離於黎巴嫩的全國反抗運動,可藉此減弱其力量。


寄生在阿拉伯世界的國王、埃米爾、蘇丹和獨裁者們

是華盛頓方面帝國主義老大哥們的代理人,被安排在分裂的阿拉伯世界主持局面。

它們幾乎清一色都是反民主政體的國家,由國王、埃米爾(emir)、蘇丹(sultan)和軍事獨裁者所領導統治。

甘心接受美國的霸權、歡迎幾乎暢行無阻的外國投資,其中大部分國家更是在其境內駐紮美軍。

若不是仰賴美國的保護,那些國王、埃米爾和蘇丹豈有能力對抗他們的國民。

沙烏地阿拉伯和巴林兩個王國,當然是在美國面前百依百順的國家,與美國企業階級的配合更是無以復加。

沙烏地阿拉伯蘊藏龐大的石油,它的重要意義在於:這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各大石油公司巨大利潤的來源。

針對皇室專制獨裁者而起的抗議活動,在西方國家媒體所受到的關注,相較之下遠遠少於對利比亞和敘利亞國內動亂的報導。

媒體報導利比亞和敘利亞這兩個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國家的叛亂時,充滿大義凜然的媒體架勢;論及上述國家的動亂,則一概避重就輕,不再義正詞嚴。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中東研究員亞當.庫格爾(Adam Coogle)指出:「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中」,華盛頓方面「似乎總是以經濟利益優先,遠高於對人權的關懷」

#沙烏地王室

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教是「瓦哈比主義」(Wahhabism),它的特色為清教徒風格加上以殘暴手段反對什葉派。
依華盛頓的看法,沙烏地阿拉伯是足以和伊朗的政治伊斯蘭勢均力敵的完美對手。

巡迴牧師阿布多.瓦哈比(Abd-al-Wahhab)深信某個版本才是伊斯蘭教唯一正確的教義。
瓦哈比主義的原教主義派作為手段,目的是為了實現阿布多.瓦哈比所創建的教條。

瓦哈比主義始於十八世紀,此一教派素行凶殘,對伊斯蘭教義的詮釋屬於基本教義派立場。
它的淵源完全無涉於阿拉伯及穆斯林世界與歐洲殖民主義的糾纏。
它是一種沙漠型的意識形態,紹德王室利用它來強調對威權之服從,藉以合法化自身的統治地位。
瓦哈比主義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提供宗教合法性,與帝國主義可謂相處融洽。
西方國家勢力插手中東,瓦哈比主義完全不足為害,它不會鼓勵阿拉伯人造反,也不至於激發穆斯林革命。

瓦哈比和紹德家族共組聯盟,紹德家族隨之建立一支民兵,名為伊赫萬(Ikhwan,意即「兄弟會」)。
伊赫萬遂在阿拉伯半島掀起了恐怖紀元,他們任意屠殺非信徒、斬首「叛教者」,為二十一世紀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恐怖主義活動擘劃了先聲。

沙烏地王室坐擁舉世最大的石油礦藏,為美國的石油公司提供了豐厚的利潤。

他們藉由提高或縮減石油產量而控制全球的原油供應,進而操縱市場油價,在許多方面都是有利於美國的企業界。

沙烏地王室甚至是美國軍火工業的頂級客戶,他們讓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波音(Boeing)、雷神(Raytheon),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和其他軍火製造商猶如在石油汪洋上徜徉,並且能確保軍火業的股東們仍然可獲致豐厚的股息和資本收益。

美國致力於提昇企業追逐贏利的目標,沙烏地均能配合美國的相關政策,是以華盛頓方面才會縱容、姑息沙烏地王朝。

沙烏地阿拉伯對民主的蔑視以及對其人民的欺壓,美國的態度則是數十年如一日地選擇無視。

伊斯蘭國的徒眾譴責沙烏地王朝與西方國家及以色列狼狽為奸,同時認為沙烏地的君主政體乃是非伊斯蘭體制。

華盛頓方面所感興趣的,是阿拉伯與穆斯林世界持續四分五裂下去,而且遜尼派也同樣繼續反對由什葉派所領導的反帝國主義伊斯蘭革命。

被征服者之間進行新的分化,同時加深舊有的分歧,這些都是帝國主義者老掉牙的招術。

根據群體中的種族、教派身分而分配官職的名額,藉此將原本在政治上並不顯眼的差異,徹底轉化成不可逾越的鴻溝,以免被壓迫的族群有機會團結一致對抗共同的殖民壓迫者。

伊拉克就是這項作法的一個惡劣實例。


穆斯林兄弟會

埃及社會在英國的控制下,伊斯蘭的特色逐漸流失。
1928年,年輕的伊斯蘭學者哈桑.班納在埃及創立穆斯林兄弟會,起初就是為了挽回這個趨勢。

亟欲奉行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使徒所代表的原始伊斯蘭教,因為他們相信:
唯有這條路才能逆轉伊斯蘭教相對於西方文化的衰落狀態。

穆斯林兄弟會深信伊斯蘭教如今的地位沒落、喪失了往日榮光,純粹是因為穆斯林不夠虔誠;就像亞當和夏娃也是因為不遵從上帝的叮囑,才會被逐出伊甸園。

創始人哈桑.班納為穆斯林兄弟會設計的口號是:「真主阿拉是我們的目標,先知是我們的模範,《可蘭經》是我們的憲法,聖戰是我們的道路,為阿拉的事業慷慨赴義是我們至高無上的渴望。」

本書作者說想要理解穆斯林兄弟會的西方人,可以想像基督教的運動,並且帶有類似的座右銘如下:
「上帝是我們的目標,耶穌是我們的模範,《聖經》是我們的憲法,宗教之戰是我們的道路,為耶穌慷慨赴義是我們至高無上的渴望。」

穆斯林兄弟會否定世俗主義馬克斯主義民族主義,視之為漏洞百出(因為不是由真主所啟示)、非伊斯蘭(因為不是出於《可蘭經》),以及穆斯林世界的異類(因為它們源自西方世界)。

穆斯林兄弟會為伊拉克的蓋達組織(al-Qaeda)的始祖,而蓋達組織是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前身。

美國和那些它在阿拉伯世界的國王、埃米爾、蘇丹等等盟友,公然為遜尼派伊斯蘭激進分子供輸武器。

穆斯林兄弟會所追求的伊斯蘭大一統,其統一的基礎在於伊斯蘭認同,而非阿拉伯人身分。

#蓋達組織(al-Qaeda)

蓋達組織的意識形態直接涉及穆斯林世界備受西方國家宰制的問題,這一點是追隨穆斯林兄弟會所關心的議題。

庫特布主張:
所有穆斯林均有義務發起聖戰,打倒伊斯蘭領域內的一切非伊斯蘭政府,包括名義上的穆斯林。
(名義上的穆斯林虛有其表,實為西方國家的代理人,協助外國利益和教條,在穆斯林世界維持高高在上的地位。)

蓋達組織的獨到之處,是將穆斯林追求祖國解放的攻擊力量,導向「遠方的敵人」,它們的手段是攻擊海外的西方國家目標。

它們的攻擊具有雙重目的:
1. 迫使西方政府從穆斯林世界撤軍
2. 施壓西方政府放棄支持當地的政權。

這些與西方國家裡應外合的在地政權,名義上是穆斯林政府,其實是西方國家的附庸國(即「鄰近的敵人」)。
依蓋達組織的定義,沙烏地阿拉伯就是鄰近敵人的具體代表。

奧薩瑪.賓拉登振臂高呼:它們「將穆斯林世界裂解成眾多弱小的國家……因此,將敵人美國從這片神聖領土上徹底清除殆盡,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偉大任務」。

在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統治下的伊拉克蓋達組織,它決心要建立的伊斯蘭國,除了以黎凡特為限,是沒有國界的。

看起來,如果沒有西方國家在那邊煩人家,就不會有蓋達組織的誕生。

#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前身為蓋達組織。

對什葉派「叛教者」的憎恨之心使伊斯蘭國大為振奮,他們投入了大量精力,針對多處什葉派目標發動猛烈攻擊。

伊斯蘭國的成立宗旨與美國的外交政策目的落差甚大,以致美國無法順水推舟與之結盟。

#政治伊斯蘭

崛起於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國家埃及,是為了反抗統治埃及的英國。

受穆斯林兄弟會影響的伊斯蘭教徒主張,西方人在穆斯林世界的居民身上所加諸的污辱,其解決的對策不在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而是伊斯蘭教。

政治伊斯蘭主張阿拉伯世界在政治上所應該追求的組織原則,是伊斯蘭身分認同,並非民族性。

凡是在伊斯蘭傳統範圍內的國家,不僅道德和宗教的規範,即使法律和政治體系亦然,均必須以真主啟示的《可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典範作為基礎。

對西方世界來說,政治伊斯蘭既是盟友也是對手。
在1980年代,奧薩瑪.賓拉登與美國結盟,對抗蘇聯以及莫斯科方面在阿富汗的左派政權盟友;
後來賓拉登則是武裝反抗美國駐軍在穆斯林世界。
賓拉登的實例正清楚說明了政治伊斯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

#敘利亞兄弟會(遜尼派伊斯蘭)

他們是復興黨與共產黨勢力在敘利亞國內最大的對手。

美國和英國的情報機構(CIA和英國軍情六處)同時也在敘利亞涉及「煽動內部暴動」以及「慫恿大馬士革方面的穆斯林兄弟會造反」。

兄弟會建立一支地下軍隊,稱為「戰鬥先鋒隊」(Combat Vanguard of Fighters),他們在國外受訓並獲得武裝,返回敘利亞即展開一波大規模的城市遊擊戰,暗殺復興黨領導人、國家官員、軍官和蘇聯顧問。
同時,他們也轟炸軍事設施和政府機構。
戰鬥先鋒隊的養成模式創下先例,2011年時美國和它的武裝盟友遜尼派穆斯林激進分子也有樣學樣,對敘利亞政府發起大型遊擊戰。

1980年10月,兄弟會成立「敘利亞伊斯蘭陣線」,目的是集結遜尼派反對力量,組成單一的反復興黨聯盟。
聖戰士的戰爭宣言公開聲明:這場聖戰絕不輕言放棄,直到復興主義在敘利亞徹底消聲匿跡為止。

穆斯林兄弟會的背後有約旦和以色列奧援,聖戰士的訓練營即設在約旦。

三十年後,約旦和以色列也共同支持蓋達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努斯拉陣線」(Jabhat al-Nusra)
對於努斯拉陣線來說,只要能在敘利亞境內建立伊斯蘭國,他們即心滿意足,別無所求。

從2011年開始,土耳其讓自由敘利亞軍在境內駐紮,允許它「在土耳其軍隊保護之下,從土耳其的軍營跨國攻擊敘利亞」。

美國所支持的「溫和派」與努斯拉陣線糾纏不清,也在戰場上和蓋達組織合作無間,更是能共享美國所提供的武器。
換句話說,不論我們如何稱呼「溫和派」聖戰士,都改變不了美國利用這批人的事實。

#敘利亞全國委員會(Syrian National Council, SNC)

該委員會成立於2011年10月初,甫一成立,美國和它的西方盟友們已迫不及待冊封委員會是敘利亞國內「反抗力量與國際社會的主要對話者」,它的軍事部門為自由敘利亞軍

西方國家宣稱,敘利亞全國委員將是「全體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它目前是流亡中的潛在政府。

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的資金排山倒海而來,「有來自富豪的,也有來自波斯灣國家的,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

許多西方人被誘導,相信這股反抗勢力是在追求民主政治,渾然不知其革命之路的終點,是在大馬士革建立穆斯林兄弟會領導的政府。

《紐約時報》也指出:「自由敘利亞軍當中,有一部分團體和努斯拉陣線有類似的意識形態,而且奉行原教主義派對伊斯蘭的嚴格詮釋」。

自由敘利亞軍和伊斯蘭國都是蓋達組織衍生出來的產品,而穆斯林兄弟會在靈感啟迪以及人力資源兩方面,都讓蓋達組織受益匪淺。


美國外交政策的目標

為美國的企業、銀行家與投資家在全世界創造有利的商業環境。

開放市場、自由企業,還有積極歡迎美國人投資的商業環境,以上各項均不可或缺,再加上於軍事上和美國並肩合作。

「願與我們合作的政府,我們給予自由通行證;對於其他政府,我們嚴厲譴責到底。」
這是一名美國官員的誠實自白。

義大利歷史學家多米尼克.洛蘇爾多(Domenico Losurdo)認為,自從1990到1991年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以來,美國的一連串侵略行動其實都只是同一個行動,亦即以美國為首的全世界再殖民化戰爭

美國在《2015年國家安全戰略》中即已毫不掩飾地宣告,它有能力、也將會「領導全球經濟」

歐巴馬政府在2015年時曾發出鄭重宣告,重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
「我們的計畫乃聚焦於降低美國產品的關稅打破我國產品和服務所遭遇的障礙,以及設定更高的標準,整平美國……公司的競爭環境。」

美國自封為世界領袖,為了配合其地位,它也正式頒行全球經濟秩序,要求舉世接受開放市場和自由企業。

華盛頓方面毫不掩飾地認為這些制度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而且它們的目的正是提昇美國企業在全世界所能獲得的好處。

西方強權國家厭惡馬克思主義和阿拉伯社會主義,不樂於見到阿拉伯世界有一天竟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或者說得具體一點:掌控他們的石油

阿拉伯石油的絕大部分利益將會流向合法的阿拉伯擁有者,輪不到美國企業分食。

以前還以為美國和中東吵來吵去是因為宗教,原來是利益的問題…

外交關係協會

美國的「外交關係協會」是對美國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智庫。

齊曼斯基指出,外交關係協會是主要的精英政策制定組織之一,美國企業對政策的偏好可透過它傳達給美國政府。

外交關係協會的學者伯納德.路易思(Bernard Lewis)曾在協會的機關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簡述美國在1991年以軍事干預波斯灣的理由提到,該地區占世界石油供應的極大部分,美國務必保護其安全:

「如果繼續放任薩達姆.海珊為所欲為〔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他將掌控伊拉克與科威特的石油資源。假使波斯灣地區的其他國家看見他自作主張也不會受到懲罰,剩下的國家很快就會任他長驅直入,即使是沙烏地阿拉伯也唯有臣服或被推翻兩條路可走。該地區的石油占全世界產量的極大比例,因此真正的危機在於壟斷石油的控制權。」

事實上,身為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美國對於波斯灣產油國的依賴程度,並不顯著。

直到1970年代中期,美國的石油消費開始超過國內產量,它才開始向波斯灣國家進口石油。

社會學家艾伯特.齊曼斯基(Albert Szymanski)於1983年所提出的觀察心得:

「美國的跨國石油公司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財團,時間已經長達一個世代之久。
即使如此,直到1970年代中期,中東地區所生產的石油很少進口到美國。
在這一段期間,美國的跨國石油公司是將地底下所抽取出來的石油,賣到歐洲和日本(以及其他開發較為落後的國家),從中獲得龐大利潤。
這些利潤有很大一部分被匯回美國。
1976年……美國在中東的石油公司所輸出的石油,進口到美國的不到百分之7,賣給第三國家的卻高達百分之82。」

美國賺自己國內的石油還不滿足,連別人家的也要占為己有。

看起來意思是中東的石油不能自己賺,只能給美國的跨國石油公司賺。

這個階級感興趣的利益甚至不侷限於地球。

2015年,「歐巴馬總統……簽署使《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H.R.2262)正式生效……承認美國公民擁有小行星資源的權利」。

在美國國會的網站可以找到這份法案,它的內文提到:
「(202節)本法案命令美國總統循適當之聯邦機構以:……提昇美國商業實體探索外太空與利用太空資源,以及轉讓或出售此類資源之權利,並遵此義務,使免於有害之干預」。

天啊… 也太瘋癲和霸道了吧,是有多貪婪,外太空的東西也怕被搶XD
看到了貪婪者的無限可能。

想到一個英文老師說美國選總統會規定資產達一定標準的人才能參選,目的是有錢人較不會受金錢賄賂,因為他們不缺錢。
但讀了這本書後,發現富豪確實不需要被賄絡或貪污,但不代表他們滿足於已有的資產。

《敘利亞戰爭》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電子書:KOBO, 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這本書變成我的中東索引
對中東地區的歷史過往變熟後
讀其他有關中東國家的作品就好懂多了!

讀完覺得美國好忙好累
為了怕少賺錢
各種阻撓中東石油國家獨立自主
不惜出動兵力勞民傷財
提供武器給聖戰士
不顧好自己國家的社會福利
為企業、銀行家與投資家疲於奔命
灰頭土臉的感覺

相關文章:

[閱讀心得]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地中海兩岸的逃亡報導 – 從奧地利人以助人者的視角看逃亡的難民

[閱讀心得] 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 – 貼近難民的視角

JUJU選書 / 世界上的事 

上一篇:[閱讀心得] 因為討厭韓國

下一篇:《複利效應》實作篇 – 認識自己正在做著哪些有複利效應的事!

2 Comments

  1. 天啊~光看juju的閱讀心得就顛覆三觀了😱 我也是一直誤解回教徒的人, 一直把他們和恐怖攻擊劃上等號, 直到去年去了埃及(穆斯林林口佔90%以上)旅遊, 對於任何景點和飯店都需要過安檢覺得好奇, 便問了埃及導遊, 才知道當地人生活很安逸, 一點都不覺得他們處在危險之中, 會有安檢是因為害怕外國人帶來威脅, 他們覺得危險根本是外國人帶來的🤣🤣🤣 聽完瞬間安心許多!因為一開始決定要去埃及旅行, 不只自己抖抖的, 還收到很多親朋好友的關心 。

    最近看了“鋼鐵人馬斯克” 有位Tesla的高階主管本來是在美國軍事單位處理調解中東任務優先順序, 每天早上六點要閱讀由情報和軍事人員針對伊拉克和阿富汗軍事行動搜集得資料, 包括誰被殺害、如何遇害……等等, 他反覆思考為何國家要在這世界的那個地區投注這麼多資源, 實在太瘋狂了!最後得到的答案不意外是“石油”。他無法接受在這和平的時代, 竟然投入如此多的資源用來支持以石油為中心的經濟路線, 憤而跳槽追尋永續能源企業Tesla。這世界背後真的太陰謀, 獨立思考好重要啊!

    Charlene Lin
    1. 原來埃及的危險是來自外國人😂😂
      旅行跟閱讀都好能開拓視野喔超愛!
      可以避免自己坐井觀天
      好有感許多事都需要自己多方求證,獨立思考真的好重要~~
      謝謝妳跟我分享這個經驗😍

      “鋼鐵人馬斯克”的這個橋段看得我整個起雞皮疙瘩
      感人~~😭

      知道以石油為中心的經濟路線會造成的後果後
      突然覺得很感謝有這些追尋永續能源的企業
      還有最近因為疫情油價下跌都很開心哈哈
      有些石油公司因此決定開始開發綠能也覺得真是太好啦💚(不要再鬧中東人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