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大風吹遊戲你可以不當鬼

這本書很特別,它是一本有 33 位作者的書,而這 33 位作者都是從建中畢業三十多年的大叔。

他們在書裡分篇章各自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與閱歷。

這本書彙集從 1985 年到 1991 年畢業的 33 位校友的跨屆人生;從醫生到機師,藝術家到紀錄片倡議者,每個人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好多有共鳴的人生歷程,也好多點頭如搗蒜的思路。

原以為是本輕鬆看人生歷程的書,沒想到會因為共鳴不斷感受到「恩恩恩!」、「真的~~」、「沒錯就是這樣!」

會有自己不孤單的感覺(哈!)

例如讀過第一志願學校的人應該大部分都有過的經歷,被冷嘲熱諷「原來OO學校也不過如此」、「怎麼讀到OO學校連XX都不會」,彷彿讀到第一志願就會成為完人。

而大家因此練就了強韌的心,或更厚的臉皮(哈),或更謙虛的態度。

等於你從踏進去就開始了艱辛的歷程,被天才同學打擊自信、被校外人言語攻擊。

潘世棟:
我相信大多數同學一開始都是抱著雀曜的心情走入這座殿堂,但緊接而來的卻是挫折,因爲大家都太優秀了。
此時唯有敵開心胸接受同學比自己優秀的事實,才能快樂的一起學習與活動。

簡國彬:
大學開始,我就選擇自我放逐了,不再爲分數讀書,只爲自己的興趣與理想而讀。
會經被東海同學甚至學弟嘲笑:「建中,考到東海畜牧,不過如此!」
我沒反駁,但感覺很傷,當下心裡OS葉問的台詞——侮辱我,可以;侮辱我母校建中,絕對不行。
但彼時,我沒把同學或學弟痛扁一番,我只想,燕雀安知鴻鴿之志! 阿……懶得跟你們對話。

這本書輕鬆好讀但有深刻的人生經歷。

在三十幾位作者中,沒有擔任過大官或部長級人物。
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生命的歷練與經驗,以及工作的熱忱與心得。
在生活的每個面向中,有觸動人心的體會,也有發人深省的想法。
有的作者從高中堅持自己興趣與志向,有的在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才轉換跑道。
有的大學考很差,有的考很好,但最後大家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這就是本書想要傳達:在各個面向中認識自己,找到屬於你的定位。

不時會讀一讀就停下來省思自己,或寫下很有同感的心情。

我看到書中許多作者都擁有成長型心態,不排斥挫折,且積極面對逆境。

唐述中:
我當初很阿莎力的答應我指導老師的安排,去南部遙遠的小研究中心做博士研究的行爲似乎很笨,因爲我可以堅持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但那時內心有一股想冒險嘗試的火花。
而去那裡之後,每遇到挫折,心裡常萬分懊悔這個選擇,但當克服困難後,卻又很驕傲這個選擇。
原來好或壞,根本不是取決於你所選擇的路,而是取決於走在任一條路的途中怎麼去面對困難?如何克服折? 如何化負能量爲正能量?

有的人分享自己一生中的轉變,有的人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

我特別喜歡讀分享生命歷程的篇章,尤其是有經歷過深思人生各橋段的故事,和有轉換跑道的人生。

我很喜歡讀裡面的人在人生道路上突然覺醒的片刻,而且他們很多都是想到就立刻切斷舊路,立刻改變,踏上新的旅程。

簡國賓:世界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大,人生的路也是無限的寬闊和無盡的選擇。

跌落而產生的深思

諾雅:那段提早經歷的認同危機,會像一顆緊緊裏住我的蛹,加速、加深與自己的對話,最終破藏而出,突破以往束縛,爲自己裝上華麗的飛行器,自由自在地遨遊在嚮往的藍天。

這則蠻有感的。

因為跌落而產生認同危機,因此不斷地思考。

若一帆風順,可能就會油門催太快而沒空或沒想過要停下來思考:「現在的路徑是自己要的嗎?」

邱建智:當狀況不好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是改進的機會,更是一種收穫。

這句話好勵志喔!

人生的各種可能

沈明哲:
人生的發展有很多種可能,物理分數高的,未必成爲物理學家或科學家,生物學得好的,未必成爲醫師或生物學家,有時候我們是從所認識的自己去做選擇,有時候則是從選擇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而每個人都是從選擇的過程中,成爲現在的自己。
所以回首來時路,經過寒暑交替、物換星移,我們會察覺到自己的蛻變,這就是成長,時空變化之後的我,未必是原來的自己,我可能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但是我依然走在專屬自己個人旅程道路上,無論起伏,都正面思考,欣賞、認同、肯定自己,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是幸福人[註1]。

[註1]「幸福人」是該篇作者在大學玩過的桌遊,成為勝者的定義不在於追求單一面向的最多財富或最高分數,而是誰先達到自己在遊戲一開始訂定的個人目標。玩家根據自己的優先順序設定幾個面向(如快樂、榮譽、財富等),率先達標的玩家就是成功的幸福人。

「幸福人」遊戲很有意思耶~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可能追求發財、有的人追求愉快、有的人追求名聲、有的人追求藝術創作等。

只要是朝著自己喜歡的目標前進,就能成為成功的幸福人✌

「不當鬼心態 II」介紹了職業,有業務、軟體產業、人力資源、心理師、自行創業…等。

透過大叔們的經歷,思考人生可能有的許多種可能。

諾雅:
走過二十六年的機師職涯,以及求學時期的低潮,我最大的體悟是:人生只有一回,要用來做重要的事。
若能保持熱情,擁有一件眞正喜歡做的事,且每天醒來都能做那件事,就是自己的勝利人生。

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最優先的又是什麼呢?是「快樂」、「榮譽」、「財富」…?

這些排序將會影響自己做出的選擇,也將塑造出自己的人生樣貌。

當然不是選擇了就無法改變,從書中讀到許多中途砍掉重練的案例。

也在裡面看到蠻多斜槓不只一種專業的人,例如「工程系講師兼書法家」、「工程師兼舞蹈老師」、「採購兼排球教練」…等。

而且那些興趣看起來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發生後卻漸漸變成自己最喜歡的事。

又因為喜歡所以花了許多時間在上頭,而成了專家。

覺得很夢幻耶~浪漫

吳明璋:人生不是一試定終生,只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有跨領域重寫人生劇本的能力。

劉孝忠:千萬不要被任何世俗既有的觀念細綁,腳踏實地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有一個共通點是,他們都很善於獨立思考,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且有勇氣做出改變(有的甚至歸零),不純粹過著人云亦云的日子。

例如在「不當鬼心態 VI」的第一篇分享讀到的:

李維仁:
憑藉著便給的口才、幽默的台風、精準的應考竅門,快速地累積了大量的名聲與財富,不到三十歲就四子登科(還差孩子)。
然而,每當午夜靜思,總是驚覺人生就只是爲了達成這些世俗價值嗎?
這問題一直困惑著年輕人,直到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他不甘心只當一台提款機,而是想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長大,也體認到唯有創造幸福美滿的家庭才是他人生的核心價值。
於是他一切歸零,開了間屬於自己想要營造的學習園地,認真地執行心中的理想——要當孩子與家長在學習與親職教育上的「醫生」。

看這些當機立斷的故事,在想會不會因為已經證明過了自己的能力,使他們較勇於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較不需再汲汲營營於名利。

對名利的追求慾望因此較淡。

李孟鴻:
當時那些自以爲不夠用心、不夠專業的學習,現在看起來都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這就如同賈伯斯在 2005 年給史丹佛畢業生演講,就深切地指出:「人生的事件無法預先拼出有意義的圖像,唯有在回顧之時才能串連出有意義的軌跡。」

不論還在大學或是社會新鮮人,盡量透過選課、旁聽、網路學習、社團,跳出舒適圈去接觸不熟悉的領域,剛開始也許會有難度,但嘗試做做看,把它視爲關卡挑戰,這中間的過程都會是人生中的養分。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過去與現在的自己花時間去做的每件事,都會在未來譜出一幅有意義的畫作。

認真看待夢想

古育仲:
三十年前的我絕對沒有想到,也根本沒辦法想像自己有一天會成爲愛樂合唱團的音樂總監,從事音樂交流和教學工作。 

要認眞地看待自己的夢想,絕對不要輕易放棄,當你想去追求時,也要好好地評估,是否一切都準備好了?
因爲,追逐夢想一定會碰到挫折,所以自己一定要準備好再出發,如此才有機會成功。
如果失敗了呢? 那就重來呀! 眞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人生中的許多小驚喜都可以在學習中發掘到,絕對不要畫地自限,對許多事物要心存定見,永遠以好奇心看待世界,永遠要冷靜思考、判斷,認清自己的位置。
不要妄自菲薄、輕看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還可以更好。

宋崗:
讀研究所時,我到中科院研究飛彈和火箭,在八○年代,那是個多好的機會。
兩年後,指導教授問我要不要進中科院工作,我幾乎沒有半點猶豫拒絕他的好意。
因爲心裡清楚,我只想找份穩定,不過於忙碌的工作,薪水可以不多,但時間必須彈性,讓我能夠持續創作。
左思右想,進大學任教是當時最合適的選項。  

我遇過很多年輕人問我,夢想和生計要怎麼選?
大學畢業了,該找份平凡但能溫飽的職業,還是執著於追求前途渺茫的理想?
我不說漂亮話,都回答他們:「經濟能力最重要,你不能餓死。」

我大學就開始教書法,收了不少年紀比我大,社經地位高的學生,那些學費足以應付生活開銷,讓我有選擇工作的餘裕。
所以如果你有夢想,或對藝術有巨大熱忱,在能靠創作養活自己之前,必須找份穩定的職業。

因為有能力當教授,才會有進大學任教這個選擇。

所以有能賺錢的專業也很重要,才讓自己有不只一種選擇。

丁之飛:
路是給願意邁開步子的人走出來的。
這一路我走來十分艱辛,但是也讓我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風景。
走出去,往往沒料到還得繞路無法直接抵達,但是不走就一定到不了。
要成爲怎樣的你,就看你的心是如何定位自己。

感受得到他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爲了能夠繼續做有熱情的事。

初家祥:走過人生的上半場,我想大聲地告訴年輕朋友們,請勇敢的感受心裡眞實的聲音,大膽的去追逐你心中的夢想,不要把生命浪擲在時代的無知與庸俗,更別耽溺於虛假的、別人替你勾勒的理想中!

沈偉平:
我還是會鼓勵現在的年輕人去追求並學習他們熱愛的事情,無論是小說、音樂或寫作等等,只要是藝術類的,我都非常鼓勵,儘管在現今重商的社會條件下,可能沒辦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可是,只有眞正去做了,才會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唯有全心的投入學習,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喜愛的東西,也才能更深入的欣賞。

無論結果如何,認真看待夢想並去嘗試!

孫彬啟:
區域總經理、行銷總監、卡內基資深講師、節目主持、作家……當這些頭銜被拿掉之後,我還留下什麼?
當人生走到盡頭,我想留下什麼?
眞正的影響力是,當你已經不在那個位置,那個角色時,收到的最眞誠回饋。
如果問我,最想留下什麼,那就是——人,一定要滿懷希望。

這是個有趣的思考,「當所有頭銜拿掉後,自己剩下什麼?」

我想了想,覺得我應該會是「無框架的思考者」吧!

電子書:KOBO, 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總共 34 個小短篇

33 位作者

透過許多不同視角的分享

促進自己反思自己截至目前的人生

與停下腳步想想自己接下來想如何走!

JUJU選書 / 自我提升

上一篇:[閱讀心得]《第三種猩猩》學會用科學視角看人類歷史

下一篇:[閱讀心得] 餘韻很強的韓國小說《素食者》

2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