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寶典

《納瓦爾寶典》讀起來像一本入門的導讀,他不會很深,講到許多概念。

想知道很多深入的內容,會需要再延伸去讀其他書。

這本書是納瓦爾粉絲(本書作者)整理納瓦爾金句的心得筆記,不是納瓦爾本人所撰寫。

《納瓦爾寶典》也像一本心得(他也確實是作者的心得筆記),讀起來很輕鬆愉快,它跟上面這幾本書比起來平易近人許多,也比較好吸收。

但如果想更刺激自己的大腦,我會更推薦 查理蒙格推薦書單 裡面的書,目前讀的幾本都超有收穫,超感謝蒙格的推薦❤️

書單整理:[分享] 查理蒙格的推薦閱讀書單(20本)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讀過《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十倍速時代》《隨機騙局》這些資訊量很大又有點深的書,還有每年閱讀巴菲特給波克夏股東的信,導致我在讀《納瓦爾寶典》時比較沒看到可以衝擊到現有價值觀的論點。

我很喜歡讀那種可以衝擊三觀的書,最好可以翻轉三觀,這種最會有大豐收感!

查理.蒙格推薦的書 都很能翻轉三觀,超推薦!!

延伸閱讀:
– [閱讀心得] 資訊量很大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
– [閱讀心得]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十倍速時代》
– [閱讀心得] 又打破了好多舊思想《隨機騙局》
– 巴菲特給波克夏股東的信
– [分享] 查理蒙格的推薦閱讀書單(20本)

《納瓦爾寶典》裡面有許多納瓦爾分享在不同地方(推特、部落格)的人生智慧,讀的過程可以時常停下來覺察自己,想想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價值觀又是什麼。

我喜歡書裡推薦的要認知到自己的渺小,還有活在當下享受人生旅程的每一個當下

認知到自己的渺小會讓心情瞬間輕鬆許多,尤其是想到自己在宇宙中不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只是一粒小沙子,對宇宙不會引起什麼大反應的小沙子,就會對許多事感到寬心。

如果自己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就更能輕鬆地活在當下。

何不好好珍惜還有健康身體可以體驗的時刻呢 🙂

我也很喜歡在《納瓦爾寶典》讀到的一段話:

不要忙著跟別人比賽,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跟別人競爭時就是在做大家都能做的事,那感覺像去到一個擠破頭的觀光景點,很難好好享受過程。

獲得的可能就是可以跟別人炫耀自己去過這個家喻戶曉的地方,但你自己知道過程其實一點都不舒服。

而做自己擅長並且想做的事時,就像走在一條沒什麼人的道路上,可以聽到蟲鳴鳥叫、微風吹撫自己的臉,很清幽很舒服~

我喜歡為自己而活,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1. 關於致富
2. 關於快樂

第一部主要在聊的是納瓦爾如何致富,這部分應該是我讀起來興致最低的部分,可能因為我是一個沒有野心想成為富豪的人XD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快樂」,不會快樂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書中看到為了創造財富必須承擔責任,想獲得越多財富要敢承擔越重的責任。

壓力肯定也是要承擔的。

這時變成要去思考,我有需要這麼多財富嗎?

用心靈壓力去換財富值得嗎?

擁有巨量財富會讓我快樂嗎?

要擁有巨量財富通常會犧牲快樂和健康,這兩個對我來說都超重要,我就更沒必要努力去致富。

況且如果我的快樂並不需要這麼多錢就能達成,那我就不需要以擁有巨量財富為生活的目標。

我的價值觀是活著是為了讓自己感受快樂,所以我讀這段常常會無法理解為什麼要一直以賺更多錢累積更多財富為目標。

不過這部讀到後面,會看到納瓦爾在致富之後漸漸厭倦,走下了欲望跑步機。

我很開心自己不用繞一大圈老了才發現這些,而且人生其實也沒很長,能早點發現並學會享受當下,很幸福❤️

第一部裡有許多老生常談,有常在接觸投資理財主題的人應該都聽過了。

例如財富就是在你睡覺時還能增值、替你賺錢的事業或資產。

書中舉例財富可能是工廠、是機器人、是晚上仍在運轉並服務顧客的電腦程式、是銀行裡的錢、出租房、擁有公司的股份。

我的資產中最喜歡的就是我自己。

我會增值,也會替我賺錢XD

我能提供專業上的技術、自己感興趣雜學來的知識,還有旅行的經驗和田野調查心得。

我睡覺的時候也不會因此沒收入,我其實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在吹捧被動收入和創業,我更喜歡讓我每天能安心睡覺的穩定收入。

不會大起,也不會大落的穩定收入。

比起靠被動收入,我覺得靠自己讓我更有安全感。

自從曾經裸辭過四個月,我就深深體會到能期盼星期五和假日是多幸福的事。

假日就是假日,放假就是專心享受假期,不用擔心收入來源,這樣的日子不會變成大富翁,但我好喜歡~

有所有權的人收入可以非線性成長,這感覺只講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如果不順利,你的收入也可能非線性下降或直接沒錢了。

沒有所有權但有工作的人,放下工作去度假或睡覺其實也有收入(薪水),但退休就真的沒有了。

只是如果工作很快樂,為何要退休?

像巴菲特和蒙格就很開心自己可以跟喜歡的夥伴一直工作到老,我比較喜歡他們的風格。

而且擁有所有權也不代表完全不用做事,還是要時刻注意市況,不然出事了都不知道,常要擔心會不會來不及逃。

我覺得根本不用評論到底領薪水好、還是投資或創業好,因為不管用什麼方法獲得收入,都不能停止工作,所以就選自己做起來快樂的就好了吧!

如果你剛好樂在做投資,那你就剛好是適合做投資的人,如果你喜歡做執行者,那就快樂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沒有一定要怎樣,沒有什麼最好。

有足夠好的工作,確實會是無法致富的其中一個原因。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沒有傘的小孩跑得快。」

不過我覺得除此之外,如果你夠聰明也會思考,就會去衡量身心靈健康和財富哪個對自己重要。

如果有一份做起來舒服,薪資又足夠滿足自己的所需和所想,那確實沒有冒險去致富的動力,除非致富本身是你的熱情所在。

突然覺得沒有致富的動機,其實也代表一種幸福耶~

沒有傘的小孩感覺是被迫要跑得快,有傘的小孩則可以選擇要跑或不跑。

有傘的小孩要跑也可以,不跑也沒差,不跑慢慢走還可以欣賞沿途風景,可以自由選擇。

我喜歡蒙格在2015年每日期刊股東會談話說的: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每日期刊股東會談話《蒙格之道》

如果可以不用時間換錢,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

除非是像日本職人很享受做事本身,做事比起賺錢更重視的是達到心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延伸閱讀:
[閱讀心得] 任何情境都能感受到樂趣《心流》
[閱讀心得] 日式心流《IKIGAI》

這部還有聊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也是老生常談,但有一段我很喜歡:

這超棒的自我覺察方法!

如果覺得在競爭,就不是在做自己了。

所以我覺得自己真的是最棒最值得經營的資產,這是個沒人能跟你搶的領域,因為沒人能跟你有完全一樣的經歷、喜好和思考邏輯。

給年輕人的建議也很棒:

跟誰在一起和選擇做什麼工作的影響很重要這個大家應該都很有感,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住哪裡」,這好像比較少注意到。

他說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幾乎能完全決定我們的人生道路。

仔細想想會發現好像真的是這樣耶~

觀察周圍的親朋好友,會發現居住的城市不只影響就業的領域和發展,甚至還有外型和談話內容都會不同。

所以住哪真的是蠻重要的。

在這裡看到保持快樂的 5 個技巧,覺得蠻棒的!

光是第一點就超有快樂的效果,沒有欲望的無底洞,整個人就會很輕盈快活~

第四點讓我想到我最近超愛而且狂推的《我可能錯了》

讀完《我可能錯了》感覺自己變了,變得更平和與世無爭,變得對人更溫柔。

也更能接受事情都是按照它本來該有的樣子發展,還有學會喜歡每個人本來的樣子。

可以幫助我不再為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折磨自己的心。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讓我成為更溫柔的人《我可能錯了》

這讓我想到前陣子讀到卡繆寫的《薛西弗斯的神話》,喜歡裡面荒謬的人的邏輯:

為了下輩子過得更好或為了上天堂而把這輩子活得很忍耐刻苦,結果後來發現根本沒有來世、天堂或地獄,那不是白白浪費寶貴的人生嗎?

不如好好享受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覺得最矛盾的是為了上天堂不想下地獄而把自己這輩子折磨得像在地獄的聖徒,還不知道未來有沒有地獄就先體驗地獄了。

認清沒有來世也沒有永恆,選擇相信肉身死去時智識也同時會死去,這麼一想真的很自由耶!

你做的所有決定就更會是為了現在的自己,不為下輩子有福報或是為了去天堂而做一些自己其實沒特別想做的事。

更不會容忍自己活在痛苦裡,因為你不會欺騙自己這些痛苦都是有意義的。

當覺察到自己在這個狀態不舒服時,可以很自由地直接選擇離開這個狀態,不再被未來控制。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生命有限不要抱著希望過日子《薛西弗斯的神話》

這倒是真的~

少點批判,多注意身邊的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花太多時間看別人缺點,並批判,會感受到的其實只有滿滿的不悅,怎麼自己周圍的人都這麼糟 balabala~

而當自己是專注在別人身上自己想學習的地方,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怎麼周圍這麼多寶藏❤️

但是!

如果有人是讓自己感到很不舒服,就不要勉強自己了,敬而遠之吧~

那我最常對自己說的應該是「擺脫它」,因為我覺得擺脫最輕鬆XD

但我通常會先嘗試「改變它」,確定無法改變就會切換成「擺脫它」,再不行才會「接受它」。

最不喜歡的就是勉強自己。

用這方法自我覺察很不錯耶!

我問問此時此刻寫著文章的我,恩,是出於興趣(YA)

不需要避談死亡,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能讓我們更珍惜有限的時光。

電子書:KOBO, 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JUJU選書 / 自我提升 / 投資理財

上一篇:[閱讀心得] 華倫巴菲特給波克夏股東的信(2025年2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