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書名:Do You Have Kids?: Life When the Answer Is No
直譯:你有孩子嗎?: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生活
作者:凱特・考夫曼(Kate Kaufmann)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中文版出版年:2020
你曾思考過要不要生小孩嗎?
生小孩會發生什麼事,相信大家周遭都有很多樣本能參考。
但不生小孩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模樣?
沒小孩的老年又會是如何的呢?
閱讀這本書,讓我能透過許多不同的視角和生活,去思考要不要擁有自己的小孩。
我知道自己喜歡照顧,不限於動物或植物,但我始終覺得照顧自己的小孩是所有照顧裡壓力和責任最大的一種。
植物的壓力最小,因為植物生命力很強,較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就生病死亡,而我很害怕死亡的動物。
生病的動植物都會讓我很擔憂,很怕看到受苦受難的生命。
安妮多年來養了許多動物,這些動物大都是小狗。
她照顧有特殊需求的動物,還當寵物保母,而且家裡一直有個動物園。
她說自己像媽媽一樣照料小狗和花園。
還說:「我們都需要像媽媽一樣去照顧某樣東西。但我始終覺得,不見得要是自己的骨肉。」
《不當媽會怎樣?》這本書著重在晚年的生活,沒有子女對生活各個層面的影響。
除了健康、精神生活之外,還有對家的定義。
金錢、身後事規畫、假期安排也在話題之列。
應該許多人也蠻想知道沒有小孩的人,在晚年生活會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或者有什麼是自己沒考慮到的。
不過光是寫下這段話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哈!)
因為在我的認知裡,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是來幫誰養老或是你嫌日子無聊來讓你尋開心的存在。
完全無法接受「養兒防老」這種觀念。
而且事實上我讀了這本書後發現,許多老年會遇到的議題與有沒有小孩完全是獨立事件,很多議題就算你有小孩,也不一定就能幫你解決,未來充滿了未知數。
例如「老年孤獨」,小孩可能跟你個性不合或不在身邊、朋友可能比你先走、配偶有可能離異,深深體會到「學會與自己相處」真是非常重要~
盡量不要把自己的重擔寄託在他人身上。
而且如果你生小孩的目的是有求於小孩,當未來他們無法為你辦到時,就很可能會失望和後悔。
所以我的話,生小孩的目的應該會是「想從頭開始感受一個生命的成長」、「感受另一種童年與成長的過程」…,希望自己是一個輔助和提供有用資源的角色。
總之呢,無論你是有小孩的人或沒小孩的人,你都能藉由閱讀這本書參考獨立的人在中老年後,如何選擇生活的方式。
作者凱特的背景是,她跟前夫是想要有小孩的,但他們最後以失敗告終,後來相處了幾年到中年時離婚。
她在美國參加許多以獨身女性為主的團體活動或工作坊,年齡介於二十幾到六、七十歲,可以看到獨身的人會討論的議題,還有會遇到什麼苦惱的事,焦點都在沒有孩子的人生。
也看到許多不生小孩的原因,有自己決定的、有因為生理因素的,還有人是選擇不要冒險把基因問題遺傳給下一代。
關於自己決定的族群,原因很多樣化,有可能是因為從小就幫忙照顧弟妹已累、也有從自己後悔生小孩的母親感受到對生孩子這件事的後悔情緒,或是早年因為車禍失去父母而對生小孩沒安全感的人:
「突然間我想起媽媽,我總是怪她沒有帶給我們快樂的童年。
我心想,我媽媽就是不想要這些,她不想要四個小孩和先生。」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發現,沒有小孩也許是我這輩子最棒的一件事。要是我有小孩,我先生過世的時候,他們年紀應該還很小,我得用全副心力去照顧他們。雖然先生過世讓我很難過,但是因為這樣,我開啟了全新的人生。我更如魚得水了,就像一件為我量身訂製的衣服。」
「假如我一定要失去雙親,我想那已經是最好的年紀了,如果有這種年紀的話。我已經長得夠大了,而且還沒進入叛逆期。我已經準備好走入世界獨力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我深深相信自己不需要父母親。這個想法對我非常重要,要這樣我才能讓一切運作如常。」
她說:「我想車禍的連帶效應就是,我既沒有懷孕生子的穩定安全感,心態上也不夠柔軟,不容易被生孩子的念頭打動。我想有一部分的我知道,如果我有小孩,我用來應付傷痛的故事可能就會不靈。」
聽起來很不理性,但這是大腦保護我們的一種機制,大腦要我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才會繼續好好的生存下去不會因為痛苦而放棄生命。
保持沉默會讓可能選擇不成為母親的年輕女性被拒於門外,無法了解無後人生的可能性,只能獨自探索她們的人生選項。
真心感謝作者研究這麼多無後生活,並整理成書,讓生不生小孩這件事有更多面向可供思考。
如果是在思考自己要不要生小孩的人,另外還想推薦《診間裡的女人2》。
平常我們獲得的生產經歷分享,大多是產婦視角,而這本書會讓你看到詳盡的主治醫師視角!
除了考量小孩生出來的部分,也可以透過這本書看看自己知道這麼多後的感想。
文中有一段是紀錄下我看了會不想或不敢生的節錄和心得:前往收看
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
研究指出,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而是許多小抉擇的結果。
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
換句話說,維持無子女狀態,是專心追求其他目標而延遲生孩子的合理結果。
接下來,大自然替我們下決定,步入更年期,使我們失去生育力。
對大多數沒有孩子的女性來說,沒有孩子這件事,沒有明確的發生時間。
我們一直沒有小孩這件事,背後動機和客觀因素彼此交織,發展成種種微妙的故事情節,沒有絕對的理由。
好像真的很容易這樣,因為還有許多更想做的事,一直推遲需要長期抗戰的生兒育女。
應該也很多人不是不想生小孩,只是還有更多想做的事、想完成的夢想。
但如果我們遲遲不正視做決定這件事,最終大自然就會幫我們做出決定。
不喜歡這種感覺,希望有做選擇的權利~
所以讀到這段我認真覺得有期限的事件,都一定要審慎看待!
空出時間,好好的坐下來研究、思考、規劃,讓自己能選一個最喜歡或最適合的決定,不想在無法決定時感到後悔。
尤娜.卡戴根(Una Cadegan)帶著美國研究博士學位,衝過學業賽跑的終止線。
我在她五十五歲生日前夕訪問她。
她說,這個生日是她的「速限」。
她說:「我真的很幸運,在終身教職愈來愈難獲得的時候,取得了終身聘任的資格。我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很久,存了一筆錢,也有健全的保險。沒有小孩的確讓我有點難過,但我不後悔。也許以後會有遺憾,但假如我不寫書,那現在就會真的很糟。」
學業、事業、結婚年齡延後,成為育齡女性沒有生孩子的原因。
突然發現一個生育率低的關鍵,就是人類規定自己要念好多書!
而且還限制能開始工作的年齡不能太低,代表每個人都至少要讀好幾年書才能出社會。
而出社會時間愈晚,相對影響能養活自己的起始年齡,連帶推遲了經濟狀況好到能養小孩的時間點,進而壓縮到能生育的年齡。
如果工作不再追求高學歷,或是人類能夠更小就開始工作,一邊做一邊找尋志向,這樣大家都能更早出社會,就不會這麼多人到經濟狀況許可的時候已經過於高齡了吧(?)
早點出社會也可以早點成熟,一直待在學校會一直像個孩子,性格不夠成熟也不適合生育小孩。
人生規劃的影響
她現在知道,如果肯尼斯和她從一開始就有小孩,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她說:「我永遠不可能想經營熟食店。我想婚姻中的快樂會減少許多,因為肯尼斯會被迫成為與本性不符的人。他有比我還要自由的靈魂。他不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他。」
「老天,真慶幸我們沒有生小孩。因為這件事,我們確定自己沒有做錯。」
很顯然地,沒有小孩花費相對較少,時間也相對較多。
這是沒有小孩比較快樂的部分,擁有較多自由。
友誼的影響
小孩一生出來,馬上就需要有人關注、照料,需要有人投入時間互動。
大家都知道,媽媽和孩子培養感情的階段,是非常特別的人生時光,會讓懷胎時就有的情感依附更加強烈,媽媽的關愛在此階段至關重要。
於是大人間的友誼出現變化。
為了孩子,不得不變。
直到妳望向孩子的雙眸,妳才曉得愛的真諦──這句話大家都在說,說到老掉牙了。
在那樣的對望中產生了一股驅力,或許是父母與非父母之間形成區別的第一步。
她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話題不會繞著她的孩子打轉。我不是不想聽他的事,但我不想花兩個小時聊她的小孩。」
相反地,她們會聊共同的興趣。
蘿拉說:「她仍然關心我的生活。她可以跳脫寶寶的事情,有些人辦不到。我想,她會和其他父母分享跟寶寶有關的事,她用不會傷害友誼的方式和我保持關係。我猜,她在生小孩前,應該仔細想過對友情的影響。」
「他們會希望妳當個超級有耐心的聽眾,結果那些事都讓我覺得無聊透頂。我不會覺得難受,但只要他們講到小孩的運動表現,我會說:『請再給我一杯酒,好嗎?』」
有一章節在討論有關當媽後的友誼狀況,覺得好真實貼切喔😂
非常能體會上面這些心得,當周圍陸續有人生小孩後,重視個人成長的人在起初會覺得育兒話題蠻有趣的,可以間接學到一些知識。
而一旦話題只剩小孩時,就會開始感到停滯,納悶我是跟眼前這個大人交朋友還是來認識這個小孩的?
開始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
由於沒當過媽也不清楚話題只剩小孩是怎麼了,但我相信生小孩不代表失去自己的人生,也從一些人身上看到實例。
期許自己若未來有小孩後也會持續成長!
甄妮懂得照顧好自己。
她和我分享一個例子:「今天晚上,妹妹有體育比賽,我說:『我不會去。』我覺得我不需要當足球媽媽。我覺得我不需要和其他父母一起看小孩比賽。也許有些家長覺得我不好親近,但我得誠實面對自己,誠實面對我對事情的感受。」
幾年下來,友誼漸漸淡了。
我們的共通點變得少之又少。
她試著保持聯絡,但在他們以家庭為重的日常生活裡,我覺得自己是附加上去的,我想要的是有來有往的親密友誼。
距離我們上次講話,已經好幾年了。
很有感觸~ 我也不喜歡那種自己是附加上去的感覺。
如果我不是一定要出現在此時此刻的人,那我就不會花時間去。
家人
如果沒生小孩,誰是妳的家人呢?
這是一個模稜兩可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家族樹的底下往前追溯,找出我們的父母,再往旁邊找出我們的手足──我們都屬於這個原生家庭。
但是,小孩出生以後,兄弟姊妹開枝散葉,組成新的核心家庭,原生家庭的動力會出現轉移。
身為姑姑、阿姨的我們,也許會展臂投入新的角色,也許只是成為處於家庭外緣的隔代親戚。
看到這段我立刻跳開來想,有沒有家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嗎?
如果很享受經由自己選擇的生活,那關係的定義有這麼重要嗎?
依血緣組成,或依選擇組成,四十五歲的艾莎.史塔夫尼(Elsa Stavney)如此區分家庭。
她的血親包括父母、一名兄弟和他的妻小,還有姑姑、阿姨、叔伯、舅舅和堂表親,都是對她來說很重要的人,她也很愛他們。
依選擇組成的家庭包括先生、一對有兩個小小孩的夫妻、一名單身女性朋友,以及另外一對沒有小孩的夫妻。
這個依選擇組成的家庭裡有些成員彼此認識數十年了,有些人是後來加入的。
他們都是艾莎仰賴的人。
這九名成員通常會一起過節,甚至一起過感恩節和聖誕節這類大節日。
她說:「我們開玩笑說,我們一起過節日比和血親過節輕鬆、愜意、開心得多。我們和兩個孩子一起從事小孩子的活動,棒極了。要過聖誕節他們都很興奮,所以我們在他們來過感恩節時一起裝飾聖誕樹。相處時光讓我們成為一家人。」
這對夫妻與依選擇組成的家人一起過節,並非每個人都完全接受。
她說:「我的父母不是很高興,尤其是媽媽。她覺得我拒她於千里之外。我就隨她去了。照顧她的情緒不是我的責任。」
艾莎選擇把注意力放在能帶來快樂、啟發和挑戰的人們身上。
她說:「他們不見得是流淌相同血液的人。要是我遭逢重大變故,比如艾睿克過世了,會讓我立刻撥電話說『我現在需要你在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是我的血親。我知道這些人會聽我說話、明白我需要什麼。」
血親無法選擇,幸運的話跟大家很合得來,不過也可能是由一些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組成(包括自己生出來的小孩價值觀也不見得會跟你相近)。
所以可以選擇的關係(例如朋友和伴侶),就能好好選,也真的要好好選。
居住
米薛認為,共享住宅非常適合沒有生小孩的女性,尤其是單身的無後女性。
她說:「妳可以建立起能夠依靠的人脈,就像過去人們會養兒防老。與妳共享住宅的人也許算不上能照顧妳,但是你們可以彼此照應。社交是重要的環節,因為妳沒有能一起吃飯、度過週日這種尋常的家庭聯繫。共享住宅能提供類似的社會互動──有人關心妳一天過得如何,或是替妳留盞燈。」
米薛繼續說:「湊在一起的人對了,單身女性就可以共同安養天年,甚至活得精采。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天妳需要請看護,和室友一起請,能讓老年生活更負擔得起。室友也能幫我們緩解老年經常遇到的孤獨和憂鬱心情。沒有建立社交關係,老來會非常孤獨。」
作者說開口請求幫助是獨居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讀到討論老年居住這一章,讓我認真在思考,無論年輕的你有無伴侶、有無小孩,到老年都有獨居的可能。
光想到這些就覺得健康非常重要,還有積蓄和理財也超級重要!
女性罹癌的機率
由於修女沒有懷孕或哺乳過,有一種理論是說,她們一生當中排卵生理週期次數比當母親的人多。
也許是因為,卵巢每個月不斷破裂釋放卵子,沒有因為懷孕而得到休息,這些多工作的時間,可能會引發致癌的異常細胞分裂。
其他讓女性罹癌機率增加的因素,還有卵巢囊腫、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緻密型乳房組織、吸菸、體能活動量太低、肥胖和糖尿病。
有一份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的研究指出,個子較高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也較高。
而接受過不孕治療的女性,尤其是沒有懷過孕的人,命運特別多舛。
她們的罹癌機率比其他沒生小孩的女性還高。
子宮內膜異位是不孕最常見的一項因素,同時也是最有可能帶來癌症的病徵。
這些女性可能努力多年想要懷個孩子,接受侵入性療程、使用一連串效力愈來愈強的藥物,卻得面臨這種風險,真是殘酷又諷刺。
美國癌症協會表示,風險因子包括乳癌家族史、BRCA基因突變、乳房組織緻密度高、初經來潮過早(十二歲以前)、停經太晚(五十五歲後)、肥胖、吸菸、飲酒,以及三十歲以後才生第一胎,或沒有生過小孩。
這串議題讓人覺得哀傷,但真的很需要放進來討論,讓大家先了解可能會發生的事。
原來沒懷孕過等於你的卵巢從來沒時間能停下來休息,需要不斷的破裂釋放卵子,這也將相對增加細胞異常分裂的致癌風險。
及早規劃
沒有小孩可以享受著自由與獨立的快樂,但到了老年時,就要及早和定期為一些可能的失能規劃好代理人或臨終指示(其實有小孩的人也需要)。
一名負責任的無後女性,會確保自己有親朋好友和鄰居組成的支援系統,來留意她過得好不好。
她會實施計畫,填妥相關文件,好好管理法律和財務方面的事;
還會有朋友、親戚,或許加上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知道什麼對她很重要,確保她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做決定,甚至在她不能決定時也能得償所願。
她要選擇讓自己安全的居住選項,並預想到將來有一天,她所需要的照顧程度會改變。
她會定期重新檢視規畫內容,視情況做出調整。
這很困難,但沒有人可以代行其事。
薩維德拉為客戶做全方位評估,以她所謂的「老年福祉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Aging Wellbeing™)作為檢視標的:醫療、法律、財務、社交、生活環境、精神生活。她和客戶討論,找出哪些到位、哪些不足,再依照所缺發展行動計畫。
薩維德拉說:「我要傳達的首要訊息就是,不要讓別人替你做關鍵的人生決定。規畫的重點就在這裡──把一組人湊在一起,讓他們監督你的老年福祉,並確保他們知道你想要什麼。例如,專攻老年事務的律師會確保你的遺囑或信託執行狀況良好,代理人以及臨終指示也都沒有問題。又例如,理財顧問會知道你有哪些帳戶,以及你想如何處分儲蓄金。」
她說:「重點是要用溫和且言簡意賅的方式帶長輩瀏覽各種選項。客戶了解選項和面臨的威脅,就比較有可能為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讓其他人做出他們會不喜歡的決定。」
有這種服務機構超棒的耶,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或希望未來也有。
這些服務我覺得就算有小孩的老人家也會喜歡。
留下什麼
聖誕節那次談話過後沒多久,黛比問保洛和他的小孩,有沒有興趣推薦一些組織,讓他們受益於她的年度捐贈。
她說:「她們是真的很關心世界的好孩子。我知道在她們這個人生階段手頭真的很緊。世界上還有人在做很酷的事,我們可以拿一些錢來幫助他們。她們都很喜歡這個點子,說好啊好啊我們要參加。」
現在黛比每兩年會告訴孩子們一次可運用的獎助基金總額,並且告訴她們提出運用建議的時限。
她會列出她們必須考慮的事:對方是不是符合美國聯邦法規501(c)(3)免稅條款i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對她們來說有何意義,以及其他家人為何該關心這個組織。
流程建立後會持續調整、愈變愈好,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做了幾項改變。
「我原先真的以為我們可能只會進行一兩次,然後她們就會說:『我們沒有時間,不感興趣。』」
結果她們每兩年一次統統都有參與。
黛比覺得很驚訝。
「就連這次,伊莉莎白才剛生完小孩,還是說她對自己的組織非常期待。這件事融入了她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因為這樣,她們一直在用心去看有哪些可能不錯的組織。」
這裡談的不是很大的數目。
他們的最低捐款額是兩百五十美元,捐給單一組織的錢最多曾經到一千美元。
這幾年下來,他們挑選的非營利機構有為難民提供法律扶助的,有支持冤獄平反的,有婦幼協助計畫,也有環保和醫療組織。
覺得這超棒的,不管有沒有孩子,只要到中老年的積蓄和理財是確定能讓自己養老後,就希望能將部份金錢用在更棒更有意義的地方。
黛比:「我不需要留下任何標著自己名字的東西。我是整體結構當中的一環,我投入了自己的一點點時間、才能和珍貴的事物。有很多人會說:『但這樣妳的名字會隨著妳消逝。』誰管它?世界上還有很多姓費雪的人。」
她繼續說:「我覺得自己不會被人們記住。就像家中花園裡的玫瑰花,它們生長、成熟、盛開,在一段時間裡美麗地綻放,然後死亡並回歸塵土。也許有人會把那朵玫瑰記著一小段時間,但之後就會忘記了。」
我喜歡黛比的態度,不須堅持離世後要留下些什麼,對我來說,不要留下垃圾更重要:P
不管他們把多少錢財留給小孩,我很確定,當爸爸媽媽的人都希望孩子能永遠把他們放在心上。
所有遺留後世的事物裡,最神祕的就是我們在他人的回憶和生命中留下什麼。
好像真是如此,我不記得已故長輩留下多少錢給我,卻永遠忘不了相處時對我很有啟發的回憶。
八十四歲的哲學家簡恩.贊巴蒂認為,要留下什麼在人間,是這輩子的事,不是死後才流傳的東西。
她說:「我不會用遺產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完全不會。關於人生意義這個一般性的問題,我在大學學到一件事,就是那是沒有意義的問題。」
「我沒有宗教信仰,是無神論者。所以對我來說,我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我想的是你有沒有好好過這一生。你這一生過得滿足嗎?你有沒有用這一生為他人付出呢?你這一生有沒有朋友?是否度過快樂的時光?」
我也喜歡並認同簡恩.贊巴蒂的想法。
能夠擁有一段時間享受人類的生活,應該把注意力聚焦在如何運用這段時間,好好享受樂觀看待這一生並獲得心靈的滿足💛
「妳有小孩嗎?」
我們有些人因為沒生小孩而被指摘自私,對解釋我們遇到的現實狀況感到厭煩。
有些人還在為無法生兒育女傷懷,不想因為透露心事而讓旁人不自在或覺得惋惜,形成尷尬場面。
還有些人幾乎不曾考慮過小孩的事。
後記收錄了沒生孩子的人該如何面對一個美國人在社交活動時很愛問的問題:「妳有小孩嗎?」
看得都覺得生活在很重視社團和鄰里關係的美國蠻不容易的,也可以說美國人很友善,他們需要為不熟的人問出私密問題時想好多法子(但其實他們感覺超困擾XD)。
讀愈多美國作者的書,愈發覺得美國人有好多辛苦的煩惱,是因為太友善嗎?或是太在意群體?
美國人似乎很熱衷於自己有屬於某個群體,很怕落單?
我自己會覺得不熟的人問太私人的問題時根本不需要搭理,更遑論花心思想一堆對策。
透過沒生孩子的人如何自我安慰,還看到了美國生孩子會帶來的壓力,例如昂貴的大學學費。
包碧目前從事的工作與公用事業法規遵循有關,結合了法律和工程背景。
她指出:「我現在的收入比我可以賺的錢少,因為我選擇做有趣的工作,不是被困在某種不喜歡的行業裡。如果我有小孩要念大學,我想那我就不能這麼做了。要成為像我今天這樣的人不能有小孩,有了小孩就無法取得這些工作成就。」
讓我想到之前從某部喜劇電影看到一個貪污的爸爸說動機是因為生了四個孩子,四個孩子都必須矯正牙齒,原因是他們的國家(美國)很在意牙齒的整齊與潔白。
真的是好笑又覺得很黑色幽默,真的辛苦了~
《不當媽會怎樣》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任何選擇都像走上一條岔路
能獲得自己選擇的這條路上的體驗
相對也失去其他條路的風景
所有選擇都有好有壞
所有形容詞都擁有一體兩面的特質
沒有所謂的完美
只要自己想清楚並覺得心裡踏實
就無須猶豫勇敢的下決定!
好好享受自己所選路途的風光吧💛
「關於生孩子這件事情,如果我們遲遲不正視做決定這件事,最終大自然就會幫我們做出決定。」
讀到這裡抖了一下😅
感覺必須認真看待這個有期限的選擇了
不能再逃避拖延,把選擇權輕易轉讓給大自然
哈哈哈真的!!!
我看到這段整個被打到,不喜歡不能自己決定~~~
立刻著手規劃🤣
覺得真是還好有讀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