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康明(장강명)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年:2017
主角季娜是一個自認韓國二等公民的女生,大學畢業後工作四年,存了一筆錢離開韓國,移民澳洲取得永居權,並申請公民身分。
這本書是這一切的過程。
很像在讀真人的日記,蠻有趣的。
覺得許多想法很能想像,一開始覺得澳洲什麼都好,一陣子後開始覺得在這邊交的男友都沒有比在韓國的前男友好,不論是智商還是品性。
為何想讀這本書?
會想讀這本書,一來是本來就對想去澳洲打工度假的人有好奇,二來是這本書是韓國人想逃離自己國家移民澳洲的心路歷程,整個讓我更好奇啦!
在旅行和閱讀的過程中,時常看到在世界各地打工的韓國年輕人。
看到他們很認真,很酷很堅強的感覺,對他們更多的想法是好奇。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韓國年輕人想在外地打工?
看起來那麼拼是為什麼?
這本書提供了我一部分的解答,是關於討厭韓國到要移民的人,讓我能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想法是什麼。
心得&節錄
第四章 身分差異
讀這本書有一個令我意外的發現,原來一直以為很團結的韓國人,也會在國外欺負比較弱勢的自己人。
我以前只聽過人家說華人會在國外騙華人,但看起來韓國人可能有過之無不及。
這大概就是我喜歡讀各國家的文學的原因之一,每次發現其實不同國家不同國情的人,都有差不多的狀況,會發現其實人都是差不多的。
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就能更客觀地看待許多事。
讓我想到之前看過有人說:「別人的老公總是比較好。」
跟外國人總是比本國人好的感覺有點類似,都是因為靠自己愈近的愈看得到真實的缺點,愈遙遠的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優點😝
季娜在澳洲交的印尼男友 Ricky 說:
「在韓國人眼裡,最上位是澳洲人和西方人,然後是日本人和自己,接下來是中國人,再下去就是來自東南亞的人。坦白說,澳洲和西方人以下的階級,一概是東方人,這裡的人根本分不出來,對他們來說,只有『英文好的亞洲人』和『英文差的亞洲人』兩種。」
「你也很清楚吧?其實東南亞人反而在這裡過得更好。從泰國、越南來的,在他們國家全部是家境很好的孩子。相反,從日本、韓國來的,不都是家境不好的孩子嗎?在你們國家,家境比較好的孩子自然會去美國或加拿大吧?」
Ricky的爸爸是在雅加達擁有兩間飯店的富豪。
這段 Ricky 的分析也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好像又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Ricky 在澳洲是自己住一間房子,而女主角季娜是擠在多人共享的公寓裡。
「本來滿想當會計師的……我向來很憧憬那種穿著西裝,坐在辦公室的工作,可是再怎麼唸,不懂的東西就是不懂,我好像根本不適合讀書。
要看好幾次不懂的東西,或是什麼損益表、資產負債表,我一點興趣都沒有。
坦白講,在這個國家,坐辦公室的人和用勞力賺錢的人,根本毫無差別,畢竟他們也不會輕視藍領階級。」
也是韓國人的載仁手裡轉著叉子,笑嘻嘻說著。
這段看到澳洲不會輕視藍領階級,而且薪水也不會差很多,感覺很不錯!
等於想做什麼就去做,不會有人給你貼標籤。
跟在 《HYGGE!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 讀到的丹麥狀況很像:
揚•狄翁(垃圾車工人)告訴全世界,在丹麥,沒有任何人因為他的職業而給他貼上標籤。
完整心得:[閱讀心得] HYGGE!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
第五章 定點跳傘
但恩惠和美妍都講了太久,甚至和幾年前講過的內容大同小異,相信再過幾年,她們依然會講出相同的故事。
她們根本沒有想改變現況的意志,她們想要的僅僅是,有人產生共鳴的說出:
「哇!世界上居然他媽的有那種死老太婆?」「什麼爛公司?韓國為什麼這麼廢?」
卻沒有打算從根本解決問題。
是自己在雪梨經歷過太多大大小小的冒險嗎?赫然覺得老朋友有點膚淺。
這段也令我很有感處,真的是不分國家大部分的人民都差不多耶~愛抱怨自己國家(哈!)
我自己覺得會不會重點不是我們人在什麼國家,可能跟你抱持的態度是什麼更有關係。
從沒想靠自己解決問題,都怪外在、怪大環境,就很難會主動尋找自己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讓自己的未來更好。
要相信並認清自己是100%全權掌控自己的人生!
往自己身上檢討,才會發現自己有什麼能為自己做的。
第六章 巴勃羅
像恩惠在學生時期那麼聰明的女生,最後被困在家裡當笨蛋的例子,我看太多了……如果不出去與人接觸、碰撞的話,人不但會變得懶惰,思路也會變窄,還會不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我可不想成為那種人。
覺得恩惠好像《82年生的金智英》。
原來一直待在家裡沒有工作會變懶惰、思路變窄、不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太可怕了,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做!
在我看來,問題不是想「做什麼」,而是想「怎麼做」。
首先,我想天天笑著過日子。
「怎麼做」似乎真的比「做什麼」更重要,所以才會出現一樣的工作在不同地方做起來有不同的感受吧!
例如每天在公司工作,和每天在一個自己喜歡的地點工作,就算工作內容一樣,心情就是不一樣。
另外還有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又更重要。
想天天笑著過日子,可以先找到自己核心的價值觀,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例如:成就感、歸屬感、自由…)。
找到自己核心的價值觀後就能延伸出「怎麼做」和「做什麼」,而且因為是發內心想做的,就會做得很快樂。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找到你的為什麼
再次出發前往澳洲那天,依舊是智明送我到機場。
去機場的路上,我思考著自己現在為什麼去澳洲……幾年前去澳洲的理由是「因為討厭韓國」,此時此刻卻不然,韓國變怎樣都無所謂,興盛滅亡,我不痛不癢……現在選擇前往澳洲,不是因為討厭韓國,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快樂,即便還不知道如何變快樂,但是我直覺待在澳洲,想變快樂,簡單許多。
「我不是逃跑,而是去進行一趟尋找快樂的探險旅程……」
我努力讓自己這麼想。
這次不會再回頭了……只因兩行眼淚撲簌簌滑落。
看到女主角從逃跑轉成尋找。
原本是因為對自己國家的痛惡而逃走,變成是為了追尋能讓自己更好的可能而出發。
會有這些轉念可能跟在澳洲待了幾年有關,體悟到在澳洲也不盡是好事,不再是因為討厭韓國的情緒而移民,變成是要去尋找自己的快樂。
但最後卻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裡的不捨與不確定感。
像在對自己說一些話,讓自己能堅持下去。
第七章 南十字星
最可笑的是,年輕人們對澳洲趨之若鶩的理由,正是想「被當成人對待」,就算要靠洗碗討生活,也樂此不疲。
好像有曾聽過類似的,許多人不懂為何要特地去澳洲做在本國不願做的工作。
得到的答案好像是「薪水比較高」「待遇比較好」「環境比較好」… 等。
在韓國,畢業於首都圈大學的人看不起出身其他地方大學的人,畢業於首爾區大學的人看不起出身首都圈大學的人,畢業於SKY27 [註1] 的人看不起出身首爾區大學的人,畢業於首爾大學的人又看不起出身延世、高麗的人……
所以畢業於地方大學的人、首都圈大學的人、首爾區大學的人、延高的人,要不選擇重考,要不選擇離開韓國。
首爾大學裡,大概也是法學院看不起農學院,畢業於明星高中的人看不起普通高中的人吧?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即便到了澳洲,仍是韓僑看不起留學生,留學生看不起打工度假的人。
看起來韓國的分化也蠻嚴重!
[註1] 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縮寫,為韓國前三大名校。
欺負留學生英文不好,不肯支付最低薪資的韓僑們,統統是垃圾;
打工度假的人有時間在網路幹譙韓僑,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唸英文。
留學生和打工度假的韓國人討厭韓僑,因為韓僑看起來沒有特別照顧他們可能還壓榨他們。
看到這些現象真的讓我蠻驚訝的,讀這本書之前我真的以為韓國人特別團結,民族性很強。
主角季娜認為與其在那邊抱怨韓僑,還不如把時間用來提升自己。
欣賞主角很積極想找方法,不找藉口的態度👍
作者的話
看到這位作者超認真在訪問和上網看資料,小說中許多橋段都是改編自真實經歷,許多台詞的主人也是確有其人。
不愧是記者出生的作者,對於找資料做採訪都很認真,也很擅長統整。
讓這個小說很精彩豐富又寫實。
文末的作品解析
發現韓國作品很有趣,看到兩本都是在最後有「作品解析」,上一本是在《82年生的金智英》看到。
是很認真的發表評論,充滿挑戰意味,不是只說說好話那種導讀,我覺得很精彩。
而且覺得放在最後做解析這樣很好~
不會被雷到,不太喜歡在開始讀之前先有導讀(除非這個作品不導讀會看不懂),會被雷到和被影響,失去自己初次閱讀的樂趣。
文後的作品解析說女主角季娜不過是擺脫叢林/畜舍的韓國,走進另一個叢林/畜舍的異國罷了。
因為像她一樣懷抱希望前往澳洲的韓國人,反而在當地過得比在自己的國家貧困。
即便轉換生活環境,人生的局面卻沒有因而改變。
擺脫,若僅是逃往某處,其實毫無意義。
最終,不過是改待在韓國飼育場外圍的外國飼育場罷了,仍舊得以「牲畜」的型態生存。
《因為討厭韓國》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這本書我讀起來覺得非常有趣
有點像看到人家家務事的感覺
原來一直以為民族性很強很愛國的韓國人
沒想到跟其他國家的人也差不多XD
就像有一陣子很流行的逃離鬼島一樣
韓國人也在逃
而且他們做更徹底是要整個移民
曾因為討厭自己國家而想離開或是已經離開的人讀這本書
應該會有很多感觸吧
其他韓國作品推薦:
[閱讀心得] 北韓上流社會的脫北者視角《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