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人馬斯克

他是 SPACE X 創辦人和特斯拉電動車的執行長。

覺得有理念不怕辛苦的狂衝好厲害,為人類創造許多具突破性又好用的發明。

會被他對人生的熱忱感染到,為自己熱切想要的事狂衝看起來好過癮!

邊讀邊會忍不住停下來想想,那自己想要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呢?

多看看不同人的人生歷程好棒,會被激發出不同的感受力和思維。

覺得被注滿了對人生的熱情!

馬斯克的強勢態度搭配獨特邏輯常讓我笑到咳嗽。

馬斯克花了6個月才復原。
生病期間,他瘦了45磅,衣櫃裡的衣服都不合身了。
「我差點就死了,」馬斯克說,「那是我的度假教訓,休假會害死你。」

2001年6月,馬斯克滿30歲,伴隨這個生日而來的卻是重大打擊。
「我不再是天才兒童了,」他吞下苦澀,半開玩笑的對潔絲汀說。
同月,X.com正式更名為PayPal,殘酷的提醒馬斯克,這家公司已經被奪走,交給別人經營了。

我想重大打擊,應該是指公司被奪走,應該不是滿 30 歲不再是天才兒童這件事吧(笑倒)

看到馬斯克是個不會因為事情一蹶不振的人,果然如蒙格說的,這樣的人沒辦法過上悲慘的人生。

喜歡有一段馬斯克面對喪子之痛時的談話:

馬斯克曾對幾個密友坦白心聲,表達他深沉的悲傷。
但在很大程度上,潔絲汀對丈夫的解讀並沒有錯。
他覺得公開表達悲傷沒意義,「談論這件事讓我極度難過,」馬斯克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談論讓我極度悲痛的事情,那樣對未來毫無益處,不是嗎?如果你有了其他孩子和責任,那麼沉溺於悲傷中,對你周遭的所有人都沒有好處。」

專注在往前走與排除障礙!

說得也好有道理,自信的向前看!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一講 –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

就算遇到高壓的困境,他也不會亂了思緒和陣腳,這也許就是他能如此出眾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葛拉齊亞斯而言,2008年這段時間讓他徹底了解馬斯克的性格。
他看到的是一個男人,赤手空拳來到美國,曾經失去過一個孩子,在媒體上被記者和前妻嘲弄,而且一生事業差點毀於一旦,但最終仍能在混亂中處之泰然。

「他是我見過最能吃苦耐勞及承受壓力的人,」葛拉齊亞斯說,「他於2008年經歷的一切換成任何人早就崩潰了,他不只活下來了,還繼續努力並保持專注。」
那種在危機中維持專注的能力,是馬斯克相較於其他經理人和競爭對手的主要優勢。

「多數承受那種緊張壓力的人,」葛拉齊亞斯說,「決斷力會變差,伊隆則變得超級理性。他能夠做出非常清楚的長期決策,而且愈挫愈勇。所有直接見識他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都會對這個人有更多的敬意。他承受痛苦的能力是我從未見過的。」

透過沒被擊垮的馬斯克故事,讓我有了一個發現!

就是雖然經濟大衰退讓特斯拉更難募到資金,但也因為經濟大衰退能以低於半價的價格買下豐田的工廠,與額外的設備。

任何事都有對自己不好的一面,但也會有好的一面,就看自己有沒有發現。

讚👍🏻

還有看到 SpaceX 的員工對造火箭的熱情和賣力,都被感染了,覺得能熱在工作和投入其中,看起來好過癮好快樂!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剛好工作內容很緊湊,覺得自己快炸掉了,但只要看到 SpaceX 的員工是怎麼樣的拼命,瞬間覺得自己似乎過得蠻舒服的(哈!)

除了認識馬斯克的人生,還能近距離瞭解馬斯克的公司們的細況,包含如何開始的?辦公室環境?由什麼人組成?氣氛如何?

馬斯克領導的公司都具有高效率、聰明靈活的風格。

他傳達的訊息是:時間成本都很寶貴。

「在不讓員工擔心財務方面,伊隆做得很好,」史派克斯表示,「他總是跟員工傳達節約和成功的重要,但從來不說如果我們失敗,我們就完蛋了這類的話。他總是非常樂觀。」

發現很多會去馬斯克公司工作的人,蠻多是不滿官僚、笨重、不重視人才的大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對創新和無限思維的感招有感,或是想大展身手。

Model S 的首席設計師范霍茲豪森是在通用汽車工作時感受到:「他們奪走了我的靈魂,我知道我不想死在那裡。」
因為公司將工作隨意分配給員工,也沒有考慮到哪個人真正想做哪台車。

到特斯拉參觀後,「伊隆和我開著Roadster,所有人都盯著瞧,」范霍茲豪森說,「我知道我可以待在馬自達十年,並過得非常舒服,也可以大膽選擇相信一個尚未經證明的東西。在特斯拉,沒有歷史,沒有包袱,只有可能改變世界願景的產品。誰不想參與呢?」

這裡沒有人是西裝筆挺的,也沒有因為在這一行工作多年而變得遲鈍的老傢伙。

戴維斯設計的這個致動器,成本只要3,900美元,後來隨著獵鷹1號一起飛上太空。
「我把我的研發與製造歷程全寫在那封電子郵件上,結果一分鐘之後,得到那個簡短的答覆,」戴維斯說,「公司所有的員工都有過類似經歷。我最喜歡伊隆的一點是,他能夠非常迅速做出重大決定,今日他的作風依然如此。」

波音公司對員工的吝嗇,讓霍爾曼對大型航太公司沒留下好印象。
他在波音工作的第一天,恰逢波音與麥道完成合併。
合併後的這家巨無霸型政府承包商,舉行了一場野餐會來提升士氣,但就連這樣簡單的活動也摳到無法激勵士氣。
「某個部門主管做了演講,說現在是同一家公司,同一個視野,接著補充說,公司必須嚴格控制成本,」霍爾曼說,「他要求每人只能拿一片雞肉。」在那之後,狀況並未見好轉。

波音的每一項計畫感覺都很龐大、繁瑣和昂貴。
因此,當馬斯克以積極改變這個產業來遊說霍爾曼時,他欣然接受。
他說:「我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23歲的霍爾曼,年輕、單身且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選擇在SpaceX夜以繼日的苦幹,並成為慕勒的副手。

噴射推進實驗室放任揮霍性的支出和官僚作風令瓦特森感到失望,而SpaceX重新給了他動力。
每一筆超過1萬美元的支出都必須經過馬斯克批准。

「我們花的是他的錢,他看好他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瓦特森指出,「他確保沒有愚蠢的事情發生。」每週例會上,決策被快速制定,然後全公司貫徹執行。「每個人可以如此快速的根據會議決定做出調整,真的很令人驚歎。」

瓦特森表示,「整艘船艦能夠立刻轉向九十度,這是洛克希德馬丁永遠做不到的。」

蕭特威爾在航太公司工作了10年,磨練了做為系統工程師的技能。
不過,最後她對這個產業的步調愈來愈不滿。
「我不理解,為什麼需要15年來製造一顆軍用衛星,」她指出,「你可以想像,我對這一切已經愈來愈沒有耐心了。」

蕭特威爾後來也加入了 SpaceX,她的業績輝煌,是馬斯克在 SpaceX 的頭號紅顏知己,在2008年底成為 SpaceX 的總裁和營運長。

還有一些加入馬斯克的人,是因為發現美國對石油的貪婪而攻打中東的醜陋面,因此決定效力非燃油的能源公司。

歐康內爾愈深入了解美國對國外石油的倚賴,就愈覺得沮喪和失望。
「我的客戶基本上是戰鬥指揮官——那些主管拉丁美洲和中央司令部的人,」他說,「我和他們交談,並做了研究和調查,我了解到,即使在和平時代,我們還是投入相當多的資源用來支持以石油為中心的經濟路線。」

對於美國與石油國家的關係,我是讀了《敘利亞戰爭》而了解,閱讀的過程讓人毛骨悚然,尤其是發現自己被英文新聞誤導了這麼多年(大概從 911 事件開始)覺得蠻震撼的。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筆記] 各種震撼不斷刷新三觀的《敘利亞戰爭》

還有看到一個超酷的!!

原來電影鋼鐵人,小勞勃道尼是以馬斯克為揣摩對象飾演東尼·史塔克,太有趣了🤣

所以馬斯克是現實版的鋼鐵人,他也真的有一位像小辣椒的超強助理。

道尼曾經聽過一些傳聞,有個名叫馬斯克的人,和偉大的休斯很像,他已經在距此不遠處,建造了他自己的工業王國。
道尼心想,與其想像休斯可能怎樣過他的人生,或許可以親自去感受一下現代版休斯的創業人生。
2007年3月,道尼前往位於埃爾塞貢多的SpaceX總部,馬斯克親自接待他。
「我不是很容易大驚小怪的人,但這個地方和這個男人真的太令人驚訝了,」道尼說。

對道尼而言,SpaceX工廠看起來像是一個奇特的巨大五金機械賣場。
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員工穿梭其間,忙著處理各種機器。
年輕的白領工程師與裝配線的藍領工人熱絡的互動交流,而且他們似乎都真心熱愛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你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家作風激進的新創公司,」道尼說。
初次參觀之後,道尼向導演法夫洛提出建議,讓休斯工廠的布景更像SpaceX工廠。
「感覺這樣就對了,」他表示。

除了從外在環境找靈感,道尼也很想一窺馬斯克的內心世界。
他們巡視工廠、到馬斯克的辦公室小坐,還共進午餐。
他很高興馬斯克不是身上發臭、躁動不安的瘋狂電腦怪傑,他注意到的是馬斯克「可理解的古怪舉止」,並感覺他是可以和工廠員工們並肩工作的那種單純的人。
根據道尼的觀察,馬斯克和東尼史塔克是同類型的人,他們「忠於理想,全心投入」,而且絕不浪費時間。

另外也喜歡這作者的視角和內心世界,觀察好細微而且很幽默,很像跟他一起在情境中。

大約等了15分鐘之後,穿著皮鞋、身著設計師牛仔褲和格子正式襯衫的馬斯克現身了。
他身高約190公分,但認識他的人都會說,他看起來更高大。
他的肩膀不可思議的寬闊,身材強壯又結實。
如果你以為他會發揮體格優勢,像王者般雄糾糾氣昂昂的走進來,那就錯了。
他看起來有點侷促不安,走路時略低著頭,到了桌子旁,迅速跟我握手寒暄,就一屁股坐了下來。
接著,馬斯克還花了幾分鐘熱身來讓自己自在些。

看得出作者是一個有開放心態的人,不會被意識型態主導而失去客觀。

也可以看到作者在研究馬斯克的過程中,漸漸成為了他的粉絲。

非常能理解這個結果,任何認真瞭解過馬斯克一生的人都會不經意地被他感召,因為他的理念很棒,而且他實在太有熱情了!

第一次看到南非的白人成長歷程,也第一次讀到有辛苦童年的成功企業家。

也真的如蒙格所說,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是不每天閱讀的。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查理.蒙格

看愈多書愈能感受到世界的廣大,也能讓人變得謙虛,謙虛後才有能力吸收更多寶貴的資訊。

我喜歡透過書看到許多種經歷人生的可能,讓自己能有更多的選擇。

[分享] 查理蒙格的推薦閱讀書單(20本)

2020年末的我熱愛閱讀的6個原因

看這本書還有意外的收穫,就是更懂一些有關火箭和電動車的知識和相關事件。

特斯拉曾經想過像費斯可一樣做油電車,汽車電池先充電,電力耗盡之後,汽油引擎負責幫電池充電。
這台車充電後能夠開80至130公里,然後必要時可利用隨處可見的加油站來幫電池充電,不用擔心開不遠。
特斯拉工程師製造了油電原型車,並計算所有成本和性能的數據,最後他們發現油電車是一種過於妥協的產品。
「它很貴,而且性能比不上全電動車。」

這才想到油電車不就代表一台車同時要載著燃油車需要的引擎、又需要背電動車需要的大電池。

要維護兩套系統,保養也是兩邊都要顧到,光想就累😅

這麽一想似乎要嘛全油要嘛全電。

讀到後來還有點被燒到,會想買特斯拉😆

有些反對的人會說馬斯克是譁眾取寵,說可憐的窮人和未來可能被AI取代而失業的人才不會想到去太空或是考慮電動車。

乍聽之下,是有邏輯的,不過仔細思考過會發現這個邏輯眼界太小,或故意混淆視聽。

感覺把救地球和救窮人混在一起討論,好像這只能二選一。

大夢想家

「我想或許是因為有太多聰明人選擇追逐網路、金融和法律,以致我們這一代未能看到更多創新。」回程路上,馬斯克語重心長的說。

「在我的世代,最聰明的人想的是如何讓人點擊廣告,」臉書早期工程師也是數據分析團隊負責人翰莫巴契爾(Jeff Hammerbacher)告訴我,「這真是太遜了。」

做的事情有沒有崇高信念,真的蠻會影響人對自己的評價。

例如這個臉書工程師覺得自己的工作目標是讓人點擊廣告,瞬間好像就很沒意義,感覺對人類沒有幫助,還可能浪費人類的時間與金錢。

不過如果這件事是對其他人有幫助的,就又會覺得有意義,例如可能藉由推薦合適的廣告給真正需要的對象,幫助店家和消費者媒合到最適合的對象,就能為雙方節省許多時間。

1995年,他大學一畢業就投入達康(.com)狂潮,創辦一家名為 Zip2 的公司,它是簡陋版的 Google 地圖和評論網站 Yelp 的綜合體。
他初次創業,很快就大有斬獲。
1999年,康柏(Compaq)以 3.07 億美元買下 Zip2。
馬斯克從這筆交易中賺到 2,200 萬美元,並幾乎全數投入他的下一家新創公司,也就是後來的 PayPal。
2002年,eBay 以 15 億美元收購這家公司,身為 PayPal 最大股東的馬斯克,自此晉升億萬富翁之列。

但成為富豪的馬斯克沒有像他的同儕一樣繼續待在矽谷,並在日後網路狂潮破滅後陷入恐慌,他轉移陣地到了洛杉磯。當時的聰明做法是耐心等待下一件大事,馬斯克卻完全謝絕這個邏輯,他在往後幾年接連投入 1 億美元在 SpaceX、7,000 萬美元在特斯拉,還有 3,000 萬美元在太陽城。

先靠著網路事業創造出資金,就有機會用資金來完成自己更遠大的夢想。

看起來馬斯克做網路是為了賺到本金,讓自己能做對人類有意義的事,不是單純的想藉由網路撈金。

有大錢就能做大夢!

從太空火箭、電動車、太陽能發電到高速列車,馬斯克挑起四大尖端產業的革命,現在他擁有好幾座大型工廠、數萬名員工,以及強大的產業影響力,他的身價超過百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造訪馬斯克事業王國,讓我對一些事實的輪廓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儘管「讓人類在火星上生活」的言論可能讓某些人覺得瘋狂,但也給了馬斯克事業王國一個獨一無二的戰鬥口號。
馬斯克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他的員工都很清楚這點,也很清楚他們日復一日的努力,就是為了達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馬斯克設下這個「不現實」的目標,有時對員工口出惡言,並逼他們賣命,有些員工崇拜他,有些人咒罵他,但也有許多人則是出於對他的動機和使命的認同與尊敬而對他忠心耿耿。

馬斯克的世界觀,顯然比許多矽谷創業家更加深遠,他懷抱前所未有的最大遠征壯志,他不是追逐財富的企業執行長,而是瘋狂的工程師,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將軍。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幫你分享寶寶的照片,而馬斯克想要拯救人類免於自我毀滅,或因天有不測而滅絕。

雖然辛苦但大家還是很願意為這件事賣命,這個狀態讓我想到在《無限賽局》讀到的崇高信念。

崇高信念能鼓勵我們把眼光放在有限的回報和個人的勝利之外,也為我們在努力過程中必須迎戰的所有有限賽局,提供了背景脈絡。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超越眼前勝負的《無限賽局》

我在會客廳等候,馬斯克走進來,我提到,週六這麼多人上班真令人佩服。
馬斯克卻有不同的看法,抱怨近來週末上班的人愈來愈少。
「我們已經變得該死的散漫,」馬斯克說。

這些話似乎符合我們對其他夢想家的印象。
不難想像休斯或賈伯斯用類似的方式,去鞭策他們的工作團隊。

這樣的工作環境,肯定要有讓人想追隨的理念,才留得住人才!

冒險的基因

郝德曼家採取自由放任的方式教養孩子,這種教養方式也延續到馬斯克這一代。
他們的孩子從來沒被體罰過,因為約書亞相信,孩子會憑直覺摸索出適當的行為。
父母外出進行他們的偉大飛行時,孩子們就自理。
史考特記得,他的父親從未去過他的學校,即使他是橄欖球隊長和完美的孩子。

「外祖母說,他們在旅行過程中幾度面臨生死關頭,他們幾乎是在毫無儀器裝備下駕駛飛機,甚至沒有無線電,只有道路地圖,沒有航測圖,那些地圖甚至不正確。我的外祖父渴望冒險、探索、做瘋狂的事。」
馬斯克深信,他承受風險的獨特能力,很可能直接遺傳自他的外祖父。
多年之後,馬斯克曾試圖想要找尋和購買一台紅色貝蘭卡飛機,但遍尋不著。

當你的長輩都是瘋狂的冒險家,你做什麼都不會被說「你做這個好危險太冒險」了吧😆

而且可能還會因為嘗過冒險的快感,而很愛持續冒險和探索下去。

童年

馬斯克的童年,性格上最特別的是他有極強烈的閱讀欲望。
打從很小的時候,他似乎就書不離手。
「一天閱讀十個小時,對他而言,並不稀奇,」他的弟弟金博爾說,「如果是週末,他可以一天之內讀完兩本書。」

等到馬斯克再大一點的時候,學校兩點放學後,他會自己去書店看書,一直待到大約下午六點,他的父母下班回到家。
他讀小說,然後是漫畫,接著是非小說類。
「有時候,書店的人會趕我出去,但通常不會,」馬斯克說。
除了《銀河便車指南》之外,《魔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和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怒月》,都是他最喜歡的書。
「我一度把學校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的藏書都讀完了,」馬斯克說,「這好像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時候的事,我還曾試圖說服圖書館員為我訂書。後來我開始讀《大英百科全書》,對我幫助很大,因為你不知道哪些事物是自己不知道的,讀了百科全書後,你會了解到,這個世界充滿未知。」

可以狂讀超快樂的啊!!

愈早開始閱讀,那個複利效應一定會相當驚人。

也因為他讀了這麼多書,才能在後來產生這麼多突發奇想,這些讀進腦中的資源都成為了他創造時的養分。

真羨慕馬斯克小時候就發現了閱讀的樂趣,不過只要可以開始,永遠都不嫌晚,很開心我已經知道了閱讀有多快樂✌🏻

馬斯克讓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他跟許多現代知名的成功人士不太一樣,他的童年是在南非,而且有一個他和弟弟都不願再回憶的父親。

馬斯克和金博爾不願意重提往事,但都談到與父親同住的那段日子必須忍受心靈上的痛苦,他們顯然經歷過某些很不愉快的事情。
「他絕對有嚴重的情緒問題,」金博爾說,「這是一種情感上極具挑戰性的成長過程,但也造就了今日的我們。」
提及艾洛爾,梅伊難掩怒氣。
「沒有人能和他相處,」她說,「他對所有人都很嚴厲。我不想描述細節,因為太可怕了。你知道的,就是不想談,這當中牽涉到孩子和孫子。」

「他是怪胎,是個十足的瘋子。」當我想要馬斯克說更多時,他卻閃躲,「正確說法是我沒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可能外人聽起來很不錯,也不是全然沒有好的回憶,但整體而言不是快樂的童年,它就像是一場磨難,可以確定的是,他擅長讓人生變得悲慘。不管事情再怎麼好,他都有辦法讓它變糟。他不是個快樂的人,我不知道怎麼有人可以變得像他那樣。告訴你更多,只會造成太多麻煩。」
馬斯克和潔絲汀發誓,他們不會讓他們的孩子去見艾洛爾。

艾洛爾就是馬斯克的父親,梅伊是他的母親,金博爾是他的弟弟。

在班上男同學的記憶中,馬斯克是個討人喜歡、個性安靜,看起來很平凡的中學生。
「當時班上有四、五個男孩被認為是非常聰明的,」有幾堂課坐在馬斯克後面的普林斯盧(Deon Prinsloo)說,「但伊隆不在其中。」
還有六名中學時期同學也呼應了這樣的說法,他們也提到馬斯克不喜歡運動,使得他在一個運動風氣興盛的校園文化裡顯得有些孤立。
「坦白說,當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會成為億萬富翁,」馬斯克的另一名同學弗瑞(Gideon Fourie)說,「他在中學時不曾擔任過領導者,看到他現在的成就,讓我相當意外。」

讀到這段也覺得超特別的XD

還以為又是要說這位成功人士從小就是為出眾的天才,結果是說他就是個普通人。

這個狀態讓馬斯克讓人感到更有意思。

覺得應該是因為馬斯克是複利效應的人,所以在童年時你看不出他哪裡特別,因為他還在累積能量。

而爆發後將會指數型成長,就像複利效應。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會開始注意自己怎麼運用時間的《複利效應》

高中時的他就漸漸透露出與眾不同的狀態了:

在一場科學課的辯論賽中,伊隆因為痛斥礦物燃料,支持太陽能,而引來側目,在這個致力於挖掘地球天然資源的國家,這種立場幾乎可說是離經叛道。
「他對事物總是抱持堅定的看法,」伍德說。
多年來仍與馬斯克保持聯繫的班尼(Terency Beney)更透露,馬斯克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幻想殖民到其他星球。

馬斯克說:
「對於學校指定課業,我是這樣想的:『我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成績,來達成我想要的目標?』有些必修課程,如南非荷蘭語,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學。這個課程似乎很可笑,所以我就拿個及格的分數,這樣就好了。至於物理和電腦等,我就拿那些課程可以得到的最高分數。要拿高分,必須要有好理由。如果得到最優等卻沒有意義,那我寧可去玩電子遊戲、寫軟體程式和閱讀自己愛看的書,也不要把時間花在去拿最優等。我記得在四、五年級時,有幾科還被當掉,那時候,我母親的男友告訴我,如果我沒有及格,我就會被留級。我不知道這些科目必須及格,才能升上更高年級。在那之後,我拿了班上最高分。」

看來馬斯克是個目標導向的人,所以他不會特別去追求名列前茅,因為對他來說時間花在對他有意義的事情上更重要。

馬斯克在17歲時離開南非,前往加拿大。
他曾經在媒體上多次提到這段歷程,關於此行動機,主要有兩種說法。
簡短版本是,馬斯克想要盡快去美國,透過他有加拿大人的血統,可以利用加拿大做為中繼站。
馬斯克的第二個版本出走故事,則帶有比較多的社會良知成分。
南非當時要求人民服兵役,馬斯克曾說,他想要避免在南非從軍,因為這會迫使他加入種族隔離政權之列。

接下來一年,馬斯克在加拿大各地打工,從事過各式各樣的工作。
他先在沃爾德克小鎮(Waldeck)一個表親的農場裡照料蔬菜、鏟榖物,並在那裡慶祝18歲的生日,與剛見面的親人和幾名來自鄰近地區的陌生人分享生日蛋糕。
之後,他在溫哥華學會了用電鋸鋸木頭。

有次,他到失業救濟所詢問什麼工作的薪水最高,結果問到在鋸木場的工作,他後來到那裡當清洗鍋爐房的臨時工,一小時18美元,這是他做過最辛苦的工作。
「你必須穿上一套防護衣,小心穿越幾乎無法容身的小通道,」馬斯克說,「然後,用鏟子鏟起還在冒煙的滾燙沙子、黏稠物和剩下的殘渣,而且你必須從你進來的洞出去,沒有逃生口。另一人則在另一邊將沙子鏟入手推車裡,如果你待在那裡超過30分鐘,你肯定會因過熱致死。」
那一週,一開始有三十個人,到了第三天,只剩五個人。週末時,就只有馬斯克和另外兩個男人在做這份工作。

這段又看到了他特別的地方,原來他早期還曾做過勞力和危險的工作,不是一路順順地往上。

真的超厲害的~ 為了追夢什麼都不怕。

有目標的人才撐得下去!

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辛苦忍耐。

積極主動

1989年,馬斯克進入位於安大略省金斯頓的皇后大學就讀。
他放棄滑鐵盧大學,因為他覺得皇后大學有更多美女。
學習之餘,馬斯克和金博爾會一起閱讀報紙,找出他們想要認識的有趣人士,然後冒昧打電話給這些人,問對方是否可以撥空與他們吃頓午餐。
這些被他們騷擾的人,包括多倫多藍鳥棒球隊行銷主管、《環球郵報》的財經作者和豐業銀行(Bank of Nova Scotia)高階主管尼克森(Peter Nicholson)等。

尼克森對馬斯克兄弟初次見面的印象,就跟許多第一次見到他們的人一樣,覺得兩兄弟表現得體,非常有禮貌,而相較於金博爾的陽光開朗,馬斯克則明顯有些木訥和靦腆。
「但和他們談話,我很快就被他們打動和吸引,」尼克森說,「他們非常有決心想要成功。」
尼克森最後提供馬斯克暑期銀行實習機會,日後成了馬斯克信賴的顧問。

有一段時間,馬斯克在宿舍販售電腦零件和個人電腦,想要多賺點錢。
「我可以組裝某些東西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像是改裝版的遊戲機,或是簡單的文字處理軟體,價格低於商店售價,」馬斯克說,「或是如果他們的電腦不能正常啟動或有病毒,我也可以幫忙修理,幾乎所有問題我都可以解決。

1992年,馬斯克就讀皇后大學兩年之後,拿到獎學金,轉學到賓州大學。
馬斯克認為,這所名校可能為他帶來新機遇,他決定攻讀雙學位: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位,以及物理學士學位。

他感覺超有想法的,而且會一直不斷思考做什麼事更重要,如果有更棒的就立刻執行。

崇高信念

馬斯克開始認真思考大學畢業後要做什麼,他一度考慮從事電子遊戲事業。
他從小就迷電子遊戲,也曾經在電子遊戲公司實習。
但他後來了解到,這個事業沒有偉大到足以成為他追求的目標。
「我非常喜歡電子遊戲,但如果我做出非常棒的電子遊戲,對這世界能有多大的影響?」他說,「它不會有大影響,即使我骨子裡熱愛電子遊戲,我還是無法讓自己以它做為志業。」

對馬斯克而言,無意間捲入某個時代潮流和有意去做一件大事,兩者截然不同,馬斯克長久以來希望這個世界知道,他與一般矽谷創業家並不相同。

過人之處就是大學還沒畢業就在思考什麼是值得追求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他還設定成能一直持續下去的遠大目標,覺得超厲害。

馬斯克沒有沉迷於發財夢,他追求的是實現一般人難窺其貌的大夢想。

賺到的錢都是為了幫大夢想鋪路。

當目標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足夠遠大的,就不會有終止的一日,能一直充滿熱情的往目標夢想邁進。

當然還有他過人的堅持力、決心和信心也很重要,才能堅持一個遠大到他此生可能沒機會親眼見證的夢想。

也因為他的目標崇高且對人有幫助,才會有人想加入,不然應該沒人會想幫助或與一個讓自己不舒服壓力山大的人合作。

講到「堅持」,有一段故事覺得很有趣:

在一次培養團隊精神的運動中,馬斯克、安姆布拉斯,以及幾名員工和友人,於週末騎上腳踏車,穿越聖塔克魯茲山脈的薩拉托加山谷。
大部分的人平時都有做訓練,也習慣了費力的路段及夏日的炎熱。
他們以瘋狂的速度騎上山,一小時之後,馬斯克的表弟羅斯抵達山頂,隨即吐了,緊跟在後的是其他騎士。
然後,15分鐘後,馬斯克出現在這群人眼前。
他的臉色發紫,大汗淋漓,終於成功登上了山頂。
「我一直在想那次活動,以他的狀況根本無法登頂,」安姆布拉斯說,「要是別人早就放棄,或是扛起腳踏車上山。當我看他滿臉痛苦的騎最後一段路時,我心想:『那就是伊隆。』可以失敗,但絕不放棄。」

看到這段覺得馬斯克真的是很有趣的人耶~ 堅持力好強大。

就算臉都發紫了還是堅持要撐下去,一定要攻頂,令人敬佩的態度(鼓掌)。

不過也代表他不會聽從身體的聲音,身體撐不住,他會用意志力對抗。

他找尋目標的方式也讓我有了不同的靈感:

雖然馬斯克還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但他意識到,只要待在這個城市,他身邊就會圍繞著世界頂尖的航太思想家,他們可以幫助他完成他的想法,而且他可以招募到許多人才加入他的下一家公司。

在馬斯克創辦的 X.com 被更名為 PayPal 並失去執行長職位後,他決定離開這個獲利極為豐厚的激烈競爭環境,搬到洛杉磯,開始追逐更大的舞台。

覺得這想法很不錯耶!

還不知道該做什麼,就先加入那個環境,就有機會發現目標。

很追隨神性的做法。

《零極限》裡提到的馬戲大王兼行銷專家巴南(P. T. Barnum)一樣,做事的格局很大,根據靈感採取行動,不受來自心智的干擾。

巴南就是電影《大娛樂家 The Greatest Showman》裡描述的主角。

完整分享:[閱讀心得]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馬斯克的每個人生面向,或許都是試圖解決一種人類存在的憂慮,這種憂慮似乎深深折磨著他。
他看到人類自我設限並陷入險境,他想要解決這些情況,而在會議中提出糟糕意見的人,或在工作上犯錯的人,是這一切的阻礙,並拖累他的速度。
他不是不喜歡這些人,而是受不了他們犯的錯誤,這些錯誤可能大幅延長了人類處於危險的時間。

馬斯克有時候覺得,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這些使命有多急迫,表現在他的行為上,就被人們認為是冷酷無情。
他比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也比較沒耐心,因為在他的思維裡,錯誤所造成的利害關係太嚴重了,員工必須將能力發揮到極致去幫助解決問題,否則就必須滾開不要擋路。

馬斯克於2014年宣布,特斯拉將會開放它的專利原始碼,分析師試圖判斷此舉究竟是宣傳噱頭,還是它背後隱藏別有用心的目的或陷阱。
但對馬斯克而言,這個決定是很直接也理所當然的,他想要人們製造並購買電動車。
就他的觀點來看,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此。
如果特斯拉開放專利的原始碼,意味其他公司可以更容易建造電動車,那對人類是有利的,因此這些專利應該免費。
相信人性是自私的人,肯定對此嗤之以鼻。
不過,馬斯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在向大眾解釋他的想法時,也總是表現得極為誠懇。

對馬斯克來說,所謂勝利並不是把特斯拉打造成一家有穩定績效、能取悅基金經理人的公司,也絕對不是把 SpaceX 打造成一個為了通訊衛星而進入太空業的實利主義者。
如同這封電子郵件所示,馬斯克的所作所為,不像你熟悉的那種典型執行長,他追求的是一種個人召喚——和他的靈魂交織後,注入內心最深處的召喚。

好有使命感的人!

生來就是要做大事的感覺~

而且從這些對話看起來,馬斯克像是一個給予者,他的理念就是要幫助人類與呵護人類的居住地地球。

有關「給予者」的推薦閱讀:[閱讀心得] 《給予》學會如何當個快樂又有成就的給予者

覺得目標不是放在變成富翁而是有無限思維的遠大願景好棒,將讓你的人生充滿值得期待和值得努力的未來。

讓人驚奇的是,早已晉升富豪的中年馬斯克,仍然願意拚盡全力,賭上一切。

好有熱情的人生啊~

超棒的!

募集人才的能力

慕勒最後跟馬斯克聊了好幾個小時。
接下來那個週末,慕勒邀請馬斯克去他家繼續討論。
馬斯克明白,他已經找到一個對火箭製造瞭若指掌的人。
接著,馬斯克將慕勒介紹給他的太空專家們,並讓慕勒加入他們的祕密圓桌會議。
這些專家水準之高,令慕勒印象深刻,他曾經拒絕過畢爾和其他新進航太人士的邀約,因為他們的想法太異想天開。

相反的,馬斯克似乎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面談,淘汰不認同這個計畫的人,並建立一個聰明又願意全心投入的工程師團隊。

SpaceX的招聘人員會在專業展和研討會中,以類似間諜的方式,爭取他們看中的人才。
他們會發送內附有邀請卡的信函,信中說明初次面試的時間與地點,通常是在會場附近的酒吧或餐館。
當赴會的人發現他們是少數被選上的人時,往往格外興奮,並感到受重視,也就引發他們去SpaceX工作的高度興趣。

覺得超會的~

可能就像馬斯克很擅長追求心儀的女士一樣(哈!)

最讓提爾欽佩的是,馬斯克有能力找到最聰明、有抱負的人,並吸引他們加入他的公司。

馬斯克擁有讓許多讓人被感動到的崇高信念,因此有很強大的感召力。

充滿挑戰

太空事業需要應付一大堆政治折衝、利益交換,以及有違資本主義基本原則的保護主義。

當年賈伯斯槓上唱片業,推出iPod和iTunes時,也曾面臨類似壓力。但比起馬斯克面對的那些以建造武器和靠國家維生的對手,音樂界這些搞怪的反科技進步人士其實好應付多了。

輪到阿拉巴馬州參議員薛爾比(Richard Shelby)質詢時,SpaceX 經歷了此次聽證會最令人沮喪的時刻。
ULA 在阿拉巴馬州有製造工廠,和這位參議員關係密切。
薛爾比覺得必須為家鄉的企業助陣,他一再指出,ULA 已經成功完成 68 次發射,接著問馬斯克如何看待這些成就。

航太業是薛爾比最大的捐助者之一,結果令人驚訝的是,他對於把東西送上太空,傾向支持官僚主義並反對競爭。
「通常競爭會帶來品質更好、價格更低的合約,但航太發射市場比較特殊,」薛爾比表示,「它是一個被政府和工業政策框住的有限需求市場。」

覺得馬克斯真的超厲害,挑選的產業需要對抗的不是一般的對手,可能還是國內政府和國外政府。

真的要有過人的堅強心智才能一直堅持下去。

這三家公司任何一家成功,都證明馬斯克知道如何完成最困難的事,而投資人似乎也願意投資更多在馬斯克的其他冒險事業上。
航太、能源和汽車公司的經理人與政治說客,突然開始必須傾其全力對付這個在大產業中竄起的後起之秀,而這個人同時是工業界的名人。
馬斯克的一些對手開始害怕與歷史潮流為敵(或至少是與馬斯克的盛名為敵),但也有更多人使盡各種手段來對付他。

能力夠好,又堅持的下去,就算遇到再不公平的環境,都能竄出👍🏻

改觀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馬斯克改觀。

以前我以為他是一個熱愛發言的人,可能喜歡群眾的目光,可能喜歡炒股。

而讀了這本書後,我改觀了,我覺得他做那些事其實是為了能達成更遠大的目標。

吸引群眾目光不是為了自己開心,是因為這是行銷的一環,讓大眾看到他,就會注意到他在做什麼。

讓大眾注意到他在做什麼而投資他的公司或支持他們,這一切都有助於他達成最遠大的夢想。

真心覺得他超厲害的,但他不是那種會讓我覺得能效仿的人,因為他實在太激進太不可思議了XD

真的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

但很感謝他為人類的付出,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健康,真心感謝🙏🏻

電子書:KOBO, 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看到馬斯克的不畏艱苦

腦裡想的只有信念和目標

他的成就不是幸運

是因為超級拼命而成功

覺得是很特別的人生歷程

會覺得他現在獲得的

都是他真實靠自己的拼勁、熱情和沒什麼能阻擋他換來的

JUJU選書 / 世界上的事

上一篇:[閱讀心得] 日式心流《IKIGAI》

下一篇:[閱讀心得]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