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饗宴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 1950年 海明威致友人

《流動的饗宴》創作於海明威臨終前三、四年,寫的是 1921 ~ 1926 年在巴黎的回憶錄。

讀來很舒服~

緩慢的步調,與細小的思緒。

氣氛幽幽寧靜,參雜著海明威的小喜悅與不顯露地做自己,開心的自信。

環境是陰冷的,但氣氛是暖暖亮亮的。

成寒(譯者)

1957 年冬,海明威偕同第四任妻子瑪麗在巴黎麗池飯店過夜,一名行李服務員過來對他們說,有兩箱子的物件至 1927 年起一直存放在飯店倉庫裡,至今原封未動,積滿了塵埃。
待他們打開箱子,發現裡面竟是海明威 30 年前在巴黎留下的一堆筆記本和字跡漶漫的手稿,還有蟲鼠咬過的痕跡。

在他生命的最終幾頁,海明威決定開始寫他自己,遙想當年,而寫作資料多半來自那兩口箱子。

天阿

覺得這也太浪漫了~ 好像時光膠囊。

好享受讀這本書。

可能因為是第一人稱視角,能想像自己就是 1921 年 ~ 1926 年在巴黎體驗生活和寫小說的海明威。

看著他與生命中的過客們對話和互動,讀他內心的想法很有趣。

然而,這一天開始時多麼美好啊。
明天我要努力寫作了。
工作能治好大部分的不快樂。
那時我相信這一點,而今依然如此。
我相信,那時候,史坦小姐覺得我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我的青春年華和我對太太的愛。
我回到勒穆瓦納紅衣主教街的家,把剛聽到的事告訴太太,憂傷的情緒已飄盪而去。
入夜,我們分享著自己已有的知識和在山裡新得到的知識,感到幸福快樂。

也喜歡看二十出頭歲的海明威與第一任妻子的對話,很日常又帶點浪漫甜甜的幸福氛圍~

「今天我碰見一個人,沒見過向他那麼難看的。」我對太太說。
「塔迪,別告訴我他長得什麼樣,」她說:「千萬別說,我們馬上要開飯了。」

這段讓我發笑,是多醜XD

喜歡跟著他在巴黎閒晃,帶一升啤酒、一塊麵包和幾條香腸,在塞納河畔看書、看釣客釣魚。

想著這些釣客釣到的魚就是他們的晚餐,想像這樣的日常是何種感受。

似乎在巴黎,任何情況都帶有點詩意。

遊記作者往往把塞納河的釣魚客描寫得像一群瘋子,成天耗在河畔,釣不到半條魚。
事實上,他們認認真真地釣魚,而且漁獲頗豐。
大部分的釣客都只靠微薄的養老金度日,當時未料到通貨膨脹會使養老金變得一文不值。

每當我看到城裡居然也有人釣魚,而且釣得那麼專注、那麼認真,且能帶一些煎魚回去和家人共享,便覺得很開心。

想到曾在巴黎旅行的我們,也專注於眼睛看到的、心裡體會到的,吃任何食物都能感到美味幸福。

很開心前年去了巴黎,待了十幾天,讓現在的我讀起這本書能想像出那裡的氣味、街道的氛圍,和人的感覺。

我很喜歡看旅遊紀實的書,而我發現關於地點,好像真實去過的會有更多層次的感受。

物以類聚

看到海明威在巴黎的日子交到好多物以類聚的朋友,許多傑出的詩人、作家與畫家。

這讓我更深刻體悟到,做自己熱愛的事有多棒。

你愈做愈好後,除了自己快樂,還能與其他也熱愛這些事的人交流,周圍充滿了共同嗜好的人,感覺超快樂超美妙的呀~

天生適合寫作小說

覺得海明威真是天生適合寫作小說的人,他很樂於與各式各樣、各行各業的人友善攀談。

他與吞火人那段,感受到他的包容力很廣大,任何人都能對他提出建議與分享故事,任何人他都能看到對方的鑽石。

對上不好相處的名人時,他也能從容應對,例如《大亨小傳》的作者費滋傑羅。

有關史考特·費滋傑羅的部分海明威用了很多篇幅來述敘他們之間的故事,費滋傑羅的人生真是蠻戲劇的。

即便海明威內心並不欣賞費滋傑羅私底下的作風,但他還是能發自內心的欣賞對方的作品。

不因人廢言👍

這些特質讓海明威能深入認識並了解許多樣的人,認識他們的成就、思考方式與背景故事,這些應該都能轉換為他寫作的養分。

「是啊,是啊,海明威,」她說:「可是,那時候你是跟罪犯和墮落分子為伍啊。」
我不想為這個爭辯,但我心裡卻在想,那時候,我生活在實實在在的世界裡,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
我也曾盡量去理解他們,不過我對有些人怎麼也不喜歡,有些到現在還痛恨著。

即便是不認同的人,也盡量去理解,這樣應該會更有能力在小說中真實呈現各種價值觀的角色。

得讓每個角色的行為都有他們自己的道理,才可能合理,更能觸動人心,讓類似的人有共鳴。

不愛應酬

春天來了,即使是虛假的春天,除了拿不定主意去哪兒最愉快外,別無其他問題。
唯一能破壞一天興致的就是人,假如你能避開各種約會,每天便可以過得逍遙自在。
人的打擾往往成為阻隔快樂的因素,除了極少數像春天一樣美好的人。

真是點頭如搗蒜,尤其是人的打擾。

但如果是喜歡的人打擾就沒有關係~

就像海明威說的:「像春天一樣美好的人。」

這話當然不好說出口,但你仍可以表示希望能去,到時候再說實在走不開。
我逃避別人的邀約略懂一些竅門,這是被迫學出來的。
後來畢卡索(Pablo Picasso,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及版畫家)告訴我,每次那些闊佬邀請他時,他總是欣然答應,讓他們高興而後他就推說臨時有事,不能前去。
不過,畢卡索這話和史坦小姐無關,他說的是另外一些人。

哈哈,大家都不愛應酬。

也許有熱愛的事想花時間執行的人,會特別不愛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社交上吧。

轉職

我知道自己苛刻得厲害,也知道日子相當難挨。
但一個努力工作並從中得到樂趣的人,不會受貧窮的干擾。

突然想到,在巴黎這段期間的海明威也正在經歷著轉職階段,從記者想轉為小說家。

一邊寫著小說,一邊擔任多倫多報社的記者。

對這個新領域也不太確定自己的能耐,但卻看得出他很開心也很享受地做著自己熱愛的事。

也許會吃不飽,但卻非常快樂~

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我最想做的,卻又做得那麼笨拙。
我不如買一塊大麵包來裹腹,不要省那頓飯呢。

你這個該死的牢騷鬼,你這個骯髒的假聖人、假殉道者。
我咒罵自己,是你自己要放棄記者生涯的。

閱讀這本書時,我也正在經歷轉職,讀起這段好有感觸。

放棄已經累積一陣子的專業與經歷,放棄不錯的收入,一股腦投入另一個領域,一切得從零開始。

過程不輕鬆,但很快樂和充滿期待和希望。

我感受到非常的心滿意足與快樂,我相信換條路能走得較遠且開心、感覺人生更有意義。

飢餓是有益身心的磨練

在巴黎這個地方,每一家麵包店櫥窗裡擺出精緻誘人的點心,而人行道上的桌子也有人在用餐,當你看到、聞到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假若你吃得不夠飽的話,這時候,你就會覺得飢腸轆轆了。

從那兒,你隨時可以走進盧森堡博物館,倘若是空腹的話,你反而會覺得所有的油畫都變得格外醒目、格外清晰,也更加美不勝收。

出了盧森堡博物館,沿著狹窄的費羅街(rue Férou)來到聖許畢斯廣場(Place St. Sulpice)那兒依然沒有餐館,靜靜的廣場上,唯見長凳和樹木,一座獅像噴泉,鴿子在人行道上踱步,有幾隻棲息在那幾座主教的塑像上。
那兒有座教堂,廣場北邊則是幾家專賣宗教物品和祭袍的店鋪。

然而,只要仔細挑一下路線,向右繞過那座灰白石教堂(聖許畢斯教堂),就可以避開大多數吃的地方來到奧德翁街,再向右轉個彎來到了蘇薇亞·畢奇的書店。
奧德翁街上沒有餐館,一直要走到廣場上才有三家。

這裡看到放棄有優渥薪資的記者生涯,而寫的作品還乏人問津時的餓肚子海明威。

海明威跟妻子說要在外面跟別人吃中飯,其實卻在路上閒晃,還要避開會讓自己飢腸轆轆的街道。

他在充滿美食的巴黎找到許多不會有食物的地方消磨時間,覺得這段很可愛又有趣,好生活化。

像一份如何在巴黎能忘記飢餓的旅遊指南(哈!)

分享著如何在很餓的時候,避開有食物的地方在巴黎街頭閒晃。

有關《大亨小傳》的作者史考特·費滋傑羅

他問我為什麼喜歡這家咖啡館,我就把這裡過去的情況告訴他。
他也一個勁兒說他喜歡這家咖啡館。
我們就這樣坐著,我是真心喜歡這個地方,他則是盡力表示喜歡。

觀察很細微,喜歡海明威區分了真心喜歡盡力表示喜歡

他把自己過去的作品說的一文不值,但又沒有痛心的意思。
顯然地,他的新書一定頗有成就,才能談起舊作的毛病時不痛心疾首。

這也很有意思,覺得海明威好善於觀察人心和分析,不愧是寫小說的人。

原來當一個人能坦然面對之前的失敗時,通常是現在的他可能已經更有成就或找到其他更棒的事了,不再為之前的失敗垂頭喪氣或沒自信。

真有道理!

他很想把他的新作《大亨小傳》拿給我看,但要等他把自己僅有的一本從別人那兒取回。
這本書究竟好到什麼程度,你從他的話裡得不到答案,只有從他那羞怯的表情才看得出來。
所有謙虛的作家在寫出優秀作品時,都帶有這種羞怯的神情。
我盼著他能快點拿回這本書,好讓我早些拜讀。

讀到這段先是吃驚眼前這位長得美麗、有點怪怪的、想討好海明威的年輕人,竟然是《大亨小傳》的作者!

再來又被後面海明威觀察入微的分析讚嘆到。

他好會觀察和分析人的心理啊!

假如將來我要過的就是這樣的文人生活,那我可是開始厭煩了。
本來我就為不能寫作而感到沮喪,每浪費生命的一天,到晚間更有一種死掉般的孤寂感。

找到熱愛的事,就是這種感覺!

恨不得每分每秒都用來做這件事,一天沒碰到如隔三秋。

對我來說,如果每分每秒都能用來閱讀、寫心得和品嚐美食,真是超棒的人生呀~

我想把丁香園的這些問題全告訴史考特,雖然我以前很可能跟他提過了,但我知道,他並不關心服務生及他們的困難,也不在乎他們有多善良、有多重感情。
史考特那時很討厭法國人,而他常接觸的法國人只有計程車司機、修車廠工人、房東和他所不了解的服務生,這使他有許多機會來欺侮和辱罵他們。

欺侮和怒罵與自己無關的人不會有不對的感覺,但當我們了解和認識了對方的背景故事後,通常就會產生一些同理心。

所以海明威說史考特不認識許多法國人,因此有許多機會欺侮和怒罵他們,他們對他而言是不痛不癢的路人。

所以有故事和會說故事真的很重要耶~

就像看了火神的眼淚讓我對消防隊出現了許多同理心,不知道會不會很多人看完想衝去捐錢給消防隊,或至少不會再亂罵消防人員。

莎士比亞書店不是當年的莎士比亞書店

讀譯者成寒寫的導讀,才驚訝的知道,原來現在在巴黎很紅的莎士比亞書店並不是當年的莎士比亞書店!

原來當年海明威去的莎士比亞書店是座落於奧德翁街(rue l’Odéon),書店女老闆是美國籍猶太裔的蘇薇亞.畢奇(Sylvia Beach),對海明威極好,幫他代收郵件,還不時借錢供他應急。

成寒(譯者)
海明威在回憶錄裡寫道:「我認識的人當中,她待我最好。」

在二次大戰爆發,納粹攻占巴黎時,畢奇被關進拘留營六個月,釋放出來後,54 歲的她已提不起勁開書店了。

現在的莎士比亞書店在畢舍希街(rue de la Bucherie),原為一家阿拉伯雜貨店,在巴黎聖母院對面,書店的主人是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

成寒(譯者)
就在一九六四年(亦即《流動的饗宴》出版當年)四月二十三日莎士比亞生日那天,惠特曼刻意將書店換了名字,沿用畢奇當年的老店號。
為了向蘇薇亞.畢奇致敬,喬治甚至將自己女兒的名字取作蘇薇亞.畢奇.惠特曼(Sylvia Beach Whitman)。

讀到這我真的非常的驚訝…

原來現今很紅的莎士比亞書店不是當年海明威去的莎士比亞書店。

不過它確實是電影 “Before Sunset” 裡男女主角重逢的書店。

品嚐生蠔

我把小說閤進筆記本裡,放進大衣的內口袋,而後叫來服務生,點了一打葡萄牙生蠔和半瓶無甜味的白酒。
每次寫完一篇小說,我總有被掏空了的感覺,既愉悅又憂傷,彷彿做完愛一樣。
我確信這是一篇很好的小說,但究竟好到什麼程度,要等到第二天重讀以後才知道。

當我吃下帶濃烈海腥味的生蠔時,冰涼的白酒沖淡了生蠔那微微的金屬味道,只剩下海鮮味和多汁的嫩肉。
我吸著生蠔殼裡冷涼的汁液,再藉暢快的酒勁沖下胃裡,那被掏空了的感覺消失了,我又愉悅起來,開始作下一步計劃。

好會品嚐生蠔,原來白酒用來配海鮮,能沖淡一些不喜愛的味道。

筆記下來,有機會也想試試這種吃法。

關於寫作

也許離開了巴黎,我就能描寫巴黎了,一如在巴黎我才能描寫密西根。

這好有感覺,就像旅行結束之後回味旅程時,特別有許多的感觸。

讓感覺和接收到的資訊沈澱下來,回味、咀嚼、吸收,轉換出專屬於自己的記憶。

就在那間屋子裡,我學會了在停筆以後直到第二天繼續寫作的這段時間裡,完全不去想正在寫的東西。
我希望這樣一來,我的潛意識會開始運作,同時我還能傾聽別人的談話、觀察一切;
我還希望能學點別的;
我用閱讀來轉移心思,不在自己的作品上打轉,以免喪失了寫作能力。
寫作順利的時候——這不僅是紀律,還得運氣好——我下樓時便感覺良好。
我可以自由自在,隨意逛逛巴黎了。

我也喜歡這樣☺️

休息時就讓自己徹底的放空,或沈浸在一本書裡。

完全不去想,讓靈感有空隙進來。

就像《零極限》書中修.藍博士教我們的:「你要的是靈感的,而聽到神性的訊息與接收靈感的唯一方法是清除所有的記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清理。」

完整分享:[閱讀心得]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如果你的腦中紛紛擾擾,要如何聽見其他聲音呢?

再會「當我們很窮,但很快樂的那段日子」

有這樣兩個人,他們互相愛戀,生活幸福,愉悅,其中一個或他們兩個在做眞正有意義的工作,那麼周圍的人肯定會被吸引到他們身旁,就像候鳥在夜間被強大的燈塔吸引而去。
假如這兩個人的意志像燈塔一樣堅固,撞毀的只會是候鳥,他們安然無傷。
然而,那些因幸福和成功而吸引他人的人往往也沒有經驗。
他們不懂得如何提防被別人壓倒、碾過,也不知道如何脫身。
他們不常聽說這些沒有壞心的富人,不知道其中有的善良,有的慷慨,有的漂亮,有的嬌媚,有的一見面便令人傾倒,有的善於體諒人。
他們每天都像過節一樣地生活,任何東西一經他們的手,其中養分便被吸光,剩餘的殘渣比匈奴鐵蹄踐踏過的草原更像槁木死灰。

用燈塔與候鳥作比喻,很活靈活現。

人們如同候鳥,容易被像燈塔發著光芒的人吸引,向燈塔衝去。

堅固的意志就如同燈塔需要堅固一樣重要,否則可能被撞毀。

這段讓我有些感觸,迷人的人要保持住自己的信念,才不至於被朝著自己衝來的人群吸乾或撞毀。

每當他們說:「了不起,恩內斯特,眞是了不起。你自己都不知道它有多了不起。」
我就美滋滋地搖搖尾巴,走進他們那種奢華生活的圈子,想看看能否叼點誘人的好東西回來。
我根本沒有想過:「既然這些混賬傢伙喜歡,那一定有些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吧?」
倘若我是職業作家,我一定會這麼想。
不過,假如我眞是職業作家,就絕不會把小說念給他們聽。

看到年輕時被富人名人迷惑了的海明威。

不是所有讚美都是好的,要看是誰的讚美。

後來,火車沿木柴堆開進車站,我又看見了站在月台上的太太。
這時我心想:我多希望在我只愛她一個人時就死去。

巴黎早年的生活到此告一段落。
當年的巴黎一去不復返,不過巴黎永遠是巴黎。
你變了,巴黎也在變。 我們沒有再去佛拉爾山,那些富人也再沒去過。

巴黎的生活永遠寫不完,在巴黎住過的人,回憶也迥然相異。
不論我們變,巴黎怎麼變,也不論去巴黎有多容易,有多困難,我們總要回到巴黎。
巴黎總是値得眷戀,不管你帶去什麼都能得到回報。
不過,這裡寫的是早年的巴黎,當我們很窮,但很快樂的那段日子。

實體書:博客來

久仰《流動的饗宴》

原以為會是很古典很文藝的風格

結果讀起來非常地有人味

非常口語不做作👍

超乎預期的喜歡這本書❤

很適合出遠門旅行時帶在身邊讀的一本書

JUJU選書 / 文學 / 世界上的事

上一篇:[閱讀心得] 投資最重要的事

下一篇:[閱讀心得] 核災後的世界《車諾比的聲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