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書名:The Artist’s Way: A Spiritual Path to Higher Creativity
直譯:藝術家之道:通往更高創造力的精神之路
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
出版社:橡樹林
中文版出版年:2018
原文版出版年:1992
這篇是我讀《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中 12 週練習的心得筆記,因為覺得這 12 週的內容很豐富,而特別分出一篇來分享。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的閱讀心得在這:[閱讀心得] 釋放你內在的藝術家《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
12週的練習
- Week 1 先接受做差勁的創作家
- Week 2 信任自己
- Week 3 控制負面能量
- Week 4 重拾真誠感
- Week 5 宇宙能量就是你的靠山
- Week 6 創意與奢侈
- Week 7 拒絕完美主義
- Week 8 按部就班慢慢來
- Week 9 善待自己的困境
- Week 10 競爭.名氣.工作狂
- Week 11 創意自主權
- Week 12 信任自己的內在指引
要知道,你偶爾會有叛逆心態,十二週內有時候不想寫晨間隨筆和做練習。
故態復萌沒有關係,整個過程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放輕鬆,對自己要客氣、要小心。
即使你覺得什麼事都沒發生,然而你卻可能正在快速改變,這項改變深入了你自己的直覺、你的創意自我。
課程的架構就是要安全地跨越橋樑,進入創意靈性知覺的新領域。
要不斷地尋求自己的內在指引,而非外在指導。
你在和偉大的造物者建立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別讓大師靠近,你的內心已有自己的答案。
Week 1 先接受做差勁的創作家
膽子太小不敢當藝術家的人,往往看不起自己,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懷抱著藝術夢想,以致成了影子藝術家。
在所有影子藝術家的眼裡,生命充斥著未達成的心願和未實現的諾言,是段不如意的經歷。
他們想寫作、想繪畫、想演戲、想演奏、想跳舞⋯⋯又怕自己太認真。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困在生活的某個範疇裡,因為這樣比較安全。
我們或許不快樂,但至少知道自己是什麼模樣─不快樂。
我們對本身創造力的恐懼,主要是對未知的恐懼。
茱莉亞說,影子藝術家想走出陰影,站在創意的光芒之中,就必須學習認真看待自己。
要溫柔、努力地栽培自己內心的小小藝術家。
藝術家,同意自己成為初學者。
願意當糟糕的藝術家,就有機會成為藝術家,也許過段時間甚至會成為非常厲害的藝術家。
原來許多人遲遲不願開始,是抗拒自己成為初學者,尤其是覺得自己年紀不小的人。
茱莉亞說這些人會防衛性地反擊:「等真的學會彈琴/演戲/繪畫/寫作,你知道我那時都幾歲了嗎?」
而茱莉亞的回答我好喜歡:「知道⋯⋯如果你沒學會也是那個歲數。所以,開始吧!」
覺得好像廢話但就是這樣XD
有沒有開始執行的差別會是,你成為那個歲數會彈琴/演戲/繪畫/寫作的人,或成為那個歲數不會彈琴/演戲/繪畫/寫作的人。
所以為了擔心自己學會已經 xx 歲而不開始,得到的結果可能就是已經 xx 歲了,依然沒嘗試過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我總覺得年紀不是重點,重點是你還有幾年。
如果現在 60 歲了,學會自己感興趣的技能可能 70 歲,但活到超過 98 歲(查理·蒙格現在的年紀),代表你後面將近 30 年會是個快樂的專家,而不只是個等待離去的老人。
這週要練習的就是抓出腦中的「烏鴉嘴」和「冒失鬼」。
隨便挑句正面陳述,例如:「我___(你的名字)是傑出又多產的陶藝家(畫家、詩人、或你的身分)。」
連續寫十遍這句話。
你在寫的時候,會發生一件有趣的事,烏鴉嘴要開始抗議了:「喂,等一下,不要讓我聽到有正面意義的話。」
抗議就像烤焦的吐司一樣冒出來,這些就是你的「冒失鬼」。
把從自己心裡冒出來的話語列出來,會發現從潛意識裡冒出來的狠話令人吃驚,茱莉亞要我們全寫下來。
接著想想這些話是從哪裡聽來的?(可能是父母或師長)
茱莉亞說從記憶深處找出這隻妖怪後,就可以開始對付它!
從妖怪名人堂中選出一個恐怖故事寫下來。
不需要寫太長或太多,只要記下回想起來的細節─你在那個房間裡,別人看你的眼神,你的感受,你告訴父母時他們說出來或沒說出來的話。
然後寫封讀者投書來聲援自己,把信寄給自己。
用你小小藝術家的受傷口吻寫信會很有意思:「敬啟者:安修女是壞蛋,她是瞇瞇眼,我沒寫錯字!」
最後,列出創意自我價值的三位靠山。
他們會祝福你和你的創造力,是你的靠山名人堂。
寫清楚,每一個鼓勵的字眼都算數,即使是你不相信的讚美也要記下來,它有可能是真心話。
這個禮拜請務必在每天晨間隨筆的結尾,運用選出來的正面話和冒失話,把冒失話全部改寫成正向的肯定句。
除此之外要帶自己去赴藝術之約,在課程進行期間要每週約會一次。
可以是帶個一、兩百塊到三十九元商店買些有的沒的小玩意兒,如金色的星星貼紙、小恐龍、明信片、亮片、膠水、兒童剪刀、蠟筆。
你可以每寫一天,就在大紙袋上貼個金色星星,開心就好!
Week 2 信任自己
當我們擁有安全感又能自我接納的時候,創造力才會源源不絕。
內在藝術家和小孩一樣,有安全感的時候最快樂。
身為藝術家的父母,我們必須善盡保護責任,為內在藝術家找到安全的同伴。
壞心眼的玩伴會抑制內在藝術家的成長。
不要指望心有罣礙的朋友會為你的復原鼓掌叫好,就如同最麻吉的酒友不會因為你的戒酒喝采。他們還想抓住酒杯不放,又如何能為你祝福?
要提防朋友暗箭傷人,因為你目前還禁不起他們善意的質疑,他們的懷疑會使你本身的疑慮復活。
要特別提防暗指你變得太自私或太突出的話(這些是紅色警戒的字眼,好讓我們重蹈覆轍,好讓他們開心,而不是我們)。
茱莉亞說創意受阻的人不重視自己對自己的責任,反而重視自己對別人的責任。
我們總以為這麼做才是一個好人,她說:「錯了!我們變成了傷心人。」
和打擊自己的人來往,雖然說得是自己被欺壓,但也同樣在利用這個人阻斷自己的創造力。
親手挑選障礙,阻礙自己步上正軌。
下次當你發現自己在說或想著「他或她把我逼瘋了」時,問問自己:你想利用這層關係阻斷自己從事哪一項創作?
在痛苦的時候,未來太可怕不敢深思,過去太痛苦而不願回首,於是我學會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時刻,我所處的當下是唯一的安全所在,將時間一刻一刻分開,才有辦法忍受。
每個人在當下那一刻,必然是安然無恙。
昨日也許婚姻破裂,明天或許貓咪會死,情人的電話也許怎麼等也等不到;但在當下,就是現在,沒關係,我仍在呼吸。
領悟了這一點,我開始注意到,沒有一刻是不美的。
上路守則
- 寫隨筆,利用隨筆休憩、夢想、嘗試。
- 照顧內在藝術家才能注入活水。
- 設定小又容易的目標,並且去達成。
- 祈求指引、勇氣、謙卑。
- 記住,和動手做比起來,受創的藝術家更加辛苦且痛苦多了。
- 隨時提高警覺,因為偉大的造物者會引導和幫助我的內在藝術家。
- 選擇會鼓勵我動手去做的朋友,而不要挑只會談該動手或為什麼不動手的朋友。
- 記住,偉大的造物者熱愛創造力。
- 記住,我份內的工作是動手做,而不是批評。
- 把這張標語貼在工作場所:偉大的造物者,我負責數量,你負責品質。
Week 3 控制負面能量
這一週也許要應付不尋常的能量爆發,以及極端憤怒、喜悅、哀傷的強烈感受。
以往甘心受限的幻覺破滅了,你開始覺得力量上身。
你必須刻意嘗試敞開心靈。
憤怒是張地圖,憤怒顯示出我們的臨界點,指引我們想前往的方向,讓我們知道自己去過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不喜歡這些地方。
憤怒指引道路,而不只是指著人罵。
創造力受阻的藝術家在復原的過程中,憤怒是健康的跡象。
茱莉亞說我們應該接受憤怒的影響,而不是發洩怒氣。
很酷!
覺得好棒的概念,比起發洩怒氣,我們更應該去了解憤怒所要傳達的訊息。
稍微思考一下,我們通常就能了解憤怒所要傳達的訊息。
例子:
「怎麼會這樣?我三年前就想到這個劇本,而她居然動手寫了。」
這股怒氣說:別拖了,想法不能在舞台上演,完整的劇本才行,所以動手寫吧!
「他用的是我的策略,太不可思議了!他占了我的便宜!我就知道應該把資料收集好申請專利。」
這股怒氣說:現在要認真看待自己的點子,好好處理。
茱莉亞說「憤怒」雖然不是好脾氣的朋友、不是溫柔的朋友,卻是非常非常忠實的朋友。
找出自己為了什麼憤怒,想想要怎麼讓未來的自己不會再遇到這類情境!
只需要先選好你要做什麼事,你自然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如果你問一位藝術家怎麼會有現在的成就,他會說是運氣很好,而不會說是一步步闖出名堂。
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稱這種運氣是,「一千隻看不見的手在幫忙」。
我則稱之為心想事成,我建議你把希望放在心想事成上。
茱莉亞說我們以為自己怕失敗,其實我們更怕成功的可能。
宇宙的助益絕不含糊,我們卻不敢大方接受,收到禮物還嫌棄,經常退還給寄件人。
很像真的是這樣(哈!)
機會來臨時,怕我們太累的大腦總會各種恐嚇,遊說我們不要接受。
只要忽略那些恐嚇,認真堅定希望發生的事,真的都會成真❤️
我想到的是自己在 2020 年第一次發現原來可以遠距工作,很希望自己也能遠距工作,結果兩年後的我真的就成為遠距工作者了。
如果你每天為自己做件好事,神就會多做兩件。
要隨時注意,支持和鼓勵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
要敞開心胸,從不尋常的管道接收禮物:免費的入場券、免費的旅行、請吃晚餐、新到手的二手沙發。
練習接受這類幫助。
接收禮物也是需要練習的,練習覺得自己值得獲得禮物,珍視自己。
這樣當好運來的時候,才懂得如何好好地接收下來,而不是抗拒機會。
茱莉亞說:「有創意的你想要多做些作品,就要哄自己開心,而不是欺負自己。」
除了自我否定,還要注意外來的。
有用的批評最後留給我們一片拼圖,讓作品能更加完整。
相反的,沒用的批評則留下被亂棒打到的感覺。
這類批評向來給人難堪和羞辱,內容模稜兩可,指責中夾帶人身攻擊,不分對錯全說得一無是處。
不負責任的批評讓人完全沒有收穫。
還有,別因為自身的才華而深感內疚。
遮掩自己的光芒以免傷害別人,結果受傷的總是自己。
Week 4 重拾真誠感
晨間隨筆讓我們開始釐清真正情感和表面情感之間的差別,前者往往是秘密,後者則是公開展現的紀錄。
茱莉亞說想成功恢復創造力,必須先下定決心戳破否認的假象。
不要再用「還好」來代替真話,晨間隨筆迫使我們說出真話。
這些年來我觀察大家寫作晨間隨筆,注意到當不愉快的部分即將清楚浮現時,很多人會刻意忽略或放棄晨間隨筆。
如果有種不祥的感覺,覺得情人對我們有所隱瞞,晨間隨筆會引出壞事發生的可能;接下來,就得進行難以啟齒的對話。
與其面對這種混亂的場面,倒不如破壞晨間隨筆。
相反的,如果我們突然瘋狂地談起戀愛,晨間隨筆似乎會令人忐忑不安。
我們不想戳破脆弱卻閃亮的幸福泡沫,寧可迷失在喜悅的雙人汪洋中,也不要想到在短期內,「我們」之間的那個「我」是盲目的。
簡單的說,任何極端的情感往往是迴避隨筆的動機,而處理感情正是晨間隨筆的拿手好戲。
好像真的是在這兩種情況會特別抗拒理性的分析。
因為寫晨間隨筆會讓一切變得只剩下真相,如果不想知道真相只想沈溺其中,就會不想寫出來檢視。
認同自我的過程,勢必有得有失。
我們發現自己的界限,這些界限定義出我們和他人的區隔。
在澄清觀念的同時,也會失去錯誤的觀念;在消除模糊的同時,也會失去幻覺。
我們覺得清楚明白,而清楚造成了改變。
想到去年看神力女超人1984電影時,對神力女超人的媽媽對她說的一段話很有感觸:「The world is not yet ready for all that you will do. Your time will come, Diana. And everything will be different.」
在你變強之前,你會(也得)先學到很多, 而在身心靈準備好的時候,你就會達到自己期許的境界。
而到那個境界時,所有事都將不同。
這個「不同」,直接想到的是更棒的自己和更好的末來,但看完整部電影,會發現「不同」包含了你因為變強而失去的部分。
例如因為變強壯而失去了柔弱的自己。
最近很有感的是自己因為閱讀知道了更多世界上的事,有點喪失了看美式英雄片的能力。
已經不習慣打敗全地球、全宇宙共同敵人這種觀念,因為沒有所謂「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在獲得或重獲創意自我的同時,我們失去了原本費心維護的假我。
失去假我會造成創痛:「我再也不知道我是誰,我不認識自己。」
記住,越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越能確定你的復原過程已經開始。
你是自己的樂土,是自己全新的疆域。
由於自我認同的轉變,品味和知覺往往也隨之改變。
最能顯示有好事發生的跡象是,有股要除去、整理、拋棄舊衣物、文件、物品的衝動。
一旦有了搜尋和丟棄的衝動,就會出現兩股力量的拉鉅戰:
原來的你傷心且要遠離,嶄新的你要歌頌、要成長茁壯。
我曾經歷過這種轉變,除了物品,有些老朋友也變得不適合自己了。
過程中確實會有點怕怕的,因為不確定脫離一直以來的生活會發生什麼事,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恐懼而已。
但現在走過來了,我認真覺得超棒!
脫離不適合的生活,才能展開讓自己每天都怦然心動的日子。
你的老實話令自己不安,「我不喜歡那樣」或「我覺得這樣好極了」會脫口而出。
簡單地說,你的品味、判斷力、個人特色都將開始展現。
是不是超棒的!
可以更認識自己,更懂自己的品味,更有個人特色!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創意個體,但我們常用糖果、酒精、藥物、加班、低調、惡劣的關係、不良的行為、運動量不夠、電視看太多、睡覺睡太少等等,餵靈魂吃各式各樣的垃圾食物,以模糊個人的獨特性。
晨間隨筆會幫助我們看到自己良心上的汙穢。
透過晨間隨筆,讓真我浮現。
Week 5 宇宙能量就是你的靠山
仰賴心靈是漸進式的轉變。
我們緩慢又穩健的轉變,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愈來愈忠於自己,愈來愈能接受正面思考,沒想到,人際關係也因而有所改善。
我們愈來愈能講實話,聽到的實話也愈來愈多,也很能包容自己和他人。
我們變得比較不會批判自己和他人。
這是怎麼做到的?
晨間隨筆是一般的意識流,會逐漸釋放我們的成見和短視。
我們看到自己的情緒、看法和察覺都是過眼雲煙,我們獲得一股流動感,感受到生命變化的潮流。
這股潮流或稱河川是一項恩典,將我們帶往正確的謀生方式、正確的伴侶、正確的命運。
到第五週我們已經離負面思考愈來愈遠,也更認識自己的真我。
我們離開負能量愈來愈遠,接下來要往正的方向前進。
這週我們要面對的是,避免侷限自己能到多遠的地方,正的方向是無限大的。
我們一方面對自己很認真,不想像傻瓜一樣追求遠大的目標;另一方面,我們對自己或是神不夠認真,認為即使有了神的幫助,遠大的目標還是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
我們自行決定神在我們身上的力量,無意識地將神的賜予和幫助,設定了上限。
我們對自己很小氣,如果收到出乎意料之外的禮物,我們往往會退回去。
如果設定了上限,將永遠無法突破障礙。
依賴內在造物者,就不會再依賴任何事物,可以真正地自由自在。
這讓我想到《心流》,只要找到靠自己就能給自己快樂的方式,就有了隨時能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而且依賴自己的內在,不纏著別人要求保障,其他人才能在沒有負擔的狀況下回應我們的愛。
我們聆聽內心小小藝術家說話,它就會愈來愈有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說話會更大聲。
茱莉亞說多數人發現,寫晨間隨筆會讓人比較放得開。
我們將從舊有的自我觀念中釋放出來,剛現身的全新自我對各種新鮮事都樂於嘗試。
到這一週多數人會感受到:
晨間隨筆寫著寫著,我們會開始對自己比較溫柔。
我們不再那麼絕望,對待自己和他人也不再那麼苛刻。
創造力和創造力的造物者攜手合作會有很多成果,這股溫情便是第一批果實。
也別忘了,如果感覺內在藝術家想休息停工一下,我們就要順應。
做出不合理要求的人,其實是我們。
我們既不能滿足內心藝術家的需求,又指望能有好的表現。
藝術家需要保持創意的孤寂,需要時間獨自療傷;沒有時間充電,內心的藝術家就會虛脫。
時間久了,不僅心情惡劣,還有可能出人命。
茱莉亞提醒我們不要設法當好人,因為你可能失去自己。
我們設法要當好人、要客客氣氣、要樂意助人、要無私忘我,我們想要大方、要服務、要食人間煙火。
但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不要有人理我。
我們沒辦法要別人不理我們,最後只好不理自己。
在別人眼裡,我們好像人在那兒,也表現出好像我們在那兒,但真正的自我已經不知去向。
或是自以為在犧牲自己為別人,但別人看到你不開心也不可能開心得起來:
有兩個小孩的婦女想上陶藝課,但上課時間和兒子練少棒的時間衝突,她就當不成忠實觀眾了。
她取消了陶藝課,當個好媽媽,站在場邊卻一肚子氣。
我們的內心藝術家不僅心情惡劣,並且已經打包走人,生活成了身體之外的經驗,我們已遠離。
臨床醫生也許會稱之為身心分離,我則稱之為離開犯罪現場。
茱莉亞還有說到,謀殺自我並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消極尋求的目標,使我們往往看不出這種毒害的箝制力。
愈看愈多書,愈來愈有感有些「美德」其實會害了自己和害了關係。
「只顧自己」聽起來很自私,但先顧好自己卻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覺得能把自己顧好的人,才懂被顧好是什麼感覺,才更可能擴大自己顧的範圍,了解該怎麼幫助他人。
Week 6 創意與奢侈
當我們預期宇宙會對我們慷慨,宇宙就會對我們更加慷慨。
只有自己能對自己小氣。
我們動不動就說是因為缺錢才導致創意被侷限,但這種障礙絕對不是真正的阻礙。
真正的障礙其實來自我們的束縛感和無力感。
要賦予自己選擇的力量才有藝術可言,基本上至少要選擇照顧自己。
融入當下,享受生活,就是開始;請自己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就是開始。
買點哄人和美麗的小東西款待內心的藝術家:「這是奢侈,但上帝也很奢侈。」
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受
想當藝術家,也可以說,想當人的話,我們必須跟隨宇宙的流動。
壓抑享樂的能力、拒收生命的小禮物,我們同時也推開了更大的禮物。
這些享受,指的是自己真正能感受到的,茱莉亞補充:
話先說清楚,我現在談的奢華,並不是景觀絕佳的頂樓豪宅、設計師服裝、拉風的進口跑車、頂級旅遊。
這位仁兄樣樣不缺,他缺的是生活。
如果擁有以上這些靠的是花上大把時間工作,那缺的會是時間上的奢侈。
缺了和朋友相處的時間,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最重要的是缺了給自己成就大事的時間。
創意生活需要時間上的奢侈,也就是我們為自己保留的時間 ─ 即使是快寫晨間隨筆的十五分鐘,或下班後泡澡的十分鐘都好。
許多跨不過障礙的創意人,連想像擁有奢侈品都得花點功夫。
奢侈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本領,受阻的創意人往往是人間的灰姑娘,為了成全別人而犧牲自我,即使只寵愛自己一次都會覺得不安。
別怕自己看起來像在做傻事(到底是怕誰在看)。
要求自己只能買高水準的藝術品,或做看起來很厲害的事,反而可能會扼殺了內在藝術家的創造力,內在藝術家可能覺得很無趣(茱莉亞說內心藝術家的年紀還小)。
也許你的內在藝術家更享受簡單的小快樂。
恢復創意時所做的事,看起來都很傻氣。
傻氣是成人掃興的那一面用來壓制小小藝術家的防禦手段。
說自己傻氣的時候可要小心。
是的,藝術家之約就是傻氣,但這就是重點。
認真的藝術作品來自認真的玩耍。
Week 7 拒絕完美主義
這一週要練習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創造力,重點在於接受和積極這兩種技巧。
茱莉亞要我們知道,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我們只需要傾聽,就能接收到創作。
畫家作畫時,剛開始也許有個計劃,但這個計劃很快就被畫作本身的計劃取代。
常言道:「畫筆繪出下一筆」,就是這個意思。
舞蹈、寫作、雕塑,都是同樣的經驗:對於所要表達的東西,我們算是導體,而非是創造者。
茱莉亞說自己在講授劇本寫作時,會提醒學生,他們要寫的電影早已有完整劇本,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是傾聽,用心靈之眼觀看,然後寫下來。
很酷!
我們只需好好聆聽內在藝術家,就能創作!
而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小心「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拒絕讓自己向前行,是一個圈套,一個執迷不悟、削弱力量的封閉系統,讓你困在寫作、繪畫、製作的細節裡,見樹不見林。
細節的問題使我們滯礙不前,反而不能自由創作、允許犯錯、事後反省。
我們把原創性,修改成缺乏熱情和隨興的規格。
「完美主義」創作出來的作品感覺好無趣,又僵化。
小喇叭手戴維斯(Miles Davis)告訴我們:「不要怕犯錯,沒有錯誤這回事。」
「完美主義」除了讓內在藝術家無法盡情發揮,還造成我們很大的不愉悅,無法好好享受創作的過程。
完美主義者在寫作、繪畫和創作時,眼睛同時盯著觀眾看;完美主義者無法享受過程,他們不斷在替成果打分數。
完美主義者總是覺得有地方要改進,他們稱之為謙卑,其實是自負。
想寫出完美的劇本、想畫出完美的畫作、想在試鏡時演出完美的獨白戲,這全都是自尊心在作祟。
一直挑毛病,內在藝術家一定不會開心,還打擊自己的自信。
「完美主義」還會讓我們沒辦法開始,或開始了卻寸步難行,不敢大膽創新。
當我們說自己做不到的時候,意思通常是,除非能確保做到十全十美,否則我們不會動手。
心有罣礙的藝術家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要求自己要成功,以及別人表揚我們的成功。
基於這項沒說出口的要求,我們排除了很多可以嘗試的事情。
演員寧可被定型,也不願意拓展戲路;歌手和安全的題材白頭偕老;作曲者一再複製會賣座的公式。如此一來,在外界的眼光裡,藝術家看似沒有罣礙,但他們的內在卻受到侷限,無法冒險進入更能帶來滿足的全新藝術領域。值得放手去做的事就值得搞砸,只要能接受這個觀念,我們的選擇可多了。「如果不用做到完美的地步,我會嘗試⋯⋯」
賈納(Paul Gardner)說過:「畫永遠沒有畫完的時候,只是在有趣的地方停止罷了。」
Week 8 按部就班慢慢來
按部就班意謂著,我們必須做目前能做的事,而不是抱怨做不到的事,藉故推拖。
受阻的創意人喜歡假裝一年、甚至幾年是很長很長的時間,自尊心擅用這個技倆不讓我們開始。
我們讓自己踏上創意之旅,卻反而只在乎旅程的時間長短。
我們對自己說:「路途好遙遠。」
也許遙遠,但是動一天算一天,向目標邁進總是件樂事。
不去文化中心打聽人體素描的開課時間,反而去買《藝術總匯》(Art Forum)雜誌來提醒自己的作品已經過時。
怎麼可能過時?都還沒搞出半點名堂來呢!
不在廚房清理一塊地方來捏陶,反而抱怨沒有工作室可用。
我們一件作品都沒有,這種埋怨連自己都不會當真。
衡量得失也會讓我們不願按部就班慢慢來,因為大腦怕我們太耗能,會百般阻止我們做不能立即看到成果的事。
從事創意工作,衡量得失就等於喝下情緒毒藥,剝奪了「藝術即過程」的尊嚴,使我們任外界的假想力量擺佈。
喝下去後,我們的情緒會嚴重受創,變得只會問「有什麼用?」,而不問「下一步要做什麼?」
其實過程才能豐富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愉悅。
「我已經寫好劇本」,能讓自我得意;但「我正在寫劇本」,絕對會讓靈魂更感興趣。
「我正在學演戲」絕對比「我幾年前學過演戲」有趣得多。
注重過程,創意生活會保持新鮮感;注重成品,同樣的創意生活會變得愚蠢或貧乏。
為了快點有成果,我們會不想繞路,因此會阻止好奇心出來發揮創意。
從事藝術這一行,我們也許想探討新的藝術領域,但又看不到未來的發展,不知道對事業有沒有好處。
只求展示成果,不得不抑止自己的好奇心,殊不知壓抑好奇心就會阻撓創意。
想到《無限賽局》提過,成果是有限的,過程是無限的。
而且無限的目標能讓我們一直持續做下去,持續感受到心流~
愛書推薦:
[閱讀心得] 超越眼前勝負的《無限賽局》
[閱讀心得] 任何情境都能感受到樂趣《心流》
每天做一個小動作,不要沉溺在大問題裡。
一旦讓自己沉溺在大問題裡,就找不到小答案。
在按部就班時就會發現,往往不需要做大的改變,因為大變化就發生在微小片段中。
從太空飛行的角度想會比較容易:只要稍微變更發射軌道,時間久了,差別就大了。
Week 9 善待自己的困境
我們一直想創作,又一直無法創作,我們把這沒辦法說成惰性。
這種說法不但錯誤,還很殘忍。
正確和憐憫對我們才有幫助。
受挫和懶惰是兩回事;受挫的藝術家向來耗費大量精力,只是不明顯而已。
受挫的藝術家把精力用在自我憎恨、懊悔、傷心和妒忌,他們把能量用來懷疑自我。
讀到這段讓我耳目一新!
這真的不是懶惰,並沒有無所事事,只是花了許多時間在做不是前進的事。
無法開始不叫懶惰,而是恐懼。
茱莉亞說設定不可能達成的目標會造成極度恐懼,恐懼又造成拖延,讓我們誤稱為是懶惰。
所以拖延不叫做懶惰,叫害怕。
還有的人是太享受被他人同情,而不願脫離創意受阻的受害者角色。
和健全的藝術家相比,跛腳鴨藝術家更能博得同情。
在創意領域中,沉溺於同情而無法自拔的人,在變得愈來愈健全的同時,心裡也顯得更加不安。
很多復原中的藝術家,內心不安到來個大逆轉殘害自己。
成功的光芒,能把復原中的藝術家嚇得躲回自我挫敗的洞穴中。
與其冒險堅持創作和保持正常,還不如扮演創意受阻的受害者,來得較為自在。
讀到這段也覺得太有趣了,原來成功是會讓人害怕的。
原來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害怕成功後的轉變,而想方設法讓自己無法成功。
仔細想想,還真的不少見!
許多人在快要成功時,會開始找理由或找藉口,讓自己無法達到成功的境界,有可能是對未知的害怕。
茱莉亞說若想康復,必須先承認這件事的存在。
一旦承認自己需要幫助,幫助自然會到位。
掩埋起來的阻礙必須先挖出來透透氣,才能繼續努力。
身為小小藝術家的雙親、監護人、大哥哥、戰士、同伴,說服內心藝術安心出來工作(玩耍)是你的責任。
Week 10 競爭.名氣.工作狂
這週茱莉亞告訴我們:創造力是心靈議題,所以危險大多來自心靈層面。
創造力是神的能量透過我們流動,讓我們將創造力塑造成形,如同光線透過稜鏡。
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正在做什麼事,能量就會暢通無阻,感受不到束縛。
倘若抗拒能量告訴我們的事,或抗拒能量引領我們的去向,我們將會感受到惶恐和失控。
我們想封閉那股能量,重拾掌控的感覺,於是重重踩下心理煞車。
原來人們會害怕不是自己掌控的感覺,因而抗拒創意的來臨。
當我們開始感受到自己真正的潛能和前途的無限可能,我們嚇壞了,所以大家都在尋找障礙以減緩成長的速度。
如果對自己誠實,誰都知道那些障礙是有毒的。
提示:被我們當成權利來捍衛的,就是障礙。
如果為了能搶回掌舵的位置,我們會故意設一些對創意有害的障礙,讓創意知道誰是老大。
因此阻止創意跑出來給我們靈感。
真有趣!
我從沒想過人會害怕靈感,但現在可以理解了。
茱莉亞有教我們要如何辨識自己設的障礙,就是你通常會抱怨把你害慘的事。
仔細檢視,大多數人都能說出會殘害自己的事物。
食物把我害慘了?工作狂熱把我害慘了?由於沉溺於性或是愛而阻礙了創造力?
這種好像我們抗拒不了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精心挑選的阻礙。
這些事是我們拿來阻止創意出現的擋箭牌。
多數人覺得快樂是恐怖、陌生、失控的事,太冒險了!
原來人們除了會害怕「成功」,還會害怕「快樂」,可能快樂會讓人看起來很傻很ㄎㄧ尢(?)
名氣、想成名、想保持名氣的渴望,都會產生「我表現得如何?」的症狀。
問題不是「作品進行得順利嗎?」,問題成了「他們看了作品後覺得如何?」
茱莉亞說當名氣發散毒性時,要寵愛自己才能解毒,大劑量的溫柔和少量讓自己喜歡自己的行為。
努力創作是名氣毒藥的唯一解藥,只有歡喜創作才能拯救我們不沉溺於他人和他人的表現。
競爭是另一種心靈毒藥,把競爭當成焦點,即是在自己的泉源中下毒。
盯著別人的成就看時,視線就離開了自己的直達線。
我們問自己錯誤的問題,而錯誤的問題則給了我們錯誤的答案。
「為什麼我的運氣這麼背?為什麼他比我早完成電影/文章/劇本?是性別歧視嗎?」
「沒有用啦!我能拿出什麼東西來?」
提出這些問題就是在說服自我放棄創作。
這類問題讓我們忽略比較有用的問題:
「我今天寫劇本了嗎?我有沒有設定完成期限,寄到該寄的地方?我有沒有為劇本找些人脈?」
看起來像陷入了《無限賽局》中說的有限賽局,眼裡只有別人,忘了自己的崇高信念。
愛書推薦:[閱讀心得] 超越眼前勝負的《無限賽局》
如果你仍被原創的問題所困擾,記住:每個人都自成一國,每個國家都值得一遊。
我們是自己藝術的源頭和祖國,原創性是忠於自我的過程。
千萬不要太早批判不成熟的作品。
在自尊心大聲抗拒時,也要高高興興地畫出壞的作品、寫出壞的作品。
藝術需要時間醞釀,需要時間慢慢爬行,需要走過笨拙和醜惡的階段,最後才能顯現真正的面貌。
茱莉亞說壞文筆也許是轉變風格必經的句法破壞,糟糕的畫作也許是要指引出新的方向。
唯有在不知所以的情況下,畫家才能有佳作。
——竇加(Edgar Degas,畫家)
Week 11 創意自主權
身為藝術家,穩定和流暢混合的比例,和他人不同。
也許朝九晚五的工作能使我安定下來,有餘裕創作;或許朝九晚五的工作耗盡我的能量,而無法創作。
我必須多方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需要創作出要被創作出來的東西。
我不能依照現金收入和市場策略所制定的合理方針,來作生涯規劃。
金錢和市場是好事,但過於重視,會把內在小孩壓得透不過氣,小孩一再被敷衍會感到害怕和生氣。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很不喜歡聽到「等一下,現在不行」。
所以如果想寫一首詩,就必須寫那首詩,不管是否賣得掉。
茱莉亞說有時候會寫得糟糕、畫得糟糕、表演得糟糕,但我們有權利做得糟糕,這樣才能跨越到另一個境界。
身為藝術家,我必須小心謹慎,讓身邊都是滋養內在藝術家的人;不要那些為我著想,而拚命要我聽話的人。
有些友誼能激發我的藝術想像力,有些則置想像力於死地。
自我滋養和自我尊重相互關聯,如果別人要我比較正常或比較好,而我也任由他們欺負和擺佈,就是在出賣自己。
也許他們會比較喜歡我,對比較傳統的外表或行為覺得較為坦然,但我會痛恨自己。
一旦我痛恨自己,也許就會拿自己或別人出氣。
一開始看起來像為了迎合旁人,結果最後卻因為懊悔而對他們出氣,根本讓關係更糟糕。
我覺得也可能有的人是不敢為自己想做的事負責,因此迎合他人,這樣到時候就可以把失敗的人生怪到他們頭上(但自己依然沒好處)。
夢想是去做不負責任的事,所以你扼殺了夢想,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為人可不可靠,由你和神決定,而不是靠朋友投票。
只要高興,就能在房間裡擺上不適當的傢俱,要堅持穿上怪異但令自己開心的外套,而不要一直想變成自己不是的那種人。
Week 12 信任自己的內在指引
走進森林才能開始探險,這是展示信念的第一步。
─哈特(Mickey Hart,死之華合唱團鼓手)
有時候世界似乎搖擺不定又不值得信賴。
回顧這種時刻,其實正是我們自己搖擺不定、目標和行為衝突的時刻。
只要我們心裡願意確認最真實的目標和欲望,宇宙就會反映出那股意願,並加以壯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走在正確的路上,腳步就會很踏實,我們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雖然未必知道轉個彎會遇見什麼。
經由信任,我們學會了信任。
茱莉亞說創造力需要信念,信念需要放棄掌控。
我們往往想要推動、拉拔、概述並掌控點子,不肯讓點子以有機的方式成長。
創意過程是退讓,而不是掌控的過程。
我們嘴上說想要有創意,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有作品。
有創意正是有作品,但是必須和創意過程合作,而不是對創意過程施壓。
這說得真好!
用烘培來比喻也很生動:
孕育點子很像做麵包,點子需要發酵。
如果一開始就戳來戳去、不斷檢查,絕對發酵不起來。
麵包或蛋糕烘焙需要在黑暗、安全的烤爐中待上很長一段時間,若太早打開爐門,麵包會垮掉、蛋糕會空心,因為熱氣提早外洩了。
創意需要敬重和節制。
內心的藝術家是個孩子,是我們內在的稚子,一害怕就要找媽咪。
不幸的是,很多人的媽咪都會掃興,還有一大群候補的掃興媽咪,他們是一群替我們一想、再想、三思、四思的朋友。
秘訣就在於不要讓他們得逞。
怎麼樣才做到?
嘴巴拉上拉鍊,緊閉雙唇,蓋上蓋子,守好金子。
永遠不要忘記,沉默寡言是魔法的第一步,務必守住我們內在的企圖心,用力量去激發,唯有如此才能展現你的渴望。
為了能快速逃脫,我們必須學會保守秘密,在心懷疑慮的人中間靜悄悄地走動。
計劃只說給盟友聽,我們要擦亮眼睛找對盟友。
這週茱莉亞要我們列一張名單:有哪些朋友會支持我。
再列一張名單:有哪些朋友不會支持我。
不要姑息或容忍任何潑你冷水的人,別管是否是一番好意,別管是不是真心誠意,只管計算自己的福氣。
設定視線。
別讓地平線上若隱若現的怪物,改變了你的脫逃方向。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這篇主要在分享我整理的 12 週練習的核心理論
而實作面的作業與檢查項目就不逐一列出了(蠻多細節)
有興趣可以直接去找書來看
或是未來我分享實作的時候應該就會討論到✌
相關文章:[閱讀心得] 釋放你內在的藝術家《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