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書名:The Artist’s Way: A Spiritual Path to Higher Creativity
直譯:藝術家之道:通往更高創造力的精神之路
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
出版社:橡樹林
中文版出版年:2018
原文版出版年:1992
這本書是在讀《斜槓青年》時作者提到,覺得好奇就加入待讀書單。
書中總共有12週的練習,蠻有趣的耶~
在教大家如何聽到自己內在藝術家在想什麼,讓內在藝術家重建自信,大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12 週每天都要寫「晨間隨筆」,每週至少要與自己的內在藝術家單獨「藝術之約」一次。
我讀到一半就好奇開始執行這個練習,覺得超有趣的!!
每天都是從我不知道要寫什麼開始,但總是能寫完滿滿一面。
只要寫下問句,自己的內在藝術家就會開始說出他的想法還會給出建議。
每天都有新發現,真的很好玩耶XD
期待做完 12 週的練習再做更多的分享。
適合誰讀?
很適合會把自己封印住的人,可以試試透過書中的練習,釋放出被自己關起來或忽視已久的真我。
也適合對自己較沒自信的人,跟著書中的步驟能逐步將自己沒自信的根源拔除,找到克服那些擾人阻力的方法,或是找到跟根源和平共處的方式。
還有覺得自己很會拖延的人,在書中讀到作者說拖延其實不是因為懶惰,因為你其實沒有閒著,你正忙著遊說自己不要做(哈!)
你不是懶惰或愛拖延,你只是太擔心或太恐懼尚未發生的後果。
如果是感到自己受阻的人,想到還有兩本我的愛書,《找到你的為什麼》和《無限賽局》。
前者可以幫你找到自己無限賽局的崇高信念是什麼,有了可無限執行下去的崇高信念,就能持續前進,甚至離開人世後都還有人會想繼續為這個崇高信念努力。
這也是為何我可以持續一直寫閱讀心得的關鍵原因,將崇高信念寫在關於我,想到就去看看。
屬於自己的信念還真的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能永久執行下去。
閱讀心得:
[閱讀心得] 找到你的為什麼
[閱讀心得] 超越眼前勝負的《無限賽局》
作者的話
我從一九七八年開始教藝術家如何「突破創意障礙」,以便在創意受創後「重新站起來」。
我和他們分享的工具,是透過自己發揮創意時所學習到的技巧,我也儘量用輕鬆、溫和的方式來講授。
「記住,有股創意能量想要透過你來傳達自我。」
「不要為作品或自己下評論,過一陣子再思考。」
「讓神透過你工作。」
這是我告訴他們的話。
這些讓我想到我很愛的《零極限》中提到的神性。
你正在做的事是,在意識中開創道路,好讓創意力量運作。
只要你願意清空道路,創意自然會顯現。
從某方面來說,創意彷彿是血液,血液是肉身的實際狀況,並不是無中生有;創意則是心理的實際狀況,根本不用無中生有。
這也讓我想到《零極限》裡面提到的「清理」,釋放神性(或內在藝術家)的方式看來是相通的。
不是猛力地想、猛力地找,反而是要停下來先清理現有的。
得先清空自我,清理掉一些會影響我們聽內在藝術家說話的雜音。
也像《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教我們的,清除許多已不再怦然心動的物品,藉由留下的物品更認識自己的內心。
推薦:
[閱讀心得]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讓我生活起大變化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我學著不要礙事,讓創意力量透過我而創作。
我學著攤開紙張,寫下聽到的聲音。
寫作比較像是在竊聽,而不像發明核子彈。
這真的很有趣,比喻得真好!
寫作真的像在竊聽,聽自己腦中在想些什麼,在寫出來前其實不會特別聽到內心的聲音(可能正忙著被外物干擾吧?)
而且不像發明,因為這些寫下的想法早就存在自己腦中,只是沒被聽見。
我把書的內容分成十二週課程,在每個章節中處理特定的議題。
本書是十二年教學和二十年從事多種藝術形式的精華,最初我取名為《療癒內在藝術家》(Healing the Artist Within),幾經思考,最後決定命名為《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The Artist’s Way),藉由書名來傳達創造力是心靈議題,並加以探討。
我開始見證自己的奇蹟。
看起來作者不想侷限於療癒,因此更名為藝術家之道(The Artist’s Way),不過中文版還是用最初的命名。
心靈電力
我從身為藝術家和講師的經驗中得知,只要依循著信念發揮創造力,宇宙就能向前推進。
這有點像是打開稻田灌溉系統頂端的閘門,只要排除障礙,水流自然源源而來。
還有一句作者寫下的話我也很喜歡:「跳下去,安全網不請自來。」
我也是一個熱愛想到就去做的人,前往未知就像往一團迷霧走去,每踏一步,霧就會往前散掉一點。
每多走一步就能再多看到前方一小段路徑和風景,停留在原地或往回走已經踏過的路很安全,但就是比較不有趣。
晨間隨筆
晨間隨筆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晨間隨筆是恢復創造力的頭號工具
晨間隨筆要教你:不要批判,寫就是了。
你累了,心情惡劣,精神不集中,背負著壓力,有什麼大不了!
內心的藝術家是名幼兒,需要食物。
晨間隨筆會餵養你的小小藝術家,所以寫下你的晨間隨筆吧!
我超愛晨間隨筆的!
尤其是發生苦惱事的時候,透過晨間隨筆可以跟自己的神性尋找解答。
晨間隨筆跟正向思考的做法很不同,晨間隨筆讓我們盡情地抱怨。
很特別耶~ 因為現在不都教大家不要抱怨嗎,但其實先抱怨有其好處!
抱怨並非壞事,抱怨就跟一些常被大家否定的情緒一樣,是一種保護機制。
他們讓主人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或對什麼感到不舒服,他們像警報器發出警告,而我們接收到警訊就能決定是要戰還是逃。
「抱怨」不是最好不要做的事,將討厭的或讓自己不舒服的事用寫的方式描述出來,能幫助自己正視並釐清這些事,得先注意到這些事後才能協助自己該如何改善。
我覺得重點是你抱怨的方式要用寫的,你才能回頭看看自己是對什麼不高興,因此能更順利地找到救贖自己的方向。
用寫的跟打在電腦或手機感覺也不同,因為寫的速度很快也很直覺,想到就可以立即輸出,但打字的話中間需要經過轉譯,想注音怎麼打會讓輸出的速度跟不上思緒,甚至思緒就斷了。
抱怨是一個起頭,透過抱怨可以慢慢釐清自己的喜惡,一直深入探究下去會找到造成自己如此憤怒或痛苦的核心。
寫出來就很有機會為自己提供很棒的方向或建議,一定要試試!推推!
光是找到核心就有被療癒到的感覺。
應該是因為內在藝術家被自己同理了,覺得有人認同自己,因而感到療癒。
所以重點不是不能抱怨,是抱怨要用寫的,而且抱怨後要有所作為。
用寫的抱怨,會降低重複抱怨相同事件的機率,因為我們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說過了。
若我們重複抱怨相同的主題只會讓自己深陷自憐之中,打擊自己的士氣。
抱怨久了自己也蠻難開心的,畢竟一直複習討厭的事。
晨間隨筆讓自己正視「不喜歡」和「討厭」的部分,詳細仔細地寫下來,就能變成一位第三者,客觀地思考要怎麼協助這位寫晨間隨筆的人(其實就自己啦),幫助他結束不喜歡和不舒服的狀態。
如果每天都仔仔細細地抱怨同樣的事並寫下,將很難不察覺到自己一直耗費力氣做同樣的事。
寫下來一切都變得清晰可見,每天用講的抱怨可能會無意識一直重複抱怨重複的內容,而寫下來就比較能避免,因為會看到之前寫過了。
而且用嘴巴抱怨很輕鬆,但用寫的就累了,像被罰抄課文手會痠。
要一天又一天、一個月又一個月地抱怨,而不採取建設性的行動,是很困難的事。
隨筆帶我們走出絕望,走向出乎夢想之外的解答。
如果不知道該跟宇宙許什麼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寫晨間隨筆就很重要!
釐清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就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聽起來很神奇,其實應該是寫的這個動作讓自己專注在這件事,而會有意無意地想去解決這件不斷在自己的隨筆中看到的問題。
其實也不一定要晨間,我認識「晨間隨筆」前就有每天晚上寫日記的習慣,也很有幫助,很容易釐清自己的思緒和自己的喜惡。
晨間隨筆的用途
找出雜音並整理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擺脫判官,擺脫烏鴉嘴的嘮叨,才能找到自己安靜的中心點,在此聽見造物者和本身造物者沉靜又細微的聲音。
作者茱莉亞說許多人心中的烏鴉嘴是父母扎下的根,重要的是,不要把烏鴉嘴的話當成理性的聲音,而要聽出其中的破壞力。
冥想
把晨間隨筆當成冥想,可能會有幫助。
也許這不是你習慣的冥想方式,或者你根本沒冥想的習慣。
隨筆或許看起來不夠靈性,甚至不像沉思,實際上更像負面和俗氣的東西,但這是有效的冥想形式,帶給我們洞察力,幫助我們改變生命。
冥想是為了發現自己真正的身分,在宇宙運行中的正確位置。
透過冥想,我們和內在的力量根源有了連結,也終於承認這項連結;內在力量能轉化我們的外在世界。
晨間隨筆描繪出內心的地圖。
沒有地圖,夢想只是不詳地域,這是我的親身體驗。
這很棒耶~我喜歡用寫的方式執行冥想!
之前嘗試過閉上眼執行冥想,藉由將意識集中於什麼都不想,來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閉眼冥想的效果我覺得還可以,過程很舒服愉悅很放鬆,但結束就會忘記剛剛到底想到什麼靈感?或是想到一半思路就斷了忘記剛想到哪。
所以我覺得用寫的方式蠻不錯的,可以重複梳理冒出的想法,並記錄下冒出來的所有聲音。
遇到困難時
每當我遇到困境或難題,又不知該如何應付時,就去寫隨筆來找尋指引。
我以「小茱」代表自己,接著提出我的問題。
小茱:要怎麼對他們說內在智慧的事?
(我聆聽答案,然後記下來。)
答案:你應該告訴他們,每個人都能直接和神對話,不需要總機轉接。要他們試著用這個技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會照辦的。
有時候,答案會像以上一樣,似乎太草率或太簡單。
我現在已經相信「似乎」是個關鍵字。
當我依照得到的忠告去做時,往往都是恰到好處,而且比複雜的忠告好太多了。
剛好前陣子我也遇上了讓自己苦惱的事件,立刻就將這件苦惱事寫進晨間隨筆。
有趣的是,腦中還真的會慢慢浮出一些建議和方向,有時是冒出突破盲點的想法。
明明都是自己,卻同時是一位苦惱的無助人,也同時是一位解惑人。
我在想會不會跟本能有關,因為人類蠻喜歡給建議,之前做義務諮商受訓時還特別要大家練習不要給建議。
所以當自己寫完問題後,自己看到了那些字,就會冒出想給的建議。
當你下回也遇到很煩惱的事時,不妨試試先向內求,把問題清楚寫下來給自己看,或只是單純地把抱怨寫下也可以。
寫完回頭讀一遍時,你可能就有答案了!
甚至是自己邊寫就邊會冒出答案。
而且這些答案是最懂自己的自己給的,通常也會是最合適的方法。
藝術之約
我們在晨間隨筆中向世界、向自我,宣佈自己喜歡、厭惡、希望、期盼、後悔和計劃的事。
相形之下,藝術之約則是接收的時刻。我們事先安排好,花幾小時單獨去做自己開心的事,目的在於滋養創意意識。
寫晨間隨筆是發送,是對自我和宇宙宣示夢想、不滿和希望;
赴藝術之約則是接收,是向領悟、靈感、導引敞開自我。
晨間隨筆告訴我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找出問題的癥結和所擔心的事。
我們埋怨、提出、辨識、區隔、煩惱,這是第一步,和祈禱相似;
藝術之約的釋放過程是第二步,我們開始聽到解答。
這兩者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我們開始累積創意以待日後汲取,以便充實自我的技藝。
看起來藝術之約也會很有收穫,但藝術之約的部分我尚未得到像「晨間隨筆」帶給我的效果。
也許一年後可以分享實作篇的時候會更有心得。
藝術之約的基本形式是出遊,預先安排好輕鬆赴約,不受任何干擾。
藝術之約只限自己和內在的藝術家(也就是你的創意小孩)參加;
換句話說,情人、朋友、配偶、子女,誰都不准當跟屁蟲。
藝術之約是特別撥出一段時間,也許是每週兩小時,用來滋養創造意識的內在藝術家。
這實在是太有趣了!
看自己與自己的內在藝術家出遊會擦出什麼火花。
你的藝術家是個孩子,花時間和父母相處比花的錢重要。
逛逛二手店、獨自前往海濱、自己去看部老電影、去水族館或畫廊走走,這些事花時間卻不用花錢。
記住,時間才是神聖無比的奉獻。
最重要的是,傾聽小小藝術家對共同出遊的看法和感想。
例如,若你只去文藝氣息濃厚的成人場所,你的藝術家可能會說:「哦,我討厭嚴肅的玩意兒。」
灌注井水時,心裡想著魔法、想著喜悅、想著樂趣,不要想責任。
不要做認為應該做的事,例如閱讀乏味但廣受好評的重要文章,就像做心靈的仰臥起坐。
要做能令人著迷的事,探索感興趣的事物;想著不可解的謎團,不要想著當達人。
謎團吸引我們、引導我們、誘惑我們(責任使我們麻木、使我們想逃、使我們反感。)
看起來要學習的是,怎麼放下那些隨著時間在我們心中逐漸積累的社會價值觀。
有點像讓自己回到童年的狀態,用最單純的視角感受世界。
做真的覺得有趣的事,不是應該做的事。
應該可以想像一下自己是個國小生,放寒暑假了,會想做什麼有趣的事?
讀《我沒時間討厭你》發現香奈兒很擅長用內在藝術家思考,她的思路很自由來去,讀那本書很可以跟她學習如何釋放自己的內在藝術家。
12週的練習
- Week 1 先接受做差勁的創作家
- Week 2 信任自己
- Week 3 控制負面能量
- Week 4 重拾真誠感
- Week 5 宇宙能量就是你的靠山
- Week 6 創意與奢侈
- Week 7 拒絕完美主義
- Week 8 按部就班慢慢來
- Week 9 善待自己的困境
- Week 10 競爭.名氣.工作狂
- Week 11 創意自主權
- Week 12 信任自己的內在指引
這十二週的內容也很棒!
所以我決定切成另一篇文章,好好地分享:[閱讀心得]《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12週練習
聖圈
藝術是靈魂而不是智力的行為。
一旦論及夢想(其實是願景),就進入了神聖的領域,所涉及的力量和能量,遠超過我們自己的。
我們對所參與的神聖事務所知不多,只知道陰影,不知道形狀。
創造力和靈感都不是從智力來的,也不是自己決定要不要有的。
《零極限》書中提到我們無法預知自己下一秒會出現什麼念頭,因為那來自我們內在的神性。
第一次在《零極限》讀到這個概念時覺得好酷!
仔細努力地想,還真的是怎麼樣都不可能知道自己接下來會想到什麼,才認識到原來自己的思想不是自己控制的。
既然控制不了,就放寬心、放鬆地接收來自內在藝術家(或神性)的靈感吧~
心得:[閱讀心得]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藝術家喜歡其他的藝術家。
大家總認為藝術家不會知道這個,人們都鼓勵我們相信「最高點容不下幾個人」。
胡說八道,水會尋找自己的水位,並集體上升。
對耶~
突然想到金字塔頂端確實是人不多,但剩下的都是位於頂端的人。
他們雖然不多(但也不少),還是聚集在一起了。
而且聚集後,經由彼此切磋還會集體提升。
就像在《我沒時間討厭你》裡可可香奈兒創業事業有成後,跟許多藝術家志同道合地走到了一起,有「Ballet Russe俄國芭蕾舞團」創立者、畢卡索、和許多那個年代厲害的各種藝術家。
他們很多人很高冷且不愛無意義的社交,但卻欣賞彼此。
身為藝術家,我們必須找到相信自己的人,以及我們能相信的人,團結起來互相支持、鼓勵、守護。
創作之路問與答
書的最後有一章節在分享許多人問過的問題,我節錄了一些覺得有感觸的。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富有創意的抉擇,只是我們很少體認到這項事實。
穿著打扮、佈置住家、打點工作、挑電影看、甚至和什麼人來往,這些全是創意的表現。
創意不只發揮在藝術創作、程式開發、或做研究,創意出現在許多生活中的許多情境。
原來和什麼人來往也是創意的表現,覺得很有趣。
確實,每個人的交友圈都是自己為自己創造出來的組合。
問:是什麼因素使大家無法發揮創意?
答:制約。家人、朋友、學校都不鼓勵我們從事藝術工作,藝術家一向被誤認為「與眾不同」,這種與眾不同的錯誤想法使人害怕。如果我們對藝術家的本質有負面看法,就不會認真去做成為藝術家必須做的事。
親朋好友不鼓勵,可能是怕我們「與眾不同」會無法輕易融入社會,擔心我們無法成為人類群體社會中螺絲釘的一員。
也有另一種擔憂,怕我們特別到離他們愈來愈遠。
問:這本書如何釋放人們,使大家變得更有創意?
答:此書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讓大家接觸自身的內在創意力量。
本書讓大家以各種方法發揮創意。
首先,去除對藝術家負面的看法。
其次,幫助大家發掘、接觸並隨意表達自己的創意力量。
第三,讓大家察覺自我毀滅行為,看清楚自己的道路上有什麼阻礙。
最後,本書幫助大家確認和歌頌自己的渴望和夢想,為達成渴望和夢想做計劃。
此書教導大家如何支持和愛護自己,同時找到能支持自己去實現夢想的人。
循序漸進,且缺一不可。
問:此書一項重要的主題在於連接創意和靈性,請問此兩者如何連結?
答:創意是心靈的力量。
如同湯瑪斯對生命力量的看法,即促使綠莖變成花朵的力量,這同時也是驅使我們去創作的動力。
想創作的重要意願,來自人類的傳承和潛能,因為創作必定是信念的舉動,而信念和心靈息息相關,創意也是如此。
在奮力追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即靈性自我的同時,我們勢必會變得更加敏銳、更具優勢、更有創意。
看起來是靈性激發出創意。
靈性有想前往的方向,而創意現身來滿足靈性。
例如靈性想感受到快樂,創意便可能是出現在如何穿著打扮、佈置住家、打點工作、挑電影看、甚至選擇和什麼人來往等。
問:「藝術家之路」是需要每天認真去進行的十二週課程。我每天須投入多少時間?我能在十二週內做出什麼成績?
答:每天要投入半小時至一小時。
這十二週的重要心得之一是,放棄完美主義的念頭,用新的角度觀察,從重視成品變成重視過程。
學員在參與課程的時候,對於未來的結果和自己的收穫,都抱有某些沒說出口的期望和事先的想法。
和真正好的短篇故事一樣,他們會因為發現完全不同的東西而深感意外和激動。
因此,預測課程的收穫是破壞本課程的基本原則;要親身體驗,成果有待發掘,而不是有待解釋。
就是種前往未知的有趣過程,不知道會通往哪,也不會知道該期待甚麼。
一切就像驚喜一樣逐步顯現。
多走一步,就能多看一段。
問:如何克服是否能成為好藝術家的自我疑慮?
答:重點不在於「克服」成為好藝術家的自我疑慮,而是在於「走過」自我疑慮。
很多人都以為「真正的藝術家」不曾懷疑過自我;事實上,藝術家就是學著和疑慮共處、埋頭做事的那種人。
書中的練習會幫助各位消除超愛批評的內在烏鴉嘴和完美主義者。
各位會學到,想要完全發揮創意,就要「放」自己一馬。
藝術家之路著重於過程而非成品,所以各位會學到珍惜「錯誤」,因為這也是一種學習。
發現許多問題都不是用「克服」的方式去解決,而是學著和那問題「共處」。
找到方法讓自己能接納問題,才會是長久之計。
問:如何增長獲得新點子的能力?
答:把你的批評家,也就是你的烏鴉嘴變小。
雖然沒辦法完全擺脫批評家,你仍可以學著在負面批評中工作。
晨間隨筆和藝術之約便是專為連結我與非線性直覺自我而設計,運用這兩項工具,就能拓展獲得新點子的能力。
我們愈來愈有朝氣,舊習慣和阻礙所造成的干擾便會愈來愈少,心情會更澄淨,聆聽的能力增強,因此更能接收到創意,並察覺到偶爾悄悄降臨在意識上的創意。
看起來新點子一直都在,只是我們聽不聽得到(哈!)
首先要做的就是請烏鴉嘴先安靜,或是先讓烏鴉嘴把想說的話說完。
常常會寫下一堆擔心後,發現其實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行動力和創新力就出場啦✌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我節錄的都是自己有感觸的部分
但我覺得不同人讀這本書
有共鳴或被打到的段落可能不同
所以為自己的內在藝術家好好讀一次
是最好的
讓你的內在藝術家自由自在地揮灑創意吧!
謝謝分享,
讓我在不用真的閱讀這本書就可以擷取書中的重點直接開始練習
讀了妳的幾篇文章,
覺得您在網頁排版和超連結的部分整理的蠻好讀的,很值得學習。
哇太棒了!希望 May 也在練習中獲得很多~
我超感謝這本書的????
還有非常謝謝你給我的鼓勵,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