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速時代

《十倍速時代》是查理蒙格推薦閱讀書單裡的其中一本,作者是已故英特爾傳奇CEO 安迪.葛洛夫,也是英特爾公司創辦人之一。

他在這本書分享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蒙格的推薦:[分享] 查理蒙格的推薦閱讀書單(20本)

這是一本企業管理的書,但也蠻適合用來思考和管理自己的人生。

葛洛夫:
「你必須承認,你是自己的職業生涯、技能,乃至於異動時機的決定者。
保護你的這份個人事業免於受到傷害,並使它能夠從周遭環境的變化中獲利,完全是你自己的職責,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你做這件事。」

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企業,也需要像第七章講到的,平常就有在嘗試實驗不同的技術,會比在事業亮紅燈才開始做的狀態好(前者較沒有金錢和精神的壓力)。

還有第八章的策略轉折點也適合套用在轉職,轉換領域做不同專業的工作。

將葛洛夫的建議用在轉職的狀態上,也頗有幫助。

結果讀到最後一章第十章,葛洛夫就是在將前面講到的概念,運用在職涯轉折點(哈哈!英雄所見略同😎)

當你正認真想轉換跑道,但周圍有人因為擔心而讓你覺得喪失信心時,非常適合讀最後這章!

會讓你重燃自信,覺得自己是提早預見了職涯轉折點的到來。

舊土地只能給你有限的機會,或者根本沒有機會可言,新土地則讓你有個未來,它給的獎賞,值得你去冒所有的風險。

這本書雖然舉的例子都是古早時代(20世紀)的十倍速故事,不過裡面的概念也適用於現代。

感覺從科技開始發展之後,人類世界就是一直瘋狂的轉變和進步。

第九章看葛洛夫分析網際網路可能帶來的十倍速影響很有意思,可以觀摩他面對潛在的十倍速衝擊時是如何評估。

覺得很厲害很有遠見,幾乎被說中了。

例如網際網路對電話業者的影響、對軟體公司、傳媒公司的影響…

不過也有判斷錯誤的部分,例如他對蘋果公司的評斷。

在1996年確實還看不出蘋果的未來,甚至覺得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堅持不加入水平分工式的PC產業是錯誤的決定。

當時賈伯斯覺得PC是一些設計拙劣、醜陋的東西,而且許多業者都亂搞一氣,他堅持麥金塔要高度垂直整合,全都蘋果自己做。

以現在來看,賈伯斯不算做錯決定,只是他的決定無法立即見效,立刻獲得收穫

賈伯斯這種堅持的態度其實很符合無限思維的崇高信念,這部分可以在《無限賽局》讀到。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超越眼前勝負的《無限賽局》

《十倍速時代》的主題是當遊戲規則改變時所帶來的衝擊,以及如何在未經探索的領域找出一條生路。

透過作者蒐羅的各種實例,也透過對作者自己的經驗反省,觀察不同行業出現轉折點的情況,希望能讓讀者更了解經濟洪水式的巨變是怎麼一回事。

借鑑於別人的痛苦經驗,可以提升自己的辨識能力,早日覺察即將影響我們自己的轉折點。
而及早覺醒乃是通過考驗的最佳保證。

除此之外也企圖提供一個可用來對付巨變的參考架構。


英特爾遇到的挑戰

這本書有詳細述說英特爾的沿革,像讀了英特爾的自傳。

從電腦業還是以垂直方式整合的年代(整部電腦從硬體到軟體到銷售都由同一家公司運作),到轉化為新的水平分工式產業的年代(有的公司負責生產晶片、有的負責作業系統…)。

從做記憶體,到因為遇到策略轉折點而改做微處理器。

這些巨變過程透過葛洛夫的視角觀察,很值得細細體會。

可以感受到他的觀察力和靈活的反省能力,還有視大局的能力,及改變的勇氣。

第五章描述的過程蠻精彩的,看英特爾遇到怎樣的險境,和如何努力的渡過。

其中有一段我特別喜歡。

1984年是英特爾晦暗、挫敗的一年,那段期間,他們賣力工作,卻弄不清楚事情怎樣才會好轉。

當時他們已經喪失方向感,一片茫然,徘徊於死亡之谷。

葛洛夫去找英特爾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之一的高登·摩爾(Gordon Earle Moore,提出摩爾定律)討論,他問高登:「如果董事會把我們踢出去,換來一個新的最高執行長,你想他會怎麼做?」

而高登毫不猶豫地說:「他會叫英特爾丟棄記憶體的生意。」

這時,葛洛夫直盯著高登,啞口無言,過了一會兒才說:「我們幹嘛不自己這麼做?我們這就走出門去,再回來,自己動手吧。」

在經營環境、條件已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候,現有的管理階層如果想保有他們的工作,就必須學會「外人」的那種理智、客觀。
他們必須擺脫與過去千絲萬縷的感情糾葛,採取應該採取的行動,以求通過策略轉折點的考驗。

他們這個「假想新來的執行長會怎麼做」的方法好讚!

新來的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特別有膽識和熱情(也沒有過去的包袱)。

這方法會這麼快速有效,應該跟新來的執行長沒有沉沒成本有關。

他沒有在這間公司付出過什麼努力也沒有感情的包袱,所以要放棄現在進行的事物,做出重大方向上的改變會相對簡單且客觀。

所以我們應該時常歸零,運用《零極限》教我們的清理,才能讓自己不斷以此時此刻的狀態來思考和做決策,不要被過去的記憶綁架。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這給我一個靈感!

我們只是一個人不是企業,但我們可以將這個方法運用在想像現在有一個新的靈魂(就像新來的執行長)要來統治我們的肉身,而他會做什麼呢?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一個新靈魂,來到你的身體,你會覺得這個身體過的日常怎麼樣?

你會想繼續執行這個身體每天做的例行事項嗎?(要用直覺!)

有些事項你覺得喜歡,那太棒了這些就繼續執行!

有些你直覺就是不想繼續做,覺得沒有意義,或對心靈有毒(會讓你抱怨的)。

這時,身為一個新的執行長,是不是要來思考一下如何找方法讓這個肉身能脫離現在的迴圈呢?

如果不做記憶體,我們未來的重心應該是什麼?

葛洛夫和高登頗富象徵意義地走出門去,狠狠踩熄香菸,再折回辦公室,挽起袖子,準備動手幹起來,彷彿他們是從外面新換來的最高執行長。

接著他們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如果不做記憶體,我們未來的重心應該是什麼?

微處理器顯然是最佳替代產品。

那個時候,英特爾已有將近五年的時間一直是IBM相容PC的主要微處理器供應商,是市場上最大的廠商。

這段我看到一個重點:還好他們有第二專長,而且還是在當時冷門的市場。


策略轉折點

轉折點出現之處,正是舊的經營環境消失,新的環境取而代之,你的企業有機會往新高點爬升的時候。
但是,如果你無法順利通過轉折點,企業便會在越過高峰之後往下滑落。

葛洛夫說經歷過轉折點的人,會培養出一種判斷力,在某些時候可以察覺到狀況不對勁。

這個情況就像徒步旅行的人,在某些時候會心生狐疑,擔心自己迷失了方向。

而這樣的認知,多半時候是一步步形成的。

有時,即便是篤信科學方法的人,也只能倚賴直覺個人判斷

一旦身陷策略轉折點的狂亂之中,不幸的是,你唯一賴以度過難關的便是直覺與個人判斷;
幸運的是,即便那判斷可能使你身陷險境,它也可能協助你脫困。

好認同他這個說法,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用理性或數據分析,甚至很多情況都不適合。

葛洛夫說我們必須訓練自己的直覺,聽取不同的信號。
這些信號可能向來就在那裡,只是我們聽而不聞,予以漠視。
當面對策略轉折點時,就是該警醒過來,仔細聆聽的時候了。

覺得這個概念也像查理蒙格不斷耳提面命的,小心不要成為數據型鐵槌人

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的第三篇演講說到,大家需要在腦裡產生一個由各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二講 有跟大家介紹思維模型),然後將實際經驗和透過閱讀等得來的間接經驗,建在這強大的思維模型框架上。
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對現實的認知。

延伸閱讀: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二講 – 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三講 – 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

一旦某個行業遭遇策略轉折點,古老技藝的專家就可能陷入困境。
新的形勢也會發生新的機會。
有些甚至不曾從事該行業的人,說不定會因此趁機加入,成為這一行的要角。

危機就是轉機!

葛洛夫觀察到,當策略轉折點橫掃某個行業,在舊結構中經營得越成功的企業所遭遇的威脅通常越大,它們調適的腳步也越遲鈍。

很可能是犯了蒙格說的 避免不一致性傾向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十一講 – 人類誤判心理學


避免第一版的陷阱

評估一項變化時,常見的陷阱之一,是僅憑它最初顯現出來的樣子,就論斷它的意義。

用身為一名顧客的視角來判斷,如果某個新出現的東西即便好上十倍,你也不會感興趣,那日子將一如往常般地過下去,只不過生活裡多了一樣精巧的新玩意兒。

但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眼前這新玩意兒只要再好上十倍,就可能釋放令人倍感興奮或威脅的能量,那麼你此刻所面對的,非常有可能是某一個策略轉折點的開端。

葛洛夫認為要知道某一項發展是不是策略轉折點,最重要的途徑是廣泛而密集的論辯

問題越複雜,公司管理階層參與討論的層次就應該越多。

來自組織架構上不同層次的人,將會把全然不同的觀點和專業知識,以及迥異的「基因結構」,帶到會議桌上。

葛洛夫還提到這場討論也應該讓公司外面的人參與(客戶、供應商、協力業者等),他們不但擁有不同領域的專業素養,也各有其不同的利益所在,就能獲得許多不同的觀點。

覺得葛洛夫真的很厲害,運用這個方法過程會很累很辛苦,需要有能接納不同意見的雅量,但這麼做能讓決策方向更客觀可靠。

他真是視大局的領導者👍


策略轉折點來臨時

葛洛夫說:「任混亂作主吧!」

解方來自實驗。

只有不故步自封,才會帶來新洞見。

感性議題

一個公司如何通過策略轉折點,如何處理這個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主要決定於一樁非常「軟性」,甚至「感性」的事:經理人對危機的感情反應

葛洛夫說經歷策略轉折點時,經理人的感情反應通常包括幾個階段:
拒絕承認現實 → 逃避或轉移注意力 → 終於接受現實 → 採取有關行動。

因此,有時公司換領導人,著眼點是找一位過去不曾把感情投注在公司的人,而不是找一位某些方面更優秀的經理人或領導人。

成功的慣性

高階主管之所以爬到今天的地位,是因為他們曾經很擅長他們所做的事。

所以當他們成為高階主管後,他們會以自己的長處來領導公司。

因此如果他們老是採取相同的戰略與戰術,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可能對公司的健康有害)。

策略失調

轉折點一旦逼近,幾乎毫無例外地會出現失調徵候。

因此,探知失調現象的意義,也許是了解策略轉折點出現與否的最佳途徑。

當公司裡的人提出的疑問,大都像「但是,既然我們做的是東,我們怎麼會說是西呢?」而非其他問題,這就是一個警訊,意味著某個策略轉折點極可能正在形成。

實驗

化解策略失調的途徑,是來自實驗。

理想上,應該一直以來都在做實驗。

嘗試新產品、新科技、新銷售管道、新促銷手法,並嘗試開發新客戶。

唯有揚棄老舊的成規,才可能產生新的洞見。

一旦你的核心事業已經有些事情改變,再要做實驗,就太晚了。

企業的防護罩

現有的事業只要還健全,就可以構成一個「防護罩」,提供你進行改革的必要保障。

在防護罩下調整公司經營方向,遠比等你的事業已亮起紅燈再著手改變,要來得容易。

新的產業地圖

處於策略轉折點之中,管理階層必須不斷地修正他們內心的那份產業結構圖。

無論你是高階主管、中階幹部或專業人員,你的那份心靈地圖越能夠與時更新力求清晰,就越能夠引導你採取適當行動,你對自己的行動也會越有信心。


竭盡最後精力駕馭混亂

如果你想釐清你的公司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家公司,你就必須也試著釐清你的公司不會是怎樣的公司。

1986年,葛洛夫他們想出一句標語:「英特爾,微電腦公司」。

這正是他們努力想達到的目標。

在這句話裡,沒有提到半導體,也絲毫不談與記憶體有關的事(曾經英特爾是記憶體的代名詞)。

他們心裡對於走出死亡幽谷以後公司新貌的想法,即投射在這句話裡。

葛洛夫說這個時候,你即將脫困出谷,應該有強烈的感覺,知道自己不想成為什麼。

例如我想轉職,試著釐清專業技能不會是怎樣的技能。

我的結論是:轉職後的我不想再做技能帶不走的工作,我要進修那些自己也用得上的技能✌

承認自己還得學習新的事物,總是有些困難。
如果你是高階主管,因為地位高,早已將別人的敬重視為理所當然,你遭遇的困難就會更大。

但必須克服這一點,否則「敬重」會變成一道牆,將你隔絕起來,使你無法學習新事物。

一般而言,人們總是遲疑太久,而行動太慢的後果,大都比行動太快的後果難受。

如果你太早採取行動,你原有事業的能量大都還算充裕。
因此,即使你太早採取的行動是錯誤的,你還有本錢糾正錯誤。

例如太早開始為轉職進修新技能,如果發現不適合、做不來或沒興趣,都能在還安定的環境下做調整。
但如果是失業了才考慮要進修新技能轉換跑道,很明顯在精神和金錢的壓力都將相對較大。

如果你想跑在前頭,你就必須選定一個方向,盡你所能地跑。

大多數公司不會因為選錯了方向就敗北;他們如果落敗,那是因為他們不肯選定任何方向,專心致志,往前邁進。

他們在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時候,已平白浪費了素來積存的能量和寶貴資源。

最嚴重的危險便是站著不動。

《十倍速時代》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電子書:KOBOReadmoo

實體書:博客來

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不斷在想
要緊跟著潮流改變而改變的行業感覺壓力好大

雖然書中認為當時堅持一條龍作風的蘋果 Steve Jobs 沒跟上潮流
但到21世紀的現在
賈伯斯好像也不算做錯決定

所以我自己的結論是

喜歡優雅不喜歡盲從的人
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可行
只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直覺

反過來的就要緊緊跟好潮流
隨時小心和觀察風向
不然就會被十倍速時代淘汰掉

更多蒙格的推薦書:[分享] 查理蒙格的推薦閱讀書單(20本)

JUJU選書 / 自我提升

上一篇:[閱讀心得]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

下一篇:[閱讀心得] 2020年閱讀總心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