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家和漫畫藝術家艾德.威克勒(Ed Wexler)為本書繪製的插圖
蒙格左邊是天才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右邊是惡名昭彰的基金經理人伯尼.康菲德
主題:像波克夏一樣投資
這篇分享《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收錄蒙格十一篇演講中的第六講,是1998年蒙格在美國加州的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對基金會財務長聯合會發表的演說。
延伸閱讀:[閱讀心得] 資訊量很大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
蒙格這次演講的目的,是想將慈善界從錯誤的投資文化中拯救出來。
他將先跟大家聊聊目前 大型慈善基金會的投資問題,再做有關 實際風格的基金會該怎麼做 的討論。
大型慈善基金會目前的投資問題
這篇演講的開頭,蒙格先指出近年(背景是1998年)大型慈善基金會的投資方法出現的問題:
有愈來愈複雜的傾向
有些基金會聘請一批顧問,再由這些顧問去挑選最好的投資顧問,這些投資顧問會幫忙把資金配置到各個不同的領域(聽起來就好複雜🥴)。
而且這些投資顧問還相當依賴第三級顧問(顧問的顧問…到底要多少顧問!!🤣🤣),第三級顧問主要是投資銀行聘僱的證券分析專家。
除了投資國內證券,也不能漏了海外證券。
還要根據各種最新理論,讓本來就已經很多元化的投資更分散。(整個就是非常華麗的投資)
找了這麼多顧問,基金會每年要支付的各級投資管理成本、頻繁買賣的摩擦成本(frictional costs,各種名目的交易費、管理費等)很容易就占到基金淨值的3%。
基金會每年的資產就要再縮水3%。
除此之外,美國法律還有規定慈善基金會每年必須將不少於本金5%的錢,用於基金會的慈善事業。
另外,上面提到的第三級顧問很夯,所以銀行為了搶人會開出巨額薪資。
而這些銀行透過以下兩種方法賺回付出去的巨額薪資:
- 證券買家產生的手續費和交易價差(包括基金經理人收取的回扣)
- 掛牌公司為了讓這些證券分析師推薦他們家的股票,會向投資銀行繳納服務費
有的基金會可能會覺得自己聘請最好的人才,用客觀的專業態度、謹慎小心地處理投資問題。
對此蒙格想說:
過度的所謂「專業態度」,往往反而帶來極大的傷害。
正因為處理過程極其仔細,常常造成人們對預期的結果過度自信。
聰明而勤奮的人,未必不會因為過度自信而犯下災難性的專業錯誤。
因為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擁有過人的才華和手法,而為自己選擇一些更困難的航道。
(可能就像游泳健將會溺水、登山好手容易選難走的小路結果遇山難的概念。)
蒙格很喜歡思考,但他也知道大多數好東西都有討厭的「副作用」,思考也不例外。
例如格外謹慎的思考就不全然是好事,有時竟會造成意外的錯誤,令人懊惱。
蒙格提出避免思考「副作用」的方法,就是向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學習,系統化地批判自己。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精簡地點出這些物理學家的心態:
「首要的原則是:你不能欺騙自己,因為自己是最好騙的。」
這世界上最好騙也最好遊說的人,大概真的就是自己🤔
更精確一點的話,可能是我們很容易被理性遊說,因為理性總是可以說出一套乍聽很有邏輯的結論。
而感性的部分沒有語言能力(之後分享的《找到你的為什麼》會聊到),你感覺到不好,但說不出為什麼,就容易放棄感覺(有點像直覺)而選擇相信有邏輯的結論。
實際風格的基金會該怎麼做?
蒙格提出三種選擇:
#1 解雇投資顧問
減少買賣次數,轉而進行指數化投資。
#2 效仿波克夏
長期持有少數幾家備受敬仰的公司,不殺進殺出,把年均管理成本降低到資本總額的千分之一。
當然也可以採納一些外部的建議,但支付顧問費的一方,須適當控制投資顧問機構中那些聰明人。
如此一來,「僕人」才會變成「主人」的有用工具。
而不是在錯誤激勵機制下,為自己(投資顧問他本人)謀取私利。
#3 除了對股市進行非槓桿式投資外,還可以投資一些有限責任的合夥制公司(私募基金)
這包括:
- 對一些新創的高科技公司進行非槓桿式投資
- 利用財務槓桿購併其他公司
- 依據相對價值策略,對股票進行槓桿式投資
- 對各種債券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交易
蒙格覺得對於一般沒在進行非槓桿式股票投資的基金會,選項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我個人型的投資人也是想選第一種方法。
不請理專首先就降低了管理成本,不瘋狂買賣又可以很輕鬆(不用一直盯盤)又減少摩擦成本。
而且不用一直盯盤,能把時間用來提升自己,例如擴建自己普世智慧的思維模型(幫蒙格宣傳哈)。
排除自己的好處之外,蒙格提到利用高成本複雜投資法,會造成很多有道德感的美國青年才俊醉心於收益豐厚的資產管理業,他們開始對能為別人帶來更多價值的工作不屑一顧。
可能帶來嚴重的反社會效應。
第三個選項蒙格說不在他今天的演講範圍,蒙格家族基金也不會採取這種投資方式。
但他有兩點看法:
1. 槓桿(舉債)收購基金,只比用抵押貸款去買股票稍微好一點
一旦股市表現不佳的衝擊是源自於經濟環境整體的不景氣,你的債務將變成一場災難。
2. 購併競爭過度激烈,而且這些資金都是借來的
大家都在借錢併購公司,購買的價格應該很容易就水漲船高,就要借更多的錢。
蒙格語錄
我們的文化是非常老派的,像富蘭克林或卡內基的文化。
你能想像卡內基聘請公司顧問嗎?
讓人吃驚的是,我們這種方法現在仍然非常有效。
我們收購的企業有許多像我們這樣古怪而老派。
對於我們的許多股東而言,我們的股票是他們擁有的一切,這一點非常清楚。
我們的(保守主義)文化發揮的作用非常深遠。
這裡是個非常可靠的地方,比絕大多數公司更能抵禦災難,不會像別人那樣盲目擴張。
我覺得我愈來愈愛上老派的風格,應該已經變成蒙格的信徒了🙏。
壓軸介紹的是選項二,學習波克夏的投資方法。
主流觀點認為,對於不需要投資指數的聰明人來說,高度分散的投資是必需的。
蒙格說他高度懷疑這種觀點。
他認為這種主流觀點錯得離譜。
蒙格說如果你用絕大多數的財富,長期投資三家優秀的公司,絕對能夠發大財。
既然如此又為何要在乎其他投資者,在某個時刻的績效比你好還是壞呢?
如果像波克夏一樣,理性地分析,由於他的購入成本更低,更為關注長期績效,而且把大量資金集中投資在幾個最喜歡的選擇上,因此長期收益會非常出色,那麼就更不用關心這樣的問題了。
講得真好!很有道理耶👏👏
類似2019新型冠狀病毒期間,投資股票的人會賠,而投資債券的人漲。
但對長期投資的人來說並無影響,不用在意這個時刻好像輸了(是說投資有什麼好比賽的?自己有賺就好啦~)。
重點還是老方法,理智地分析和選擇,只要投資的優秀公司是長期成長的,對自己來說就夠了。
投資的最終目的不就是要賺到錢嗎?
不需要為了怕某個時刻的績效差而刻意做分散的投資,這是一場只看頭尾的活動,不需在意中間發現什麼事(不過前提是你需要存有緊急預備金)(還有你真的看好這家公司的長期表現)。
除此之外,蒙格說要做好事並非靠基金會的捐贈才做得到,更多的好事是由基金會投資的優秀企業在日常營運中完成。
所以我們如果投資一家做好事的公司,其實就像也間接做了好事耶!太棒了~
蒙格語錄
投資應該愈分散愈好的觀念,簡直是瘋了。
我們不認為分散程度很高的投資能帶來好結果,幾乎所有好投資的分散程度都是相對較低的。
如果剔除掉我們十五個最好的投資決策,我們的業績將會非常平庸。
你需要的是極大的耐心,而不是「過動症」。
你必須堅持原則,等待機會,奮力出擊。
這些年來,波克夏就是透過把賭注押在有把握的事情上而賺錢的。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網路書店連結整理
實體書:博客來
這篇蒙格來到慈善基金會
對大家提出他觀察目前基金會在投資方面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其他做法
覺得裡面的概念對一般個人投資者也很適用!
我好喜歡「摩擦成本」這個概念
讓人在進出股市時會冷靜多想一些
是一個鼓勵懶人投資的好東西(喂)
在證券的世界,愈勤勞(頻繁進出)似乎愈吃力不討好~
下一講的主題是「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
對象也是慈善基金會
蒙格想透過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的概念,讓他們了解基金會對財富效應的重要
千萬要避免中了「集體犯傻」傾向!
那我們下週再見啦~👋
[2020/07/02 已上架]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七講 – 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
相關文章: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一講 –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二講 – 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三講 – 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四講 – 關於實用思維的實務思考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五講 – 專業人士需要更多跨領域技能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七講 – 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八講 – 2003年的金融大醜聞
[閱讀心得]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九講 – 學院派經濟學的9大缺陷